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湾区到 Google 苏黎世 - 四周年小记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好久不见,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写写新一年的心得。好多人都是因为2020年初那篇笔记关注我的,如今我从湾区搬来瑞士已经四年有余。谁说不是时光飞逝呢?我在湾区前前后后也不过待了三年出头,没想到苏黎世就是我离家以后目前待得最久的地方了。
在瑞士的这几年里,我有很多很多时间和自己相处。以往都是有舍友,但是因为苏黎世相对湾区便宜许多的房价,我第一次自己租房住。我在苏黎世搬家了三次,每次都是清理物品,剩下十个纸箱和几个行李箱。家具也不爱买,因为没有安定下来的感觉。今年我第一次买了一个沙发,感觉幸福指数上升了许多。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太多华人的苏黎世的确是孤独的,但我非常感恩在二十几岁的后半段,我有这样一段自由又孤独的,且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
有部分人或许是记得的,当初我说我只打算在瑞士一年,主要是想在欧洲玩玩。我如当初期盼的那样,靠着每年25天PTO和公共假期,玩遍了申根国中的21个,还去了英国,克罗地亚,土耳其,南非,津巴布韦,塞尔维亚等等国家。在21年和22年,我和朋友们以极低的价格欣赏了欧洲难得没什么游客的美丽景色。在布拉格的时候每天都去没人的查理大桥散步,今年带父母来玩却是人头攒动。
(Amalfi)
在苏黎世的朋友们来来去去,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日本,也有的朋友终于把湾区的对象给叫了过来。比起刚来的时候,Google的华人团体壮大了不少,但是大多数人都依然像是这里的过客。也认识了好些朋友有看到过我的帖子,并且也决定搬来瑞士。去年我去了一次湾区,一次纽约。湾区还是熟悉的样子,去吃了以前爱吃的中餐馆韩餐馆,简直是泪流满面。虽然价格已经比记忆中高了很多,快比苏黎世还贵了,但毕竟苏黎世亚洲菜真是少。以前的朋友们也大都结婚了,大多也都生了娃其乐融融,有时候还是挺羡慕,毕竟我这些年已经数不清搬家多少次了。但是人生嘛,总是有舍有得。
(Google旅游团在安塔利亚)
困难也总是有的。在装灯需要两百刀的地方,我不得不去借来冲击电钻自己给天花板打孔装吊灯。买桌子竟然没有刷漆,也不得不借来工具自己打磨桌子自己刷漆。从前怎么说也不用自己一个人完成这些事情。虽然明年就可以申请永居,但是德语却也迟迟还没有学。今年动荡的裁员也影响到了苏黎世。这两年我为了看看自己的水平,也面试过几次,有湾区也有亚太的分部,但是想想最后还是没有接offer。至于瑞士本地,基本上是什么也没有。
(就是这个灯!不过我也终于有了月租2500的湖景房)
在瑞士,我有时郁闷没有足够多的亚洲美食,有时懊恼没有许多跳槽机会,也有时讨厌冬令时天黑的太早。但是每次看到窗户外面的雪山和苏黎世湖,逛着圣诞市场,看着瑞士夏天美得难以置信的小镇,又觉得我又可以了。欧洲的人文自然景观实在太丰富,又实在是方便到达,我的世界的确是在这几年变得更宽广了,看了更多的风景,从欧洲同事那听到了他们的生活和故事。有时我觉得很神奇,我是一个从超级内卷模式的中学出来的人,和隔壁瑞典躺平式教育的同事一样,莫名其妙的相遇在了这里。
25岁的我曾用 futureme 给30岁写了一封邮件。五年以后,多少也有些年龄焦虑的我猝不及防地收到了这封信。那时25岁的我还在加州,想着要搬到东京生活。我终究还是迈出离开湾区这一步了,只不过去向是欧洲而不是日本。来自过往对未来的想象总是一时间让人错愕,在过去的时光里我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带我走到了这里。收到信的那天我脑子里冒出几个字:选择即自由。我这两年越来越觉得人应当顺应自己的内心而活,而不是活在社会亦或是别人的期待之下。人生就像一张体验卡,并且光阴转瞬即逝。在这个既定的游乐园里,能认清自己每一阶段的喜好,并有好好地体验这个世界,即是最大的意义。
如果大家有关于瑞士的问题,可以留言。其实很多信息我已经发在了某书可以搜到。还是照例留一些这两年拍的图来结尾吧。
(伊斯坦布尔)
(哥本哈根)
(开普敦)
(阿姆斯特丹)
(Amalfi)
(南非)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今日推荐
来源一亩三分地网站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