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养娃的消费降级之路
最该消费降级的大概就是学习班,因为你其实搞不清楚自己在花钱买安心,还是花钱买罪受。
2023年,小朋友小升初,经历了一番兵荒马乱之后顺利升学。升学,意味着作业量升级、学业压力升级。在这个大家的日子都不算好过的年份里,我和小朋友或主动或被动地实现了消费降级。简而言之,一个初中娃居然让老母亲省钱了。
逆势上扬的人毕竟是少数,经济下行这个事,会反映在每个人的钱包里。作为一个在家上班的老母亲,从去年开始就感受到了经济压力。项目变少了,不能按点结款的项目变多了。用更多的劳动去完成难度更高、要求更高的工作,换取低于以往的报酬,慢慢成为常态。是的,这也算是一种“内卷”。所以我对孩子努力学习后排名不升反降这事适应良好。面对工作、面对娃都要调整心态,时代潮流如此,你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其他也左右不了太多。当然从战术角度,还有一些能做的,比如,想办法花更少的钱,维持体面的生活,更经济地完成人生的各项KPI。
都说养孩子不能当成投资,因为投资回报是不可控的玄学。作为一个对数字不敏感的文科生,我不炒股不会理财也从来不记账。这不妨碍我做出判断,养娃绝对是家庭最大宗的消费。我曾目睹好友小C的儿子连喝1000毫升牛奶,吃完两斤卤牛肉,两三百块钱瞬间清空。小C感慨,真是被吃穷了。养个小女孩,在吃上大概能省一点,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不外食。小学期间,每个周末我们都出去耍,中饭午饭两顿馆子就是四五百。而且女孩子出门,吃逛相结合,重点在后者,吃可以随便,逛是核心,看到自己喜欢的文具、饰品、潮玩,几件小东西就是一两百。
盲盒曾是小朋友的一大吞金项目。那些花里胡哨的猫猫狗狗小怪物几乎掏空了她的零花钱。盲盒其实很考验心态,抽中心仪的款式或者是所谓隐藏款会欣喜若狂,花了大钱还抽不中,就会很失望,继续投入觉得贵,放弃又舍不得。看她如此矛盾纠结,我有时也会慷慨解囊,花钱买她一乐,毕竟出来逛还是开心最重要。总之,周末如果出去玩一天,五百起算,有时一千也不能封顶。
吃喝玩乐不是孩子最大宗的花费。朋友推荐了一个剑桥体系的英语班,每周半天,三节课450,一个月差不多两千。孩子数学是弱项,在六年级的时候为了补缺给她找了个一对二辅导,一次四百,一个月大约一千八。她的国画班和声乐班加起来一个月也要将近两千。整个算下来,课外班一个月在六千上下。和周围其他孩子相比,这不算多,但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小年轻的月收入了。后来想想,最该消费降级的大概就是学习班,因为你其实搞不清楚自己在花钱买安心,还是花钱买罪受。
孩子上初中后,第一反应是不用给她买衣服了。小学一周穿一次校服,初中天天都穿,换季新衣的支出可以大大缩减。而且孩子长大了,身形越来越接近老母亲,喜欢的色调从粉黄绿变成了黑白灰,现在我们的外套和鞋子都能混着穿。
在穿衣上省钱,其实难受的不是孩子是老母亲。曾经一度,我的乐趣是在网上遍寻各种粉粉嫩嫩的衣服,把孩子打扮得(让我)赏心悦目,现在,这种快乐消失了。当然,想消费总会有理由,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就想着如果她不喜欢,老母亲可以自己穿,给自己买运动鞋,如果买小了,孩子还能接手。孩子大了,不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依然是老母亲花钱的借口。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剧照
又想省钱又不想节制自己的购物欲,该怎么办?发小给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她偶然间发现原本做批发生意的某某巴巴开始做零售业务。同样一件羽绒服在某东和某某巴巴上卖,价格能相差一半,某某巴巴有的价格甚至比某多多还便宜。于是我们开始了在网上货比三家和彼此甩链接的日子。划算的东西要有福同享,消费降级也算是其乐融融。
相比服装,在吃喝玩乐上省钱其实不是刻意为之,孩子上初中后是真是没时间花钱了。作业几乎把课余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周末除了做作业就是补觉。小学阶段一整天浪在外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吃逛,一个月不知道能不能有一次,于是,不用外食了,不用逛店了,不用买盲盒了。
作为资深外食者,今年的感受是餐馆大多在涨价或变相涨价,后者主要体现在食材质与量的下降上。这几年餐饮业日子不好过,不涨价估计很难存活,而对老百姓来说,下馆子越来越贵,想吃得好却越来越难了。还是在家吃饭吧,至少食材的质量是可控的。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大家的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自己买菜也不便宜。不过能把高质量的牛肉、排骨和海鲜扎扎实实吃到肚子里,还是比外食划算的。说到这一趴,不得不再次提到发小。她比较了海某捞和某马的火锅食材,发现相差无几,于是果断决定以后就在家吃火锅了。隆冬,带娃和发小一家小聚,吃个热腾腾的锅子,幸福感油然而生。发小的儿子吃饱喝足,即兴歌舞一曲“科目三”,家庭火锅连配套服务也是这么齐全。
《欢乐颂》剧照
没空去外面吃逛的确给老母亲省钱了,孩子就有一点颓。为了她的身心健康,还是得适当消费,毕竟女人还是需要买买买的。有段时间,孩子迷上了盘串子解压,我们开始在某宝直播间里买串子。一条串子十几到三十几元不等,主播一条条拿出来,分别叫价,卖家扣号竞拍。每天晚上我和孩子睡前都会去直播间里买两条串子,后来,孩子的兴趣淡了,我却欲罢不能。据说经济低迷的时候,口红反而会热销,因为它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满足消费欲、抚慰人心。孩子的串子成了我的口红。后来有一天,我打开抽屉看到了一百多条除了占地方毫无用处的串子,忽然惊觉,这是瘾。今年下半年,我戒掉了串子,在面对便宜的非必需品时也变得慎重了一点,就当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过,人的本性,还是会想买点无意义的东西,就如同人多少需要做点无意义的事情。孩子也是。在年节和生日的时候,我会批准甚至鼓励她买点无聊的东西,比如盲盒。孩子大了,对于打开盲盒那一瞬的兴奋已经不太看重,越来越注重实际需求。我让她自己从某宝上挑选盲盒,她会挑那种已经开箱的确定款。与其去赌什么“稀有”“隐藏”,她更愿意实实在在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些款有的甚至比原价还便宜,因为不稀有、不隐藏,很大众。盲盒不“盲”之后,似乎也不算贵。
《破产姐妹》剧照
吃喝玩乐能降的不多,能省的有限,最后还是来说说大宗消费——学习班。面对被作业充斥的周末,我首先给孩子取消了英语学习班。反正不是弱项,先吃吃老本吧。一个月两千省出来了。国画班和声乐班在小学最后一年就已经上得断断续续,初中后自然消亡,这是非刚需的宿命。预存的课时还有二十多个,弃了,就算是沉没成本。一个月两千又省出来了。假期给孩子报过一个大语文思辨课,孩子听着挺好,但她表示不想续报了。有点时间,她更想去公园逛逛或者打会游戏,再者说,这年头,思辨只会让人更清醒地察觉到自身的痛苦吧。
最让人纠结的是数学课外班。想放弃是因为累,连课带作业,大半天就没了,不放弃是因为怕,数学渣不加餐怕是跟不上。纠结了两个月,这个问题奇迹般地消失了。期中考试后两周,学校数学已经讲完了上册全部内容,课外班却还在期中复习,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数学讲完了下册的两章内容并开始复习上册,课外班还在上册第四单元。我疑惑,初中数学教育的风格难道是狂飙突进,连课外班都赶不上的那种?
果断退掉数学课外班,问题是孩子的数学该怎么办?她一直跟着学校进度被拖行,很多东西都没嚼烂。正愁着,孩子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学们都在B站上看数学”。和孩子同学家长一通交流,新世界大门打开了。原来网上有这么多课程和资料,没有进度的问题,随意挑选,哪里薄弱就看哪个。唯一的麻烦是,孩子需要从海量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不过这对她来说可能也不算太难,毕竟是数字时代长大的,在虚拟空间里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虚拟课堂也是如此。网上的课程大多都是免费的。自此,老母亲和小朋友一起清空了全部学习班,成功实现了课外辅导的消费降级。
《小欢喜》剧照
回顾2023年,不确定性在增加,一些固有的模式也正遇到挑战。比如奋斗就能收获成功、努力就能成绩好,比如不上学习班不行、鸡娃是为孩子未来着想,比如未来是会更好的。养娃实现了消费降级,大概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降级了。而这大概不算是件坏事。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