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

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罗蒙诺索夫

公众号新闻

米哈伊尔 瓦西里耶维奇 罗蒙诺索夫(1711-1765)

导读:

俄国圣彼得堡省有两座以伟大人物命名的城市——罗蒙诺索夫和普希金。罗蒙诺索夫城原名“橘子镇”,北临芬兰湾,是罗蒙诺索夫的诞生地;普希金城原名“皇村”,普希金曾在皇村上中学。这两城之间相隔41公里,这两人的年纪相差近90岁,彼得堡人以城名来纪念这两位俄国文化的奠基者、对俄国社会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宗匠。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是莫斯科大学的创办者,该校全名为“M·V·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自1755年开办以来,始终是俄国最重要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中心。普希金曾这样称颂:“罗蒙诺索夫是一位伟人。在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年间,他是启蒙运动的唯一拥护者,他创办了俄国第一所大学,或更恰当地说,他自己就是我们的第一所大学。”罗蒙诺索夫知识之渊博,学问之深湛,确可以“大学”喻之,且是国家历史上的“第一”,故有“俄国文明之父”的誉称,也常被称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文艺复兴时期式人物”“俄国的达·芬奇”。


陈安丨撰文

徐伟 | 编辑

SAIXIANSHENG
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罗蒙诺索夫是科学家,历来有关他科研成就的介绍,都要分别列为“物理学上的”“化学上的”“地质学上的”“天文学上的”,不论在原子-分子学说、热力学方面,或在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方面,他都有所研究,并有重大发现。他用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这一发现比法国“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发现物质不灭定律早18年。连遥远的金星也是他的研究对象,他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文,发现这颗行星的大气层比地球大气层更厚重、更浓密。有学者还说他是个“玻璃吹制工”,那是说他爱自己做实验,曾研制、发明彩色玻璃,创作了俄国第一幅彩色玻璃镶嵌画。

他是语言改革家,不论在纯洁俄罗斯语言、丰富俄语词汇方面,或在使文学语言接近口语方面,都曾大力提倡,并亲自实施,撰写书信时总是使用最地道的俄语。他的《俄语语法》《修辞学》等著作对俄语改革起有重要作用。他因吹制玻璃,曾写过一篇《论玻璃的益处》,其题材甚为乏味,曾遭人嘲笑,但其语言之准确、精美,俄国文学史家米尔斯基说,可以把它编入中学教科书。

他也是诗人和诗体学家,为俄国文学引入新的作诗法体系,并以此写下第一首俄语诗作。但他不是普希金那样的诗人,米尔斯基指出:“罗蒙诺索夫的主要诗歌作品是颂诗,即宗教颂诗和仪典颂诗。它们并非个人体验之表达,却是一个民族、至少是该民族知识精英之情感和抱负所发出的声音…… 这些颂诗咏唱俄国军队的光荣和帝国的伟大,但它们首先颂扬的却是科学、知识和工业。”他咏诵“立法者”上帝,但更希望并相信俄国会有自己的杰出哲学家和科学家,曾在诗中写道:“俄罗斯大地能够/诞生自己的柏拉图/和智力灵敏的牛顿。”

罗蒙诺索夫绝对是一位“知识分子”,他比拉季舍夫早出世近40年。拉季舍夫之所以被称为“俄国第一位知识分子”,那是因为在俄国,“知识分子”的含义除了有知识之外,还应有深沉的苦难意识、拯救意识和为民请命的志向,拉季舍夫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而遭到沙皇专制政府的蛮横迫害,最终为自己的抱负而献身,在俄国文化史上留下悲壮的一页。罗蒙诺索夫则以他的博学多才、勤奋工作、科研成果、语言改革,也以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而名垂俄罗斯历史。

俄国科学院院长瓦亚罗夫曾这样评价罗蒙诺索夫:“他的天才影响,他的劳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语音,我们的语法、诗歌、文学,全部都是从罗蒙诺索夫那里成长起来的。只有通过罗蒙诺索夫,我们科学院才真正具有意义。”

有“知识分子之父”之称的别林斯基,以文学语言褒扬罗蒙诺索夫,他写道:“罗蒙诺索夫仿佛北极光一样在北冰洋岸发出光辉,这个现象光耀夺目,异常美丽。这证明了一个人可以适应任何情况和任何气候,因为天才能够战胜厄运所设下的一切障碍,最终还证实一个俄罗斯新人能够完成一切伟大而美好的事业。”
SAIXIANSHENG
战胜命运中的一切障碍

罗蒙诺索夫英才卓荦、名声彰显,但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却真是“战胜厄运所设下的一切障碍”的一生。他不是降生于贵族或农奴主家庭,没有住过庄园,没有受过奴仆的伺候,父母亲给了他很高的智商,但并未给他书香门第和优裕生活。1711年,他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10岁时便开始帮助父亲深海捕鱼,少年时光大多在父亲的渔船上度过,北海的波浪和北冰洋的冰山是他幼时最深刻的记忆,半世纪后还写了《论北方海洋冰山之形成》《简述北方海洋多道航程》等书文。

他父亲后来用船做货运生意,他也跟着跑买卖,心里觉得很无趣。母亲早逝,继母为人刻薄,他常遭她责骂、讥笑。他从小就渴求知识,可无书可读,后跟他家的邻居和村里的东正教辅祭读书识字,多年所读的大多是宗教书籍,但他没有因此成为热忱的教徒,成年后信奉理性的“自然神论”,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后即不再干预世界,任由世界按自然规律运动。

当年,彼得大帝呼吁并实施把俄国改建为一个现代国家,年轻的罗蒙诺索夫为此甚为动心,向往自己能受到良好教育,最终加入学者行列。19岁那年,他父亲迫使他结婚,他不愿听从,终于决心离家出走,离开这个欠缺文化的渔村,前往莫斯科。父亲对他此举自然甚为不满,不给他足够的盘缠,他便随当地渔车队而行,双脚走到莫斯科。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未来的大知识分子,怎样离开芬兰湾畔的渔村,沿着涅瓦河和伏尔加河,从彼得堡跋涉到莫斯科,走了980多公里的路,就为了学习,为了受教育,为了做有知识的人。60年后,拉季舍夫撰写《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时,一定会想起当年走在这条漫长道路上的罗蒙诺索夫,也会因为看到这条路上依然充斥着专制社会的特权和偏见、贫穷和愚昧而感到沮丧。

罗蒙诺索夫一生向往社会改革,但俄国贵族阶层和宗教界出于偏见,忧惧教育和科学的发展,所以总是抵制改革,不让社会底层子弟取得教育机会。罗蒙诺索夫一到莫斯科就遭一所贵族学校拒绝,显然因为他只是一个渔民的儿子,所以当他到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申请入学时,为避免因自己出身卑微再次被拒,便谎报自己是牧师之子,其谎言几年后被发觉,他差一点被开除学籍。

在莫斯科靠奖学金学习期间,他租住陋室,吃黑面包,喝克瓦斯(俄国低度淡啤酒),学业上则进步神速,仅用一年时间掌握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腊文。3年后被保送到基辅一所学院,但他不喜欢那里的教学,不久后便返回原校,因有强健身体和非凡智力,8年的课程他在5年内即修毕,并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1736年,他获奖学金至圣彼得堡学院进修,在那里埋头苦学,7个月后获得以两年奖学金在德国黑森州马尔堡大学深造的机会。

18世纪中叶,马尔堡大学是欧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德国著名博学家、数学家、启蒙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当时在该校执教。作为他的学生,罗蒙诺索夫在哲学上和科学管理方面受益匪浅。进入该校后,他迅速掌握德语,然后开始认真学化学,欣喜发现17世纪爱尔兰化学家、自然哲学家罗伯特·玻意耳的重要作品,仔细研究了有关物质基本微粒概念的“玻意耳定律”。他用3年时间广泛阅读、研究西方哲学和科学重要著作,其思想因逐渐摆脱陈旧偏见、狭隘观念而变得自由、开放。

1739-1740年,他在德国萨克森地区弗赖堡研究所攻读矿物学和冶金学,课余抓紧时间阅读德国文学作品。幼时因读《旧约圣经》中的《诗篇》而对诗歌发生兴趣,所以在德国曾与多名诗人结交为友,自己也开始赋诗。当时,歌德与席勒尚未出世,当歌德呱呱坠地时,罗蒙诺索夫已至不惑之年。

德国的学生生活并不平静,罗蒙诺索夫曾有各种复杂感受。有一学期奖学金被扣发,他擅自离校,在欧洲逛荡一年,遇到普鲁士军队抓壮丁,他也被抓,被关进一个城堡,最后居然像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一样成功逃逸。在上马尔堡大学期间,他曾寄宿在一个啤酒商的寡妇家里,爱上了她的女儿伊丽莎白,1740年与之结为连理,尽管两人分属于不同宗教,按陈规不能成婚。后来,他发现靠俄国科学院不定期提供的微薄津贴很难养家,而且每况愈下,便于1741年返回圣彼得堡,就职于俄国科学院物理部。
SAIXIANSHENG
科学与文学皆无国界

当时,掌控俄国科学院的多半是德国人和不懂业务的贵族,他们漠视罗蒙诺索夫的能力,不给他安排具体工作。这个年轻才子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外国人指挥本国人、外行领导内行的反常现象,加上他自信、自尊,性格比较冲动,不易自制,因此常与其上司和同事发生冲突。

据其同事回忆,罗蒙诺索夫激烈反对科学院内由德国人占支配地位的状况,曾告发德国教授无能、剽窃、行贿,“有时候,他会在酒精影响下闯入办公室,嘲笑他的同事连初级拉丁文也不懂,说他们是‘废物’,甚至用手指做猥亵动作”。就这样,他于1743年5月被捕入狱,罪名是“违反行为规矩”。身陷囹圄,罗蒙诺索夫也未忘业务,拟定了一项早在马尔堡大学时就萌生的著述计划,即撰写《关于基本微粒哲学和物理学的276个注释》。

罗蒙诺索夫在莫斯科天文馆观测星象

他在监狱里待了8个月后被释,因为他写了两首献给伊丽莎白女皇的以爱国和科学为主题的颂诗,女皇读了高兴,他也就提前出狱,并因此赢得了诗名。显然,罗蒙诺索夫怀有的两种激情——对祖国和科学的热爱,连女皇也被感动。正如米尔斯基在《俄国文学史》中所说:“罗蒙诺索夫唯一的梦想,就是创造出堪与西方比肩的俄国科学或俄国文学。他耿直不屈的性格,以及坚定的自尊意识,为他赢得广泛尊重,而在他所处的时代,原本只有出身和权势方能赢得尊重。即便伊丽莎白宫廷里权位最高的人,也会本能地感觉到罗蒙诺索夫的优势,深知不能去欺辱他。”

罗蒙诺索夫尽管对科学院里的德国人怀有敌意,但他这位德国留学生从未否认德国科学家的成就,也不拒绝与有真才实学的德国科学家合作。德国物理学家格奥尔格·里赫曼曾被批准在圣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后被选为院士,罗蒙诺索夫就乐意与他一起从事电气和大气电方面的研究。1753年的一个雷雨天,里赫曼加紧实验,结果因球状闪电沿着仪器导电而丧命。罗蒙诺索夫为此深感痛惜,并竭尽所能,利用其所有影响,使里赫曼的遗孀和孩子们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让这位可敬的科学殉道者得到安息。

从监狱回到科学院后,罗蒙诺索夫被授予教授学衔,开始繁忙的著述活动:把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的名著《实验主义研究》译为俄语和拉丁文,撰写关于电学、气候冷热变化、空气弹力等一系列论文。终于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后,他更是忙个不停,在3年内进行了4000多项化学、物理实验,写了更多的论文。

为了产生俄国自己的柏拉图和牛顿,罗蒙诺索夫格外重视教育。在创办莫斯科大学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以办学为乐,以传播知识为幸福,努力把该校办成一个与国家生活紧密相关的高等学府。由于他年轻时的亲身遭遇,他也一心把该校办成俄国历史上第一所不论出身与贫富,只要是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可以考取的大学。

如今,在麻雀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厦前,竖有一尊罗蒙诺索夫的全身雕像,他右手执羽毛笔,左手拿纸,似乎要写下美丽的诗句。他脸含微笑,目光炯炯,迎送着熙来攘往的学生。如今每年有4万多名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就读,其中包括5000多名来自8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大学者也好,大知识分子也好,其平素生活往往简单、朴实,罗蒙诺索夫即以勤奋而平实的生活著称。尽管他是大名鼎鼎的博学者,却从不讲究衣着。有一次,有个穿着入时却不学无术的德国人看到他衣袖肘部有个破洞,便挖苦说:“在你衣服的破洞里,我看到了你的博学。”罗蒙诺索夫回敬道:“先生,在此我看见了另一个人的愚蠢。”

不知歌德有没有听说过罗蒙诺索夫的这个故事,他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小径上遇到一个全盘否定他的“文学批评家”,狭路相逢,四目相对。傲慢的批评家说:“我决不给一个傻瓜让路。”歌德莞尔一笑道:“我正好和你相反。”说完便往路边一站。这一笑一答,与罗蒙诺索夫的回敬有异曲同工之妙。世界上也真有一些人,往往要在智者、贤达面前显现其愚蠢和傻气。

罗蒙诺索夫平时每天离开家,离开建于他家花园里的实验室,要去的地方就只是科学院或莫斯科大学。他很少出门交际、应酬,平时身边只有家人和几个知友,但他成就辉煌,名声在外,享誉国际。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5日的《凤凰周刊》,《赛先生》获授权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银幕上的智能革命:从终结者到造物主,人工智能电影史上的11个里程碑诺奖科学家、脑健康专家齐聚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商破解脑科学基础与临床转化难题【2023湾区脑科学产业创新与合作大会】“我的歌不足以表达‘尔滨’的好”丨重庆网红“玫玫小张帝”给冰城“代言”火遍全网中国科学院:2023研究前沿-研判128个科学研究前沿深度!美国科学家:切断中美科学合作是全球科学界的损失心理学家彼得·格雷:孩子不断被剥夺的童年,正使教育陷入一场日益严重的危机红色日记 批\'三字经\' 8.16-31英国计划全面禁售一次性电子烟;我国科学家实现植物基因组部分人工合成 | 环球科学要闻俄罗斯最美巴洛克建筑【今晚直播】如何成为高效能领导者|对话彼得·德鲁克论坛前主席人力资本管理服务提供商:罗科仕 ,来自北京,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路演PPT(25页)比逻辑课还要重要的科学史—科学史的五个价值牛!华女退学史丹福 新创AI公司 吸引硅谷大老竞相投资$1199 德法瑞意奥列六国10天8晚游: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因斯布鲁克+列支敦士登+琉森+因特拉肯+巴黎 FCOCDG10留芳数学史的医生第二卷魅灵 107 兑水的孟婆汤中国科大第八期科学文化沙龙 | 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11人联名举报,又一个“学术土皇帝”倒台外祖父二十三年前的一封信为什么从没有“大帝”能够征服欧洲刘润:罗振宇贴地飞行半人工生命诞生,我们离成为“上帝”还有多远?一代名医,大发明家,却在数学史上留芳科比81分纪念日大帝70分!恩比德报复波波维奇? 约基奇躺枪被网友点名《科学》: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解析小鼠海马单神经元全脑投射规律首发预告 | 与伟大的思想相逢-周国平《西方哲学史讲义》新书首发欧洲植物学史开先河之作《植物学前史》中文首译出版颜宁回应当选中科院院士:“帽子”不能改变你是谁,我们追求的是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什么[2月4日]科学历史上的今天——肯尼斯·蓝·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墨大这位教授,被人称为“上帝”!南希·罗曼:罗曼太空望远镜、“哈勃之母”和美国宇航局第一位首席天文学家从奥本海默到曼哈顿计划,一书让孩子读懂现当代物理学史罗振宇:罗振宇2024“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全文稿白天看湖光 晚上看极光 - Little Beehive徒步王德威|现代中国文学如何看历史?文学史何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