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假性上进”,把我坑哭了

“假性上进”,把我坑哭了

公众号新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简单心理
(ID:jdxl2000)
作者:寒冰


(图/《卖房子的女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更好版本」自己的渴望,所以我们健身,希望体脂更低;我们努力工作,希望升职加薪;我们一遍遍练习,希望成为更好的舞者……

然而,有一种对「更好自己」的渴望却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强迫性,让人们陷入痛苦中,这可能是一种创伤的表现,被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称之为「应该的暴政」(tyranny of the shoulds)——

▨ ta 们的理想自我是「应该自我」,ta 感受 ta 应该感受的,喜欢 ta 应该喜欢的,「应该的暴政」驱使 ta 拼命地将自己塑造成 ta 不是的样子。

▨ ta 们的「应该自我」往往非常完美,和实际自我相差很多,但 ta 们觉得自己理应是那个全知全能的,永远充满斗志、不知疲倦的版本(而无论现实如何)。

▨ ta 们异常努力,对「应该自我」的追求几乎是强迫性的,ta 们会觉得如果达不到就不该活,这种强迫性的想法令 ta 们备受折磨。

▨ ta 们的努力似乎不加选择,真正的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ta 必须是关注的焦点,必须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最聪明的人。

▨ ta 们似乎很难感觉到「满足」「够了」,因为完成某项工作得到的好评、赢得的一次胜利、被认可而感觉到的洋洋得意,通常都不会持续很久,成功的感受可能很难被体会。

不少很有上进心的人身上都存在这种现象——表面的昂扬斗志背后却是无止境的沮丧和恐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现象。

上进心有错吗?
「应该自我」的迷惑性

「应该自我」追求「更好」,在生活里常常被认为是有上进心的表现,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这是一种被鼓励的价值取向——励志、逆袭、为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这也是它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应该自我」和健康的努力奋斗为什么不一样,
主要在于它的 4 个特征:

  1. 「应该自我」具有强迫性


和大多数强迫行为一样,ta 们感觉好像被一股力量驱动,不得不遵从「应该自我」的要求,而不顾自己的真实愿望、情感或兴趣,否则就会遭受焦虑、感到冲突、被罪恶感压迫等等。这种「强迫性」也是应该自我「暴政」的核心,常常具有下面这些表现:

▨ ta 们被迫走在追求荣誉的道路,甚至会忽略自己和 ta 最大的利益

比如卡伦·霍尼曾指出她的一位来访者——一个十岁的雄心勃勃的女孩,认为如果不能取得全班第一,她宁可失明。再或者有些人会说,「假如我只能做一个平庸的人,那我宁愿死去」。

▨ 不加选择

在「应该自我」的驱使下,ta 们追求的东西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次变化,最有钱的、最有吸引力的、最善良的、最富有才华的……真正的兴趣并不重要。正如卡伦·霍尼曾说:「被雄心控制的人和 ta 们所做事情的内容几乎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卓越本身。」

▨ 难以满足

无法感受到满足是这种驱动力的主要来源,「应该自我」就像远处的一块巨石,ta 们一直在努力追赶,巨石却始终和 ta 们之间保持着一段距离。因此这种追逐仿佛没有尽头,ta 们无论如何都很难对自己感到满意。

  1. 活在想象中,对现实的忽视


健康的努力奋斗渴望更好,但也会承认自己和现实的局限性,知道有些东西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也因此会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

但「应该自我」并不会,它充满想象力,甚至对现实进行微妙、全面性的扭曲。比如 ta 们出身贫寒,却认为自己理应是非常富有的人;如果 ta 们的应该自我是善良,那 ta 们就需要相信所有人都是美好的。总之,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 ta 们的应该自我是什么样的。

这种想象力无视可行性,比如有人觉得自己周末应该完成 10 件事,否则就会陷入自我苛责——ta 们不在意这 10 件事是否可行,应该的原因只是因为 ta 们想。

为了否认或推翻现有的弱点,ta 们会对自己下达一个绝对的命令,但可能没有具体的计划,空有担忧却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图/《美食、祈祷、恋爱》)

  1. 健康奋斗的驱动力是出于爱,应该自我的驱动力是恐惧


心理学教授王芳曾在《我们何以不同》一书中区分了「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的不同:

理想自我是一件「希望」做成的事情,驱动力是积极的,哪怕有风险也没关系。理想自我的实现意味着获得了一个积极结果,是快乐的,而没实现的话最多就是不开心。

但应该自我不同,ta 是一件有责任和义务完成的事,驱动力是一些和焦虑相关的负面情绪(比如恐惧、威胁、急躁)。实现了,只是避免了一个消极结果的发生,如释重负,却谈不上有多开心,但如果没实现,那就完全是一种彻底的失败。

  1. 「应该」的标准不一定等于外界「好」的标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应该自我」只是有些强迫性、理想化,但追求的毕竟还是「好」的东西,事实上并不完全是,「应该」的标准可能和所谓的道德标准、理想自我并不一样。

比如「我应该能够摆脱周日下午的交通拥堵」或「我应该能够在没有艰苦的训练和工作的情况下画画」;或者「我应该能够逃脱任何事情」「我应该总是能够报复别人」。

但追逐「应该自我」的人常常忽视这一点,ta 们可能认为对自己期望过高总比期望太低要好(哪怕这种期望是有问题的)。

这种「应该自我」从何而来?

卡伦·霍妮曾经指出,很多不同的养育方式都会导致一个孩子致力于追求「应该自我」,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个孩子不被允许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性成长,ta 的真实自我被压抑了。

这个过程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ta 需要温暖、受欢迎、照顾、保护、信任的氛围、在活动中受到鼓励、有建设性的纪律等等。当这些因素被给予,就会发展出「基本的信心」(basic confidence)——一个心理学术语,包括对他人和对自己的信心。

如果这个过程因为种种因素被破坏,比如养育者是暴力性的、情感忽视的、反复无常的、偏爱其他兄弟姐妹的、伪善的的等等,孩子就失去了发展基本信心的机会,所有这些因素带给 ta 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感受,ta 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值得,除非成为自己不是的那个人。用霍妮的话说,此时「ta 极其地需要自信,或一个自信的替代物」,因此,只有一种方式能够实现它们——

「那就是通过想象。想象力逐渐地、潜意识地开始工作,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自我的理想化形象。在这个过程中,ta 赋予自己无限的权力和尊贵的才能。」

随着时间推移,理想化的形象变成了理想化的自我。ta 开始逐渐地放弃真实自我,理想化自我开始展示真正的 ta 是什么样子,或者潜在的 ta 是什么样子——这变成了 ta 看待自己的视角,衡量自己的标尺。

(图/《狗十三》)

但就像一个魔鬼契约的故事,那个「应该自我」是一个包装得金光闪闪的礼物,ta 得到了来自想象、或者偶尔来自现实的所有荣誉,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更为珍贵的东西——

活在「应该自我」当中的人,
承受着什么样的煎熬?

  1. 时刻活在压力/焦虑中


自我差异理论(E. Tory Higgins,1987)提出,当个人的实际状态与期待中应该的状态有差异时,个人就会产生负面情绪,且这种差异越大负面情绪越强烈。

再加上我们上文所说的强迫性,这些「应该」总是产生一种压力感,人们会因此感受到被约束,感觉紧张或者被裹挟(哪怕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甚至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焦虑中。

  1. 自我憎恶


「应该自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理想化的人,「实际自我」好像一个无处不在的陌生人,并且总是来干涉、打扰、令人难堪,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满意,因此,应该自我用憎恨和鄙视对抗这个「陌生人」。

举个例子:在完成一整天的工作后,一个人感到疲惫想要休息,来自「应该自我」的声音说道:「你只是懒。」「不,我真的是累。」「哦,不,那完全是自我放纵,这样下去你永远都不会有所成就。」在这样的对话之后,这个人要么带着负罪感去休息,要么逼自己继续工作,但两种方式都无法让 ta 获得满足。

正如卡伦·霍妮对这种自我憎恶的描述:「ta一直都既是折磨者又是被折磨的对象,ta 获得的满足既来自遭受屈辱又来自屈辱自己。」

  1.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正如「应该自我」使得一个人对实际自我感觉不满意,这种不满也会反应在人际关系上。

有时候 ta 们会用「应该」 来要求对方(尤其是伴侣),如果对方达不到,ta 们会感觉到憎恨(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我憎恨的外化),对方真实的样子是不重要的。

有时候 ta 们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中的批评过于敏感,因为 ta 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

更普遍的是,ta 们感觉得到的爱都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爱」,ta 们对爱的理解正如对实际自我一样,总是「不够」。

(图/《老友记》)

  1. 对真实情感的损害


「应该」使得情感、愿望、想法和信念的自发性受到损害,也就是让一个人失去了对真实情感的感知。

比如一位女性认为她喜欢每个人,因为她应该这样做,然后可能会问自己:「我真的喜欢我的丈夫、我的学生、我的病人吗?还是我觉得应该这样做?」实际上这是很难回答的。

再比如一位来访者这样描述 ta 的真实情感被压制的感受:「一直以来,我认为我的问题只是我不能够去做事情;不能去放弃我的梦想;不能整理我自己的事务;不能接受或者控制我的易怒情绪。现在,我第一次看到——我简直不能够感受任何东西(虽然我出了名的超级敏感!)」

相比较普遍性的「应该」对其他方面的伤害,人们较少意识到它们对于情感造成的伤害,然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人们把自己塑造成完美之身而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情感是一个人最活跃的部分,如果情感被置于独裁的统治下,人们「应该感到的」与「实际感到的」分界线消失,就会对自己的基本存在产生一种深刻的不确定感,这会影响人们与一切事物(包括自身)的关系。

也因此,想要摆脱「应该自我」的影响,第一步往往也是从恢复和自己真实情感的连接开始。

慢慢找回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找回「真实的自我」

对于「应该自我」来说,真实自我是它极力打压的。但在心理学的很多流派中,都将真实自我作为核心内在力量来讲述——这种力量是所有人类都拥有的,而在每个个体中,又是独特的,它是成长的深层根源。

如何寻找真实自我?罗杰斯的很多理论都讨论了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个人感受和体验很重要。它是距离真实自我最近的,试着以敞开的心态接纳和体会自己的各种感受,让自身的体验告诉自己它的意义,而不是试图把意义强加于它之上。比如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个贤妻良母,但另一方面你并没有那么享受家庭生活,这些冲突的感受或许在告诉你关于自我的更多东西。

尤其是当这种感受和「应该自我」发生冲突时,个体会抗拒,但正如罗杰斯所说:「事实是友好的,接近事实永远不会是一个有害的,危险的,令人不高兴的事情。」

其次,自我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不是僵化的静态的。

「应该自我」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它将自我当做一个固定的东西去追求,但在罗杰斯看来,自我从来不应该去定义,它会慢慢流动,会发生变化,在每天的真实经历中根据体验来了解自己是谁,而不是将自我塞进一个固定的模板中,尤其是应该自我还可能是一个和真实自我相差甚远的模板。

(图/《性爱自修室》)

电影《无问西东》中,梅贻琦校长曾说:「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只有找到真实的自我,才更有可能解决我们的内在冲突,从而收获内心的和谐与完整。

也愿大家新的一年能距离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更近一点点。



[1]Bata Higgins, E. T. (1987). 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 Psychological Review, 94(3), 319–340.

[2][美]卡伦·霍妮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自我实现的挣扎》,台海出版社,2018.11

[3][美]卡尔·罗杰斯著,石孟磊等译,《论人的成长》,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9.1

[4]王芳著,《我们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学40讲》,北京日报出版社,2023.7


读完点个【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使用BigDL LLM在Intel® Data Center GPU上进行Llama 2模型调优这封学员来信,把我读哭,高山流水遇知音!德州“极其严格的移民法案”通过,墨美边境的十几万大军“挺进”?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兴银理财“五层次促进”打造风险合规提质闭环为了过年不破产,把100个国家的100张外币塞进红包里,隔壁小孩馋哭了这款老国货的太奶奶就该发光发亮,把我要养出又嫩又净的脸蛋需求全都兼顾了!陌上花开1155 乍见处欢,久处怦然 ▏ 武汉大学,活泼可爱,上进有趣,爱音乐爱旅行的甜妹80年代音乐节降临多伦多!阵容“极其激进”!17场时尚表演!门票后天开抢!77 万打水漂?App 遭山寨后,开发者找库克控诉:你们审核犯了错,把我的开发者账户封了!“进”与“立”的五大新模式恰如所料 | 第一季度降准必要性上升——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月报招聘 | 富卫香港招金融人才!花红制度+弹性上班+医疗保障!狂赚上亿!五月天被曝“假唱”,却是被逼无奈?韦伯太空望远镜怎么看(2),顺带解释一下暗物质与暗能量这样的施工工艺,把甲方都气哭了!找工作想要一次性上岸,这些新兴行业有前景更有“钱”景开团丨赶在放假前,把我的“热爱”打包带回家!搞不懂的美国木质房陌上花开1162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170复旦博,热爱生活,独立上进的顶尖专科医院医生真会钻空子!皇后区男子策划“假抢劫”,帮移民办U签证被捕个个顶着一张“假脸”,这几位女演员,求求不要出来演戏了高铁“大跃进”,还能玩多久?陌上北京090 总有一天你会出现在我身边丨178帅气产品经理,有趣幽默,上进自律你的孩子未来是积极上进还是厌学叛逆,取决于你对这几件事的态度这场公开选妻,把我看吐了耶路撒冷3000年和巴勒斯坦4000年3-公元前后犹太人最后的皇族马喀比家长不刷手机,有空就读书,积极上进,为啥还是影响不了孩子?耶路撒冷3000年和巴勒斯坦4000年4-拜占庭时代历史性上涨!私募有分歧:行情刚吹响号角VS警惕短期炒作注意!澳洲马上进入全新社会!所有人的生活都会翻天覆地...还乡记(二)“双向奔赴”年轻人必须上进,是我喝过最毒的鸡汤“200一次,丑的免进”,女大学生价目表曝光,揭露了成年人的不堪…如何从空有上进心,变成行动上的巨人?乌克兰兵力短缺,准备大量动员女性上前线?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