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尹烨:面子和奶酪

对话尹烨:面子和奶酪

财经
尹烨把屡次的“塌房”归结为,“无外乎两种情况吧,要不是面子,要不是奶酪。”
作者:郑淯心 马飘 
封图:东方IC







尹烨仍然在科普,活跃在视频号、博客里。


他在公众眼中,是前沿生物企业的掌舵人、生物学的科普专栏作者、是相关科学话题里具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但与此同时,公众对尹烨的质疑在华大智造上市前达到了顶点。


今年7月23日,饶毅在其公众号文章中称,“最近某个企业的高管尹烨,本身生物的背景就比较局限,而且非常不严谨,有相当多故意哗众取宠的内容。他有关生物的演讲就有很多伪科学,而超出生物涉及其他科学,就错误百出……”。他甚至还称,“尹烨的行为无异于主动说谎”。饶毅敢言,曾直击中国的科技监管和教育问题,被认为“犀利耿直”。


而这连续7天的批评,尹烨说,恰好是在华大集团旗下公司华大智造上市的时机。目前,尹烨是华大集团的CEO,从2020年6月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开始,尹烨不再是华大智造的董事。


7月24日08:00,尹烨在其微信公众号回应饶毅教授:“谢谢指教。一如之前,我在《圆桌派》所表达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后,尹烨再无对饶毅有相关发声。


尹烨选择在上市前沉默,他不想回应饶毅相关问题,不想陷入口水战,没有改变自己科普节目的节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之前,他明确提出只想针对科普发声,“如果不做科普的人,天天指责做科普的人,有多少人讲第一堂科普课就被挑毛病然后从此不讲,大家根本没有给做科普的人一个机会”。


他觉得科普非常有必要,“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要两翼齐飞”,两者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但是,他看到,“中国科普太难了,专职做科普的人生存状态是堪忧的”。


同时,他也承认,科学都不完备,科普肯定更不完备,科普也做不到科研的全面和严谨,科普主要是要兼顾大众认知、启发兴趣,否则“普”就无从谈起,“不能苛求科学研究或者科普作品都是一百分”。


对尹烨的另一个质疑,是其用科普卖货。


2016年3月开始,尹烨开始在喜马拉雅平台更新“天方烨谈”栏目,并且出版了一些书籍,包括《生命密码》、《生命密码2》、《生命密码3:瘟疫传》等。


起初,尹烨的话题还集中于基因科普的范畴,随着时间推移和节目曝光增多,内容开始向教育、元宇宙、生命等领域外延。


经过多年积累,尹烨收获了不小人气,其抖音账号粉丝已超260万,其微博账号也拥有近90万粉丝。在他的抖音橱窗里,除了包括一些有关科学、科技、历史等书籍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华大集团旗下的一些护肤和益生菌。


“益生菌就是我要扶持的新的业务,华大基因、华大智造都上市了,其他的产业板块也需要继续努力”。9月9日,华大智造上市。上市当晚,尹烨仍在直播,他穿着白天敲钟上市的红色Polo衫,上面写着华大智造,他坐在摄像头前,桌子上摆着华大的益生菌产品,直播互动中,不断有人对益生菌产品进行提问。


“益生菌是一个现实的跑道,华大的益生菌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从科研到到产业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闭环。我作为常年的使用者,也听过周围很多用户的反馈,我坚信我的产品是很好的。”尹烨称。


在接受采访时,尹烨反问我们,“企业家或者是商人卖自己的货,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吗?”他很快又给出答案,“肯定不丢人。我会继续正大光明的科普,卖我们的货,卖我们的茄子树……”


在尹烨位于北京东四的公益书房里,尹烨看起来兴致不错,但谈到这些质疑,席间依然能够感受到他的不平。


尹烨所在的华大,也一度曾被称为“深圳四大骗”,由于销售费用几乎常年2倍于研发费用,华大基因也被指为销售公司。


“华大从成立以来一路被黑大,可我们从来没有停”。他列举:从2010年开始,华大就开始对肠道菌群的研究,相关的SCI文章发了71篇,包括了5篇参与的《自然》,相关专利也有300多项。


尹烨把屡次的“塌房”归结为,“无外乎两种情况吧,要不是面子,要不是奶酪。”



| 对话 |



指责与问题


经济观察报:应该如何看到科研和科普的关系? 


尹烨:科研和科普都是重要的科学活动,但其目的不尽相同。科研的本质是追求未知、挑战极限,其受众往往是专业人士;而科普的目的是对称已知、启发兴趣,其受众是普罗大众。


经济观察报:科普本身是不是有一个标准? 


尹烨:应该知道的一些认知世界的真相,即这个世界肯定是需要不断用科学解释的,但不能只用科学解世界,因为任何时候的科学都是不完备的,所谓“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


所以,很多问题不仅仅是科普说不清,科学也说不清。宇宙到底是不是弦论,大一统理论最后到底存不存在,暗物质暗能量到底存不存在,人类有没有自由意识,每一点都存在争论。


如果是科研,觉得哪点讲错了,请用事实来证明,这就是科学的可证伪性,所谓真理不辩不明。谈到科普,当然做不到科研这样严谨,这主要是要兼顾大众认知、启发兴趣,否则“普”就无从谈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考试能考100吗?不能,所以同样不能苛求科学研究或者科普作品都是一百分。


经济观察报:当你争论一个事情对与错的时候,涉及到标准问题,比如说中西医之争,中医是阴阳和五行哲学,西医可能是另外一套。


尹烨:对和错还是二分法看世界,这恰恰不是科学的思辩精神。同时,底层逻辑不通,用“同一个标准”去讨论,最后就是鸡同鸭讲。


此外,科学不存在“绝对”。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所有重大理论突破在提出的当期都是被否定的,而最终被接受需要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时间。所谓简单相信当下的科学,就是无神论造神。


对我来讲,我在这个行业的头部机构,能够参与的项目、了解到的进展很多,甚至有些都还没来得及发表成文章。所以,我科普的一些内容会早于同行认知,有争议不足为奇,让子弹飞一会就是了。


经济观察报:今年华大发表了很多顶刊,这是为什么?就因为你们测序便宜?


尹烨:其实不只是今年,华大在CNS(指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含子刊已经发表了四百大几十篇了,对于一家民营科研机构这个现象还是值得研究一下的,我科普的很多来源正是得益于这些基础研究。


先说测序便宜。没错,中国的测序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现在1G数据的测序只有十几块钱,但你能想象同样的数据量,在10多年前要10多万元么,20多年前要10多亿元么?


技术普及的核心是工具的自主并形成良性竞争,要知道垄断不会有降价的动力。华大在2012年前,主要是批量外购进口设备,固然能降低成本,也容易被卡脖子。2013年收购CG后,华大逐步掌握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工具即测序仪,不断迭代创新,最终实现在这个领域的独立自主。


很多人曾有误解,测序似乎就是大规模的流水线作业,这其实还是对行业不了解。


首先,你要能造出测序设备,还要有竞争力。目前,全球只有美中英能造,基本上大规模的就是中美抗衡。其次,做完基因测序后会产生海量数据。比如,今年华大5月份发表的小鼠胚胎时空组学测序了1200万个细胞,产生了58T的数据。这么大的数据对算力、算法、建模、分析、可视化等一系列生物信息分析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智力贡献,这其中非常大的比例是年轻人。


生物信息是个全新的学科,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提出,中国起步基本上是在2000年以后,属于典型的BT/IT交叉融合的学科,如今又走向了生物大数据,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


所以,华大发表的很多文章,你可以查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年纪,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下。华大能够持续人才辈出,本质是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比如,华大发表的文章,管理层不会去抢作者的位置,凡事实事求是、论功行赏。


我主持过上百个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可以说生命科学已经从分子生物学时代发展到了基因组时代、多组学时代,从假说导向走向了数据驱动。


我们必须“尊有爱老”,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才能够确保中国在生命世纪保持旺盛的竞争力。而下一代也在学科快速演进、争论过程中成长起来。科普最大的意义不是传授知识,是启发兴趣,如果能够把这个点立住了,科普就有意义。


经济观察报:你总是从基因着眼,然后探讨人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不是职业病?


尹烨:1909年,从约翰逊提出gene,中文后续翻译为“基因”一词的时候,你知道它就是生命“基本的因素”,做生命科学的不从基因入手能行么?


马上也是克里克“生命的中心法则”提出65周年的纪念日。1958年开始,我们已经知道生命的信息流基本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哪一个点上做研究,其本质依然要回到基因上来。


所谓人的不正常状态,最多就是疾病,但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基因决定的。人体有三件事是基因说了算,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即出生缺陷,与时俱变的基因突变-即肿瘤癌症,外来侵入的基因捣乱-即传染感染。这三件事基本上基因说了算,其他大部分疾病还是环境和生活习惯使然。


故基因虽然很有用,但能决定人一生状态最多20%,切不可把基因神化或基因万能论,健康管理的本质是人性的管理。


经济观察报:它是相关性还是因果性?比如说喝酒一定会醉,但你喝一斤醉还是喝一两醉,实际并不一样,在你说的基因和病之间,是不是也有类似这种关系?


尹烨:刚才说的三种情况基本上就是因果性。比如肿瘤就是基因病,所以肿瘤这几十年的防、诊、治、监进展都很快,如果早防早治普及了,人类会在相当的程度上远离恶性肿瘤。再比如,刚生下来就有病大概率就是基因出了问题,这基本上也是因果关系。


我一直说,基因能管的就是20%。真正我们能预防的,刚才我讲了防大于治的也要从这20%入手。人类通过疫苗的群体接种,远离包括天花在内的传染性疾病;未来也一定会通过人人可及的基因检测,远离遗传病或者中晚期的恶性肿瘤。


经济观察报:从DNA到蛋白质,蛋白质怎么做一个结构成为一个器官,据说到目前为止,大家对于究竟有多少种蛋白质还没有搞明白。


尹烨:凡事都有认知过程。人类基因组没完成之前,我们估计人类应该有10万个基因,最后知道了其实只有大约22000个左右。


蛋白质因为存在更加复杂的时空结构,目前人类的工具还跟不上,所以研究透彻程度确实不如基因清楚。


如果谈到细胞就更复杂了,一个小小细胞对人类来讲依然是黑箱。但不等于我们就不可以应用,比如现在对于一些细胞的分化调控,只要你给它一些启动因子并等待结果,做好验证就可以。


我再强调一次工具的重要性,华大一直坚持的战略叫做“先利其器”,也就是我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很难再依靠个别人的才智,而是要依赖于工具的进步和大规模的数据产生。


物理如此、生命科学亦如此。比如没有显微镜之前,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有微生物存在。同样的,如果没有测序仪,再聪明的人也不会从基因上搞清楚物种演化的关系。


如今,华大基于自主的测序平台开发的时空组学技术,可以把一个哺乳动物细胞分成400个区域,真正实现了在亚细胞结构去看它的基因到底怎么表达。


比如9月2号刚刚在《科学》发表的蝾螈脑再生文章,把一只娃娃鱼的头切了一块,发现它的脑能自己长出来,而且可以在细胞层面上把机理还原出来,这就是工具进步而带来的科研突破。


在基因组的领域,我们确实知道的比较多、比较早、比较新。全世界所有已经测完的高等动植物的基因组,华大差不多参与了四分之一,这就是工具自主带来的优势。


新和早还不一样,新是代表看到科技的前沿,早是代表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所以,我讲科普很多观点确实是新的,我没有再说过去,我说的是加入了自己理解的、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益生菌的研究


经济观察报:有一种理论说生命是基因和微生物共生体,人肠道中细菌好几斤,种类特别复杂,怎么能够把其中某一个特别的细菌研究明白?


尹烨:我们首先是用系统论的方法去看人体和菌群的互作,即不仅只着眼在某一个点,而是先研究整体。


人体大约有37万亿个细胞,菌群的数量预估是这个数量的3-10倍,它们之间的互作非常复杂。追求研究清楚每一步叫做还原论,但对于复杂系统,这样去研究往往是“求白箱而无解”。


生命就是涌现的结果,复杂生命是基因累积到一定程度,细胞的分工多了涌现出来的。意识也是,涌现现象是无法从还原论的角度去阐释的,它的发生往往是个黑箱过程。


经济观察报:你们做益生菌其实也是黑箱,先承认它是黑箱,然后你输入什么,看他输出什么,是这样吗?


尹烨:我们通过肠道菌群的研究发现,一些健康人和一些有某种临床疾病人的肠道菌群不一样。在一些病症上,例如二型糖尿病人的肠道菌群就明显不一样,是因为得了糖尿病造成肠道菌群的变化,还是肠道菌群变化导致了糖尿病?


目前,研究者已经明确二型糖尿病和菌群高度相关,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导致了肠道菌群变化,变化积累导致了糖代谢的异常,进一步积累变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开药控制血糖,现在的治疗是进行糖尿病逆转,要恢复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通过饮食、运动和补充益生菌,血糖代谢功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可以说,原来只是控制症状,现在是根据原因治疗,最终是可以治好的。


糖尿病是目前菌群因果关系相对明确的,还有很多疾病都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调节菌群尝试降低尿酸,调节尿酸单纯忌嘴是搞不定的,因为大量的尿酸产生是内源性的,不正常的菌群可以源源不断把食物转化为尿酸,所以要把菌群结构改善。


不再看一棵树了,我看一片林子,甚至我看一座山,我要研究山,我要研究林,要研究菌群来研究人体,它更多是从生态和系统角度来思考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什么叫大科学工程?因为它没有盯着一个点、一个基因,而是一次性去搞清楚全部的基因序列,得到全部22000个基因信息。


2010年以来的肠道菌群研究为主的宏基因组学也是这个思路,是以系统论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所以近年来的进展和突破都很多。


经济观察报:刚才说糖尿病和治糖尿病的方法,感觉是医学上的?


尹烨:人状态的调节不一定要用医学行为啊。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干预,通过睡觉、运动,饮食调节都可以做到。


经济观察报:有人也在讨论有款益生菌能够减肥。


尹烨:有一些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去改善一些代谢,但减肥绝不是只靠益生菌就能搞定的。



玄学与科学


经济观察报:益生菌跟人的关系,具体到菌种跟人的关系的时候,我觉得已经到了目前科学最前沿的领域。你刚才提系统的地看,系统论落地具体怎么做,可能也有一套自己的规范和标准。


尹烨:没有办法完全通过还原论的角度解释菌群的问题。人的肠道里菌群有3-4斤,每个人都有数百种,曾经我们想用科赫法则,就是当年鉴别病原的法则,从里面有分离单菌出来证明它的作用。结果我们发现超过97%的菌群自己是无法生长的,每个菌究竟发挥什么作用,可能我们永远不知道,你必须接受,真实世界或许就是有一部分不可被彻底测量的。


我们也许能在其中越研究越深,但几百种菌到底怎么交互的,这个东西可能永远搞不明白。


科学在很多人眼里被看成是无往不利的解决事情的方法,其实科学能解释东西是有限的。必须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必须承认世界不能仅由科学去解释。我们没有人可以违背所有的物理定律,但总有人可以做出很多让其他人大跌眼镜的、比如违反法律的事情。


我想,好的科学和科普是帮你把兴趣和好奇心拉起来,让大家不会非黑即白,不会二元化的看世界。


科学家或企业家不过都代表一种职业,既不要神化也不要贬低。比如一种误解是老觉得,科学家好像是首先得清贫,这肯定不对。另外就是说,卖东西大家都觉得low,这又变成另外一个极端。


我们现在讲“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其实特别需要的就是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营商环境。


经济观察报:这是玄学吗?


尹烨:玄学的定义是什么?不可知论?可能我们都忽略了今天的已知本身就是不完备的,用已知解释所有的未知,简单的相信当下的科学,其实是无神论造神。科学还是玄学,本质要看是否能被证伪,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本质。


经济观察报:科学有没有边界?


尹烨:科学没有边界,科学永远是向外去扩展。但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更多,科学必须不断被颠覆。科学是在证伪的过程中,通过否定至否定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经济观察报:有种说法是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与真相之间相差很远。


尹烨:任何科学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有限制或有适用条件的。


换言之,科学要看你站在多长的历史条件去看,不是说科学不能解释世界,但世界不能只用科学去解释,因为科学只代表人类今天的认知体系。


如果今天我讲的内容引不起争论和兴趣,那意味着是过时的内容。真正的科普必须是性感的,引发的是兴趣。它激起的是通往科学且以后可以自己坚持走下去的路,而不仅仅是我作为知识的搬运工,对你进行强制性灌输。


谁敢说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哪怕“对”也需要打引号。亚里士多德的“对”到了伽利略那里就错了,到了牛顿那里就被补充了,到了爱因斯坦那里又加了条件。所以,任何时候,科学能看到的都是有限或有效真理。


经济观察报:从基因、蛋白质、组织、器官、系统到人体,其中有很多环节,为什么说基因能决定最终形态?


尹烨:是有很多环节,但根是基因。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分裂,DNA层面都一样。但为什么后续有的细胞是眼睛,有的细胞是头发,有的细胞是嘴,因为它在表达层面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基因会导致不同的表达,从而呈现不同的状态,当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关键是如果根上出了有问题,最终就会出问题。


经济观察报:这是基因决定论?


尹烨:我没有讲过基因决定论,而是基因加环境互相作用,人一生最多受基因影响20%,如果是极端情况,基因影响就大了。极端长寿的人能活105岁以上,一些论文证明,的确有一部分可以在遗传上找到证据,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但相关证据反向推导的时候会发现有强关联关系。



科普与科学


经济观察报:科学、科普、科幻是什么关系?


尹烨:科学、科普、科幻再到玄幻,这是四个层面。玄幻随便编,硬核科幻有科学成分在,再往上是科普,科普再往上是科学,这四个层次严谨度越来越强、兴趣度则越来越弱。


科学都不完备,科普肯定更不完备,科学到科普之间要经过信息转换和过滤。毫无疑问,科普肯定不如科学全面和严谨。


但如果按照对科学的标准要求科普,都讲论文原文或讲教科书就行了么?受众可能会难以接受。为什么提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要两翼齐飞,因为目前这两个翅膀的发展要求和发展阶段还是不一样的。


经济观察报:你做了七年科普,科普有门槛吗?谁有权力做科普?


尹烨:技术越先进,越需要科普。我们经常提转化落地,如果要把一篇篇顶级文章变成产业成果转化落地,不做科普是不行的。


其实科普的门槛可能更高。科学家只是一个职业,就像企业家一样。科学不能是象牙塔的东西,科学就是知识,知识无高低,一条蚂蚁几条腿也是知识。科学的本意就是知识,从这意义上讲人人皆可做科学。


我们一方面在说破“四唯”,一方面又把科研强调成了“阳春白雪”,这恰恰是对科学理解的误区?


平心而论,一流的科普并不比一流的科研容易。因为科普者首先要用科学思维去理解“阳春白雪”,再用通俗的形式将其转化为“下里巴人”。这种深入浅出的要求是很高的,即使在全球范围内,科普大家的绝对数量,也要远远小于科研大家的绝对数量。


经济观察报:你是科普家吗?


尹烨:我不是,是不是科普家老百姓说了算。要看到科普人整体做了什么,而不是只关注某个科普人有一个字说错了。


比如说我背一首《琵琶行》,600多个字都背完了,但一个音读错了。即使你这个诗背的文情并茂,但我就挑你这个字读错了,那对这个背诗的人来讲公平么?


这种吹毛求疵,特别接近于今天中国的教育环境,我见过很多家长拿着书,让孩子闭卷背一遍。其实,家长不看书一句诗都不会,这也很像今天中国科普的困境。


如果不做科普的人,天天指责做科普的人,有多少人讲第一堂科普课就被挑毛病,然后从此不讲,大家根本没有给做科普的人一个机会。我看到的是,过去中国科普太难了,专职做科普的人生存状态是堪忧的,这也是需要我们一起改进的方向。


经济观察报:这也有一些问题,历史上发生过好多事,比较典型的如张悟本。


尹烨:没错,窗户打开了,蝴蝶能进来,苍蝇也能。但总要先打开窗户,让事情先发生。


我开始做科普,也是因为这一类人。他们在我老家的群里,天天传播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甚至阴谋论,我才开始入局做科普。


面对一些新问题,确实要允许两种声音同时存在一段时间。正反双方都可以基于事实,进行讨论甚至争论。你也不要认为大众都是小白,在讨论和争论中,大众是有自己的判断和鉴别力的。


经济观察报:你科普的方法论,会不会把人带偏?


尹烨:每个人讲科普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也都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引发兴趣是一方面,很多人留言喜欢我的科普,是他觉得喜欢我这种正能量思考问题的方法。


我一直希望大家能够达观和开心,其实很多事情已经不只是科学的范畴,是社会学的范畴。世界不能只用科学去解释,你不能否认总有些问题是测不准、是不可被测量的。


我所提出的方法论,是希望能够启发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辨性态度,而不是一种所谓的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只有思辨性思考多了,启发兴趣才会广泛,在科普里面科学和社会学都会起作用。因为行业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领袖,大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起做科普,这才是中国缺乏的科学活动的状态。


我们少有思想家,更缺哲学家,但大科学家解决的都是哲学问题,这要对兴趣的长期坚持求索才能形成。




智商税与代言


经济观察报:观众听了你的科普,接受你这套价值观,就可能去买你的产品,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科学营销的概念,这里面有没有一些伦理问题?


尹烨:首先,企业家、商人丢人吗?肯定不丢人吧。企业家就比科学家低一等吗?民营机构就不能做一流的科研么?如果是这个环境,哪个民企敢闯?


华大相当比例的科研经费是自筹的,企业需要有利润来持续做好科研并实现产业转化落地。比如说益生菌是华大营养的产品,也是华大集团一个重要的产业板块。我是华大集团的CEO,我也是这个产品的长期使用者,卖自己的东西不是应该的么?


现在很多领导干部也都在网上卖自己辖区的土特产,为自己辖区内的景点打call,这丢人吗?


经济观察报:这里面有没有智商税?


尹烨:我觉得首先要看发心,能够认知我的人,他不会觉得我是做这样事情的人;不信任的也不会选择我的产品。


从2010年开始,华大就开始对肠道菌群进行研究,到今天12年了。相关的SCI文章已经发表了71篇,包括5篇参与的《自然》,相关专利也有300多项。


在全球范围内,益生菌是一个现实的跑道。华大的益生菌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从科研到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实现自我闭环。我作为常年的使用者,也听过周围很多用户的反馈,我坚信我的产品是很好的。


所以,我会继续正大光明的做科普,卖我们的货,比如和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多宝茄子树,跟云南大学合作的多年生水稻。我才40岁出头,着什么急呢?


经济观察报:过去对华大的质疑还有很多,有人说华大是深圳几大骗,还有人说华大的研发费用比营销费用低。


尹烨:华大从成立以来一路被“黑”大,可我们从来没有停。因为停了,在这个领域就会丢了很多机会。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争议。但数据不会撒谎。


华大发表了多少文章我刚才说过了,华大申请了多少知识产权,参与了多少标准制定都可以查到,包括华大研发费用的绝对值也可以看一下,看完相信会对华大有更全面的认知。


经济观察报:科普占你多大的精力?


尹烨:很大精力,你能坚持7年每天日更吗?我因为比较熟悉生命科学,可以做到简单预习就能讲,但即使这样,我做完还需要背后的团队处理,查文献加图片加字幕,这些东西加起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


为了赶时效,我有时是半夜0点才录制,团队就要熬夜了。所以我很感谢他们,做科普必须是有情怀的人。


经济观察报:我理解你的整个框架:你有套理论,这个理论跟产品紧密相关,理论越普及可能越有利于大家对产品的接受度。为了普及产品,你可能会关注关联很多流行话题,如成功学、正能量等。它其实是一个科普、商业、个人兴趣、个人价值一体的东西。


尹烨:差不多是这样。我相信一流的科研,一定是一流的产业。更重要的,如果你真给孩子上过课,看他们顿悟的眼睛放光的感觉,那是最欣慰的状态,因为你知道启发了下一代。中国要决胜21世纪生命科学,如果孩子们今天不学生物,对生物没有兴趣,你怎么决胜?


经济观察报:怎么确保这个东西不误导别人?


尹烨:我会更正我的科普。我经常会把讲过的科普再听一次,有些是知识更新了,有些是当时口误了,有些就是我理解错了,我会在后续的科普中复述并更正。大家并不会因为你更正而看不起你,反过来,这也是一种长期负责任的态度。


经济观察报:当时为什么会讲错?


尹烨:哈哈,这个要求太高了。很多都是谈话节目,一次性录三四个小时,都是闭卷考试,里边每个时间点、每个事情都是脑子里需要记住的。


经济观察报:华大营养占华大集团比例多少?


尹烨:比例还很小,但这是我要扶持的新的业务。华大基因、华大智造都上市了,其他的产业板块也需要继续努力。


经济观察报:你前期科普好像没有这么有目的性。


尹烨:现在也没有特定的目的性,何况我的岗位也在变化,到什么时点上就应该做什么事。


最开始的科普,我在讲什么样的基因检测是靠谱的,以及为什么靠谱。因为当时我是华大基因的CEO,我不科普基因检测,大家怎么会去认知并选择基因检测呢?


经济观察报:目前对基因的认识还很不完整,比如DNA上经常有冗余信息,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尹烨:真能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就不担心了。这意味着行业已经普及了,我们可以讲下一段了。比如非编码DNA是怎么调控编码的,在学术报告上可以讲的非常严谨,问题是圈外有人看吗?没人看。


经济观察报:科学杂志列举了全球有待解决的很多科学问题,其中有些问题你也有回答,但哪些回答是“真正的”回答?


尹烨:你说的是每年的科技进展吧。我会把每年几个核心杂志总结的十大科学进展尝试解释下,不都是生命科学的,也仅代表我目前个人的认知,有些观点我也不认可。包括很多文章我也会说这个文章可商榷,这个文章是标题党博眼球,这两年特别在疫情反面,我写了很多辟谣的文章。


经济观察报:益生菌也有很多品牌。


尹烨:这个行业很热闹,同样也良莠不齐。CEO就是公司最大的产品经理、销售员,这是必须的。每款产品我都参与了反复讨论,包括配方。


我们的菌群来自中国健康人群肠道,经过严谨的功能实验。这些菌株基本都有专利保护,这个产品我有非常大的信心。这是我为什么大力推广的原因,我和家人也都是用户。


经济观察报:你宣传的作用有多大?


尹烨:还挺大的。过去几年,虽然复购率不低,但我们主要还是员工和员工家属在买,在很多场合去说这个产品,渐渐让很多人知道华大有益生菌。不是说我直接卖,而是这个过程让更多人知道华大有益生菌。


经济观察报:华大的未来战略是怎样的?


尹烨:我总结一下华大在做的五件事,也是董事长汪建提出的“大目标”。


第一件事是“先利其器造工具”。我们有句话,如果实验室不能够自己造工具,它一定不是顶尖的实验室,这是我们的工具决定论。


第二个是持续研究“生老病死”,从病开始研究然后扩展到出生缺陷、衰老,包括可能导致重大致死或长期危害的疾病。


第三叫万物生长,其实就是生物制造和未来农业。


万物生长就一定会推到下一个问题上去,即第四件事:生命起源。


生老病死就会做脑科学,就一定推到下一个问题上去,即第五件事:意识起源。


华大整体从全集团来看,未来基本就是这几个方向,如果说过去华大有一些成绩的话,核心点就在于工具能够自主可控、并且能以工程化的方式快速推进。



存废限购令大行存款利率年内再下调:定期化不断加剧 居民还偏爱“储蓄”么“破7”之下 浙江外贸企业“穿越”汇率波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2庭院:七月以来的菜篮子和菜碗代表:)小心!FDA公告超过20个品牌奶酪已被李斯特菌污染!【学联活动】芝遇之恩|学联招新宣讲会,人脉和奶茶我全都要~「元气森林」旗下“纤茶”联动全国 60 个互联网大厂;「每日黑巧」上新“奶酪夹心黑巧”;「库迪咖啡」首店落地福州 | 蓝图资讯北大饶毅,华大尹烨,与益生菌现世姻缘 (十六)饶毅炮轰华大基因 CEO 尹烨,益生菌是不是一场大骗局?恐致李斯特菌感染,美这些店铺售卖的奶酪被召回。和奶奶说话,新时代的开盲盒江湖又逢华人李新国货研究院:从餐饮采购到多场景零售-新国货品类报告-奶酪懒人版: 红豆沙冰棍都是奶酪,为啥国内国外的长得不一样?1级召回!安省这2种奶酪,因李斯特菌被召回!快自查~新华网专访尹烨:生命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妙可蓝多的“奶酪陷阱”,广告停盈利停?揭秘奶酪棒配料表!别再拿起来就买了,否则给娃吃的都是糖和盐牛奶、酸奶、奶酪也含有反式脂肪酸?需要我们怎么规避吗?“京东”再同框!刘强东与初恋合影曝光!和奶茶超市照竟是摆拍?李·拜天LEO的闪现冒泡:分享奶酪狗子的近况等Woolworths 10月26日-11月1日折扣,奶酪、冰淇淋、红袋米半价6人患病!CDC召回20多个品牌在售奶酪!【经济】通货膨胀比秋风还凉,法国人奶酪都吃不起了奶酪博士成长记:与其更好,不如不同芝士片、奶酪棒,是“正经”奶酪吗?怎么给孩子选?搞笑界是黑猫和奶牛是天下!给宝宝买奶酪别只盯着钠含量!记住 3 个硬指标挑到好奶酪饶毅、尹烨与益生菌对话完美日记黄锦峰:面对压力,我也想有人开导开导紧急!FDA因安全隐患公告22品牌奶酪召回!奶酪棒返团丨4倍干酪含量,不含香精/蔗糖/防腐剂,两根顶一盒牛奶的补钙神器!注意!恐致李斯特菌感染! Whole Foods等店召回奶酪偶像与偶像思维,读不换肩兄回帖互联网时代下的「分享」:谁来分享我的奶酪?伊州也有!美多州爆发致命李斯特菌疫情 与熟食柜台肉和奶酪相关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