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三十年,文章进学缘
图||泥巴青年 2024年1月4日7:22
昨天,北大社会学系田耕教授送我《学缘》。下午我不在办公室,书便安静地躺在一堆书的最上面。早晨一到办公室,一眼就盯住这本纯纯的蓝。
这是北大社会学系恢复重建40周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100周年时,北大社会学系邀请部分曾求学于北大社会学系的学者,著文撰述学缘、结集而成的一本好书。
该书序言写到:
“学问在人,学者的见识和血气构成学术的脉延。师生、同行、同道之间的砥砺和缘分,恰如春泥沃土,把活泼的热力输入学术的一花一叶,生生不息。大学、系科和学派,都因为这些朴实的心力而成为值得为之奉献的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大社会学若是根系广袤的林木,第一粒种子必成于为学之人的戮力同心。”
书中第一篇,潘乃谷老师1995年对费孝通先生的采访。费孝通先生说:
“我们老一代有责任把我们一生从社会学人类学里学到的东西,通过年轻人,还给社会。”“文化就是通过老少相接,一代代传下去和发展起来的。”“年轻人就是要在传下来的东西里善于挑选出到下一代还是有用的,好好学到手,再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东西。”
费老告诫我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多少还可以向国外去搬,而社会科学必须从自己土里长出来。”“一门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能唤之即来。”
费老感慨说:“我们这个国家从来没有经历过像这几十年这样激烈的变动。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相应的激荡,孕育一代文章。‘一介书生逢盛世’,我多少自觉到不应辜负这个大时代。”“人老了,也要有壮志,一生机会难得,我们又生逢盛世,处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要开阔眼界,给后来人搭桥开路。”
……
我拍了封面和目录的照片,发给一位曾在北大社会学系做博士后的优秀青年学者:“加油!三十年后在这上面来一篇。”
这个目标可不低。北大有句话,“奋斗三十年,搬进燕南园”。我想给你写句加油的话:“奋斗三十年,文章进学缘。”后生可畏,路在脚下,谁说一定不行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