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董保华:企业困难时,《劳动法》更应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

对话董保华:企业困难时,《劳动法》更应找到各方利益平衡点

财经
董保华说,《劳动法》已实施29年,《劳动合同法》也执行了16年,但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严格执行劳动法依然很难。当一项制度长期无法得到执行时,不能仅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对一些制度设计进行反思。
作者:张夏 
封图:图虫创意






近期,从“公司女高管违法开除员工”到西安一公司从CBD搬进秦岭山区导致员工离职,一系列劳动纠纷舆论事件频频发生。在高度紧张的社会情绪下,“整顿职场”似乎成为了一代“打工人”的共同使命。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劳动争议数量会有明显的波动。董保华说:“自2007年《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中国劳动争议主要呈现‘逆周期争议’的特点。这与一些国家的‘顺周期争议’特点相反,比如美国的劳动争议主要为‘顺周期争议’,即经济增长压力较小的时期,劳动纠纷更多。”董保华是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参与过《劳动法》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从1995年1月1日至今,《劳动法》已经实施29年,《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已有16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近期劳动纠纷事件依旧发生且受到广泛关注?个人面对劳动纠纷应该如何维权?制度层面应该如何改变?

1月15日,针对上述问题,董保华接受了经济观察网专访。

董保华说,《劳动法》已实施29年,《劳动合同法》也执行了16年,但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严格执行劳动法依然很难。当一项制度长期无法得到执行时,不能仅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对一些制度设计进行反思。

面对就业压力,董保华表示,劳动相关法律仍需进一步改进。例如,放开企业在员工试用期的自由度,使试用期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当个人被迫失业时,失业期间的收入应该更多来源于政府支付的失业保险金。同时,董保华也认为,违反劳动相关法律的现象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不仅仅是执行问题,而是与政策制度、法律规章设计密切相关。比如,对于“996现象”的治理就需要以分类管理的思路来推进。

“这些观点可能会招致非议,但本人作为参与《劳动法》起草的专家,当我在批评制度设计的时候,并不代表利益的相关方,无论是劳方、资方还是政府,而是希望努力通过权衡利弊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董保华说。

|对话|

经济观察网:近期多起劳动纠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为何这些争议仍然存在?

董保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劳动争议数量会有明显的波动。欧美国家也面临劳动争议数量高企的现象,但国内外劳动争议背后的含义并不相同。

以美国为例,劳动争议主要为“顺周期争议”,劳动争议更多以工会为代表提出。在经济增长承压时,工会一般不会主动挑起劳动纠纷,甚至与企业协商降薪但不裁员。如果经济向好、企业利润不断上涨,工会就会通过罢工等形式主动提出给员工加薪。

而国内劳动争议主要为“逆周期争议”,劳动争议更多地由劳动者个人提出。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岗位数量供大于求,个人更倾向于直接跳槽而非和企业打官司,主要依赖于市场导向。然而,当经济增长压力增大时,个人重新就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个人就会更倾向通过提出劳动争议来寻求政府帮助。

自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国内劳动争议逐渐由“顺周期争议”转变为“逆周期争议”。由于《劳动合同法》大幅度提高了企业在裁员时需要给予劳动者的保障,这也决定了在经济增长承压时,相比于依赖已经面临诸多困难的企业主动支付保障资金,个人会更倾向于通过与用人单位打劳动争议官司,在国家帮助下强制用人单位提供失业保障。

经济观察网:面对劳动纠纷时,为何大量人群会选择网络维权?

董保华:通过一些热点事件可以看到,面对劳动纠纷时,部分人群选择通过网络舆论进行维权,而非通过法律途径。这背后其实是一项维权成本的计算。面对劳动纠纷,个人走法律维权路线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收益并不明显。相反,网络舆论维权成本较低,但效果有时更为显著。

解决劳动争议应当追求 “短平快”,但在国内“一裁二审”的制度设计下,个人在劳动争议方面的维权流程较为复杂,甚至比一般的民事纠纷流程更加耗时。

具体来看,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HR(人力资源管理,又被称为人事)宣称违法解除事件中,该公司声称,曝光视频的前工作人员处于试用期,单位因认为个人表现不好就未通过其试用期,以此为理由协商解除员工的试用期合同,并支付了“N”(员工在单位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在单方解除处于试用期的员工时,必须证明该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才能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并需支付“N”的补偿金。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旦进入法律程序,单位很难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因此容易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2N”的赔偿金。

在视频广泛传播后,许多HR可能会更加关注如何规避风险,以防止公司劳动争议数量的增加。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将越发谨慎地让新员工进入试用期,更多地选择在实习期进行人才筛选,即将筛选人才的环节前置。这是因为实习生通常不受劳动相关法律的保护,企业可以随时更换而无须支付补偿金。可是,这种法律激发的企业应对措施对劳动者来说弊大于利——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只有裁掉“划水”的老员工,才能增用新员工。但由于《劳动合同法》的保护,企业难以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进而导致企业不敢大胆试用新员工,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法国的劳动法也曾面临类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引入了“首次雇佣制”,即在员工工作的第一年,雇主可以无理由地解雇员工,让雇主可以充分且敢于试用新员工。因此,相比之下,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的国内试用期制度进行反思。

经济观察网:在你看来,国内试用期制度应该怎样改变?

董保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较高的数字。我国试用期制度不能发挥试用期应有的作用,此前政策层面就打了两块政策“补丁”。第一块“补丁”是针对在校生的实习期制度;第二块“补丁”是推出针对应届生的见习期制度。劳动部门在一些企业设定了见习点,通过三方协议让应届生以见习身份进入企业试用。单位可对处于见习期(一般为一年)的应届生免责解除。

这两块“补丁”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前者在实际中没办法发挥双向选择的作用,后者并不解决中小企业大胆试用新员工的问题——拥有见习点的单位多是中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目前看来,比较好的应对举措是放开试用期,让企业在试用期内保持一定的自由度,让企业和新员工有双向选择的过程。

经济观察网:为何相当比例的人群在辞职和被裁员后没有领取失业保险金?

董保华:因为规则限制,个人主动辞职并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通常被动失业的人群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通常按照当地最低工资的70%来确定,但一般不会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金额不高且办理手续较麻烦,部分人群被动失业后也不去领取。

因此,在国内,当个人在被迫失业时,虽然他们可能不会特别在意失业保险金,但很少有员工不要金额更高的经济补偿金“N”,甚至一部分人会索取违法赔偿金“2N”。这意味着个人在失业期间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的资金,而非政府的失业保险金。

而在美国,裁员是完全放开的,企业依照法律没有支付被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义务,但企业自己的人事政策往往会规定一些补偿。因此个人被动失业后,经济来源更多地依赖于从政府部门领取失业保险金。这时,失业保险金发挥着应对经济起伏的作用。

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在失业保险金支出方面花费巨大,失业保险金申领人数在2009 年约260 万人。当经济回升向好时,失业保险金申领人数快速回落,在无危机的其余年份约150余万人。而2008、2009年,国内失业保险金申领人数同比下降8.7%和10%。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我国失业保险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2003—2012年中美两国失业保险金申领人数对比图(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网:如何更好地执行《劳动法》?

董保华:1994年我就参与制定《劳动法》,但到了30年后的今天,不得不非常遗憾地说,《劳动法》的有些规定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我们不能仅仅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进行批评,更应找准制度改进的突破口。

“996”一旦成为一种法不责众的现象,治理起来就相当困难,对于如何制裁“996现象”应该要有更精细的分类制度来配套。针对“996现象”,当务之急是,列出需要严格执行每周40小时工作制的领域,比如汽车工业流水线上的体力劳动者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要以更大的执法力度来落实“朝九晚五”制度,然后再慢慢扩大到更多行业。遗憾的是,目前政府层面依旧未有推进分类管理的迹象。“胡子眉毛一把抓”也难以取得效果。

如果治理“996现象”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过劳死”认定工伤的问题更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这是我们在治理过度加班问题上应该做到,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全国两会一直有专家学者呼吁在立法层面明确界定“过劳死”标准,但到目前仍没有改变。当前,视同工伤死亡认定需要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突发疾病、48小时内死亡四个要件,这一法条设计既不符合工伤原理,也不符合生活常识。应该明确将过度加班作为视同工伤的标准之一,对企业进行硬约束,从而降低“过劳死”的发生,倒逼“996现象”的治理。

经济观察网:你认为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董保华:在国内,目前的劳动保障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金应对经济波动的作用。相反,原本就面临沉重负担的企业却需要承担个人失业时的收入来源,这样的规定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一些创办多年的企业在濒临破产时被迫裁掉老员工,经常面临没钱支付员工补偿金的困境。即使老员工申请劳动仲裁,企业依旧面临无钱可付的局面。对于这些被迫失业的员工来说,他们能领取的失业保险金根本就不足以弥补失业带来的收入损失。

因此,我认为这方面的制度安排是有问题的,因为企业在最困难时,却依旧承担着大量任务。在美国,企业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定义务,但企业往往会支付一些补偿以缓和争议。被裁掉的员工更多是从政府部门领取较高金额的失业保险金,这样社会相对平稳。

即使在劳动保障制度和国内最为相似的法国,个人被迫失业时,失业期间的收入依旧更多来源于政府支付的失业保险金,法定经济补偿金很少。

我认为,在市场竞争下,一项合理的制度设计应该避免过分的行政审查,从而有利于企业达成优胜劣汰的目的。同时,要鼓励企业关心员工,而不是故意寻找各种理由来规避法律。在经济困难时,被裁员工人能通过从政府部门领取失业保险,以及企业自觉支付的补偿来度过没收入的时期。

回过头来看,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设计了这套制度,只能说在《劳动法》起草阶段,我们的经验非常不足,对于如何设计出一个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制度没有经验。但可悲的不在于《劳动法》制度设计不好,而在于2007年发布的《劳动合同法》没有克服《劳动法》中真正的“毛病”,反而放大了《劳动法》中的一些弊病。这些“毛病”在经济好时,常常感觉不深。在经济承压时,弊病就会被放大,给人一种问题突然涌现的感觉。

《劳动合同法》是从《劳动法》中承继过来的。当我在批评制度设计的时候,不是代表利益相关方,而是努力通过权衡利弊找到制度平衡点。


经观头条|假央企打不尽?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猜想 

盘点“网红们”的2023:从蹿红到坠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法律翻译|美国上诉法院推翻原审的部分判决,《石油销售行为法》不支持“推定不续约”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请听讲」第4期: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关注哪几点?比《繁花》更传奇、比阿宝更真实,传奇牛散钟格的感悟与自述!一杯公益咖啡认识国内143位精品“劳”法师!律新社《精品劳动法律服务品牌指南(2023)》发布基辛格外交:平衡利益、价值与武力 | 经济学人社论2024年加拿大就业 劳动法发生重大变化!远程工作,被解雇者也受影响日本七大著名人文景点新规再探讨:无人机管制与发展的平衡点在哪里?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请听讲」第3期: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具备的六项关键能力打工人注意了!24年劳动法新条款出台!实际收入、工作时间等方面均有改动!南加州建筑分包商因违反劳动法面临诉讼商业贪腐背后的人性和组织危机:一位劳动法律师的调查观察还原比《繁花》更繁华的上海商业,繁花经济未来走向何方?面残人李华普通的故事2024美国企业报税提醒:企业税务申报的时间节点以及需要准备什么?钱颖一对话罗翔:企业家犯罪有十大高频罪名,但违法不一定就是犯这新片牛*,比《沙丘2》更高级热议!安省房产新规要求公开竞价!经纪指出盲点:卖方利益将受损!还没完!违法开除 官媒连发4问,句句戳中劳动法痛点,别惹老实人重磅报告!黄益平、黄卓、刘晓春发声MBA的ROI、就业、无法解决的职业困局 |周六上午《吉林省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赖清德——敢推动法理“台独”吗?Creating music video (音乐视频)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当邻国日本连出灾难时,如何看网上的“叫好”声?MBA能解和不能解的职业困局|Career Talk Vol.3面临职业困境,心理咨询师适合发展为「第二职业」吗 ?哪有时间生气还没完!违法开除 官媒连发4问,句句戳中劳动法痛点,别惹老实人!《数据周报003》:私营企业困境被低估黄益平:老百姓没有资产性收入,将来变老了怎么办?一大早就受到各种惊吓,娃砸手里的日子还得靠它....宾州吉姆索普(Jim Thorpe),自然本色钱颖一对话罗翔:企业家犯罪有十大高频罪名,但违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