据说,核酸检测、疫苗、中成药成了新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有人认为,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能为一部分新经济带来机会。数字和医疗等抗疫措施带来的新经济,能够带回0.2-0.3百分点的增量。程序员看了小姐姐主播,给小姐姐送了火箭,5000块,小姐姐在直播中说,哇,谢谢小哥哥,再做个飞吻。程序员小哥哥听到了、看到了,觉得心满意足。下定决定,好好搬砖,争取年终奖拿10万,再来打赏。主播小姐姐拿着打赏,去买了程序员小哥哥的做的游戏皮肤,5000块,发个朋友圈凡尔赛一下,朋友圈一堆点赞与羡慕。小姐姐看到了,觉得心满意足。下定决心,好好直播,争取让小哥哥再送个火箭,再去买皮肤。都很庸俗,但这就是老百姓追求的幸福,于是,努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要吃饭、买新手机、买更好的电脑、租更大的房、买更好的车、去更远的地方旅游等等。这就会带动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芯片等等行业的生产率提升,带动经济发展。所以,满足感、循环、生产率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几个要素。你今天喝一杯奶茶,明天再喝一杯,每一杯都会给你带来新的满足。如果做核酸能带来满足,那的确可以成为一个经济。但你早上做了核酸去上班,会幸福满满,元气十足吗?你会很有干劲的更努力的去挣钱,就为了做更多的核酸、更好的核酸吗?医疗行业可以治病,保护劳动力,避免经济损失。做核酸,避免生病,保护劳动力,和治病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核酸保护劳动力,避免经济损失的效用有一个既定的天花板的。核酸经济重复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花费从1.72 万亿(东吴证券估算的一二线城市全员核酸费用,占GDP的1.5%,公共财政收入的8.7%),到17.2万亿,它的实际效用也是固定不变,不会增加的。那就普遍感染导致的一次性经济损失,据我推算,大致在7000-10000亿。所以,这就决定了核酸行业的生产率,是投入资金的倒数。这就像你从附近超市买一袋米,叫个出租车,在绕城高速上跑1-10圈再回家,不管你花费了400元还是4000元车费,这些钱带来的效用,也不过是你叫个跑腿送上门的成本:10元。同样的,出租车跑得越多,你白花的车费就越多,每1元车费的生产率就越低。三、核酸产生的GDP,是对其他医疗费,乃至其他产业的挤出。首先,它会政府的卫生健康开支形成的GDP。年复一年的检测所耗费的资金,会挤出的病人的医疗费。这既包括那些久病的老人,也包括更多青壮年病人。核酸还会挤占其他政府开支,在国防、教育、科研、基建形成的GDP,以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核酸检测的大背景还包括家庭减收,以及家庭减少消费后减少的GDP。如果核酸是新经济,那老龄化就不是问题,一国有更多的老人、病人、甚至有疫情,那就成了经济优势。显然这是荒谬的。医疗、生物科技是可以成为GDP的增长点的,但要提供享受,保护社会劳动。如果医疗能让老人活到100岁还能开车、工作,那就是有效循环,如果仅仅是躺在床上,那就是社会消耗。核酸是可以提供保护有效劳动,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其他国家不需。他们可以把这笔钱投入其他更高效,更搞投资乘数的产业。所谓投资乘数,即一元投资能产生的收入。投资到不同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更大的房子,更新的电子产品,每天都要吃的馒头,可以年复一年的带了消费者的效用。由于没有效用上限,其行业技术的创新,就能带来生产率的不断提升。而且,其他产业的投资乘数效应更大,能带来更大的GDP数字,与更大的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所以,整个核酸产业,只要在运行,就会生产GDP数字,但那不过是把其他能带来更多效用,能导致更多创新,具有更高投资乘数,能带来更多拉动作用,数值更高的行业的GDP数字,换为了核酸行业更低拉动作用,更低创新,更少效用的,更低的GDP数字。我们生产的GDP,大多数都用于吃饭、穿衣,只有少数储蓄下来,进行投资。假设所有国家都是生产100块,存下10块,拿去投资,扩大生产。但中国要从这10块中,固定拿出1块去做核酸。这一块钱,在乘数效用的放大作用下,就相当于2-3块钱的差异。这笔钱用于其他正常产业,都会带来更大的增长。所以,核酸产业是一个效率上的漏洞。它是一个成本,是经济体系中长期流血的伤口,维持时间越长,漏出血越多,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就越大。凯恩斯经济学,从来不是“砸玻璃、修玻璃”经济学。它讲究政府开支的效率,这至关重要。如果做核酸能成为新经济,那我不妨献一计:在挖出煤之后,从内蒙、山西,全部人力背到青藏高原晒一晒,再拉回来,可增加百万的岗位,千亿的GDP。玉石是一个产业,因为它能提供享受,人们会去追求玉石。但挖了石头,然后砸自己的脚,不是享受,不会成为一项产业。所以,撇开核酸的必要性不谈,这个行业当然能赚钱,但无论如何,核酸永远是经济中的一个成本、一个漏洞、一个伤口。它永不可能成为一个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经济。对于当下的其他相关产业,同样如此。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沉迷在所谓“新经济”的自我安慰中,甚至开始准备长期享受这个“新经济”。热文推荐
算账:防疫,经济就是生命
请准许亲人送别逝者
才过了几天没资本的日子,就开始不满意了?
谁能让病人出门?街道、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到底是些什么机构?
“语言即观念”:居委会的“大礼包”到底是谁出的钱?
往事:囤菜不如养小球藻,两周就收获那种
有些人想肢解上海了!
请停止使用“躺平”与“共存”这两个语言陷阱
更多文章,欢迎长按关注
推荐小程序
欢迎关注本公号
推荐订阅另一个公号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