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是中年小时代吗
“做天下生意,吊四方胃口。”
这是电视剧《繁花》的台词,也是无数人对《繁花》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它改编自上海作家金宇澄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也是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
2019年墨镜王买下《繁花》版权,2020年立项开拍,墨镜王在《繁花》上耗费6年,投资5亿元。
这也让无数观众认为,这部《繁花》算是《一代宗师》之后墨镜王的出山之作。
可上映后,它一度成了争议最大的剧。
🍑见到的最mean的剧评,是网友建议王家卫下次可以直接去买大冰和张嘉佳的版权,而不是茅盾文学奖作品。
还有人将《繁花》直接划入《小时代》系列,称它为中年版本的《小时代》。
毕竟这大特写👇
这慢镜头👇
还有这华丽的置景👇
这个拿腔拿调的像是要拍大型写真集的劲儿已经要溢出屏幕了。
在🍑看来,《繁花》的短板很明显,但这“瑕”不一定掩瑜,现在对它妄下定义,其实言之过早。
繁花,真实的原著,架空的电视剧
其实大多人对这部剧的意见,往往离不开3点。
第一点,也是上架后引发的第一波恶评的开端,就是说这部剧的架空感。
很多人这部剧像港剧,像民国剧,有人说这是胡歌版本的《华尔街之狼》,是上海版本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还有人说这就是王家卫的2046模板,只不过换了一批演员往里套。
反正说来说去,什么都像,就是不像90年代的上海剧。
第二点,则是叙事。
在叙事这点上,王家卫采用了他一贯的非线性叙事风格,这就导致观众接受度上的极度分化。
很多人被他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叙述绕糊了,觉得看不懂,好好的事情怎么说着说着就换到了另一个人身上。
这种叙事上的不接受,也导致这部分观众看《繁花》就像是看精美的ppt演示,毫无任何追剧的体验感。
看得懂的也不一定买账,大有人认为王家卫是故意炫技和故作高深。
动不动给的特写也颇有油腻之嫌,如果主角不是胡歌可能整体观影效果和歪嘴龙王没什么区别。
第三点,是《繁花》的剧版和原著是完全的魔改和脱节的。
原著本有三个男主,王家卫只拍了代表小资的阿宝。
在很多读者眼里,阿宝的商战线其实是书里最容易忽略也最不喜欢的一条线。
除了对于主线故事的不满,读者怨气最大的还得是对剧版《繁花》盖茨比式的叙事风格的不满。
作家金宇澄是这样去描述他的写作视角的:“关注处于社会边缘被忽视的人群,就是上海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这本书洋洋洒洒34万字,时间线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涵盖了上流社会的“上只角”生活和棚户区的“下只角”生活。
金宇澄是用小人物去讲的大时代,用读者的话来说,读这本书有一种对他人人生的难以下咽,每次读都需要歇一下提一口气上来。
再看剧版的《繁花》,不管是宝总还是阿宝,都是妥妥爽剧大男主基调,够“爽”够商业,就是和小说没什么关系。
关于《繁花》拍的到底够不够上海,这事儿现在已经够上海本地人吵了。
这剧现在像是真假上海人的照妖镜,同是IP在上海的网友,一旦发言不谨慎很有可能被判成乡毋宁。
🍑不是上海宁,在这件事上没有什么说服力。
纵观刚刚说的三点,其实放在一起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这部剧本身没有任何烟火气和生活气。
对很多观众来说,A面的上海大家已经看到够多了,从《小时代》到《欢乐颂》再到《爱情神话》,这些剧要么聚焦于富家子弟要么聚焦于中产小资的强调生活。
可对上海这座城市来说,它不缺繁华的A面,可那个真真切切铸成这个城市有血有肉的部分其实是它的B面。
就像是南京路不单是那些耸立的商厦,那些市井弄堂是穿插在商厦间的,它们像是整个上海毛细血管一般的存在。
哪怕是商战,也不是每天都得西装笔挺全副武装,只要出场就是晚上。
虽说当时的上海人情、生意、故事,这些起起伏伏都浓缩在饭桌上,这不代表就只能聚焦在饭桌上。
这显得电视剧的基调是在百老汇,而不是真生活。
豆瓣上有人开玩笑说,宝总应该要早起倒马桶,穿睡衣上街才是90年代的上海。
虽不至于此,但🍑掏心窝子说,王家卫其实有很多场戏都能拍出生活气,可他都选择一笔带过了。
宝总还只是一穷二白的阿宝时,有一场戏是他师父让他去和平饭店租房子,兜里响叮当的胡歌怎么走街串巷借到的钱,王家卫没拍。
当时租一个一天需要100美金的房子,换钱还得用外汇券儿,这种细节王家卫也没拍。
这种市井小巷和当时上海最豪华的《和平饭店》之间的强烈对比,王家卫还是没拍。
落魄阿宝怎么成为的宝总,这种人物身上的天差地别的反差感,王家卫也没拍出来,因为胡歌从出场就太帅了,没有一点落魄劲儿。
这种人物本身缺少是层次故事本身缺少的细节,再加上不那么接地气的滤镜和生活,这部《繁花》活脱脱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影棚Vlog——
够装13,不够生活。
但你要说他真拍砸了,拍成狗不理的大烂剧了吗,那属实有点昧良心。
要🍑说,王家卫可能还真就是《繁花》目前来说最好的归宿。
繁花就应该是王家卫来拍
要说王家卫的四样拿手好戏,那必然是台词、滤镜、非线性叙事以及大量的蒙太奇镜头。
繁花出圈的台词有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饰跟男人一样,将就不如不要。”
“你以为吃的是龙虾,实际吃的是机会,一只龙虾一个机会,不是在应酬就是在求人。”
“一个男人应该有三只钱包,第一只是你的钱包,实际上有多少钱,第二只是你的信用,你可以调动多少别人的钞票,第三只是别人以为你有多少钱。”
王家卫的视听语言在这部剧里显现不出来一点吗?
那🍑得说,繁花简直就是王家卫的视听语言大礼包。
先是网上大家所说最多的,王家卫采用的单机位拍摄手法。
这种技巧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首先就是女演员各个美出新高度。
辛芷蕾在片头和广告里的样子和在剧中呈现的姿态完全不像是一个人。
唐嫣和过去影视剧中的形象也大相径庭。
看完演员,再看配乐。
除了《爱拼才会赢》、《新鸳鸯蝴蝶梦》、《再回首》和《一生何求》是全新翻唱外,其他的所有歌曲全都用了价格更贵的原录音版权。
别人的OST是歌星闪耀,《繁花》的OST是群星荟萃。
到这就要说叙事了。
都说王家卫抽象,这可能是一个大荧幕导演导小荧幕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他在整体的处理上其实很细腻的。
仔细看这部剧,咱会发现王家卫很好的完成了电影到电视剧的改变,因为电视剧和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要满足信息量。
《繁花》开场的车祸,不单是冲突,也是极好的伏笔,为后面的主线做了很重要的铺垫。
毫不拖泥带水的介绍完主人公的成名之路,也把各方势力交代的非常明白,是国产剧里难得一见的快节奏,国际化作品。
如果别的剧是2倍速都嫌慢,那这部剧是稍微开个小差就接不上。
而这种叙事结构再加上王家卫过往作品的一贯尿性,🍑大胆预测一下。
《繁花》后面大概率会爆。
因为王家卫最擅长拍也最会拍的本来就不是那种“爽”剧,他本就是非常懂得拍小人物的导演,也擅长捕捉人的情绪和欲望。
宝总目前看起来是个“大人物”,不代表王家卫会放弃他擅长的“以小见大”。
除此之外,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花样年华》、《一代宗师》很多人都是是刚点开觉得没劲儿,反倒是后半场开始觉得不对劲。
看完过后很多年,咂摸一下,发现原来这就是人生,变成了十足的后劲儿。
说完零部件再看整体,这部除了有顶级的美术、高级的试听、干练的台词、快节奏的叙事。
我们不要忽略了演员这一趴,就是《繁花》的演员阵容。
《繁花》从演员、造型到置景、摄影,从美术、配乐到色调、节奏,没有一样是拉跨的,这些凑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只有王家卫才能做到的高配。
有人说这真的是在国产影视剧赛道上这么多年来终于吃到了一回好的。
这到底算不算国产剧的一次久旱逢甘霖,🍑不敢打包票,但🍑绝对敢说的是《繁花》交给王家卫绝对是它现阶段最好的归宿。
这种好,不单单只停留在制作精良这一点上。
如果说观众对《繁花》的痛恨多半是源自于王家卫不拍B面只拍A面,且把A面拍的不像上海,拍的哪哪都四不像。
要🍑说,王家卫拍的不是上海风,不是港风,本就是独属于他王家卫的电影美学。
那这套电影美学,对不对《繁花》的味儿,对不对的上《繁花》里的上海味儿?
那绝对,是对的上的。
《繁花》原著开篇着重提及电影《阿飞正传》的结尾,梁朝伟最后那半分钟的独角戏,是金宇澄笔下的上海味道,也是王家卫独有的腔调。
除了这种腔调外,《繁花》当中最不缺的就是都市之间沉浮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这种题材本身就是王家卫非常擅长的。
拿《花样年华》来说,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和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
作为两个都有家室的人,俩人之间的情感暗涌藏于借书还书。周慕云生病时,苏丽珍那层不敢跨越边界的关心则安放在她煮给所有邻里的芝麻糊里。
一来一回间,那种不敢明目张胆爱,只好把感情暗度陈仓的气氛便被拿捏到了极致。
在《繁花》里又是如何展现马伊琍饰演的玲子和胡歌饰演的阿宝之间的感情呢?
有一个镜头🍑觉得拍手叫好,就是阿宝喝了一口放在桌上的啤酒,四下无人时玲子拿起来在手里晃了几下,对着灯凝视着那杯啤酒。
再得意的一口口喝下去这半拉阿宝留下的啤酒。
一个举动,把一个女人的心意暴露无遗。
撇去腔调本身,看时代背景,其实香港和上海之间的关系其实本就有若隐若现的牵系。
香港早期的经济发展,很大部分是由南迁香港的上海商人带动;到了剧中的90年代,许多港商亦有在上海投资。
那个年代也很多上海人纷纷跑去香港,在这部分里有一波人遇上了大门关上了大门关上的那个阶段,便被留在了香港。
凑巧的是,王家卫就在那波人里。
回归到王家卫本身,他的镜头都是聚焦在城市,他很多电影都是在拍香港背景下的上海人,这像是他的乡愁。
世人皆以为王家卫是香港人,实际上他是上海人。
而《繁花》于他而言,不单翻拍小说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影视剧创作上的回到故乡。
这部分的故事对他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因为这就是他哥哥姐姐的故事。
70年代,王家卫回沪探望他的哥哥姐姐,而在小说《繁花》里,阿宝的哥哥也是在那个时候从香港回了上海。
回到作者的角度,其实金宇澄想要王家卫拍出的那个上海,王家卫也拍出来了。
在三联的采访中金宇澄就说到过,他希望王家卫能拍出90年代黄河路和乍浦路上的那种时代辉煌感。
《繁花》里黄河路有多金碧辉煌,这点🍑也不用过多赘述,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繁花》不是什么中年《小时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盖茨比》 。
它就是上海人王家卫眼里的那个《繁花》。
参考资料: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07917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