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驱逐舰(三):“八六舰队”诞生!
来源:舰艏行处是长城
经济基础决定脑袋想法。
1970年,日本迎来了战后发展的高峰,超越西德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丰厚的经济基础,让日本催生了更多的想法,最终体现在第3次、第4次国防整备计划中。具体到海自,核心是“八舰六机”体制。
一
面对苏联日益壮大的太平洋舰队,海自通过运筹学得出一个结论:“八六舰队”,可以有效应对。
“八六舰队”,即8艘舰艇6架直升机,是达到反潜效能的基础条件。日本海上自卫队经过计算,3架直升机进行搜索、1架直升机进行攻击,即可以让潜艇在一定范围内无所作为。
海自当时的现状是,一方面是舰艇老旧,作战效能不高。另一方面,是缺乏中心舰艇,例如巡洋舰、航空母舰,连一艘可以搭载反潜直升机的舰艇都没有。为解决构想中的6架直升机,日本海上自卫队再次推出航母计划。
1953年,尚在警备队时期,日本就想自建、改造护航航母(CVE)或反潜航母(CVS),或者向美国租借,项目进展到观摩美国普林斯顿号护航航母阶段结束。1969年,日本开始构想搭载直升机、S-2F反潜机的直升机领舰(CVH),以应对核潜艇。这次动议因为防卫厅的反对力量终止,未能列入第2次防卫整备计划。技术原因包括:预算太高会挤压其他舰艇,反潜直升机不成熟。
当时间进入70年代,海自一面大规模升级舰艇。随着电子设备与鱼叉反舰导弹、轻型反潜鱼雷等武备的成熟,海自持续对老旧舰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上的抄袭传统,对美国电子设备与武备进行仿制,阿斯洛克称为74式,博福斯反潜火箭深弹称为71式,反潜鱼雷发射管称为68式。
二是规划新的可以充当反潜中心的舰艇。随着直升机反潜、垂直起降战机的成熟,各国设想了很多可以搭载这两种飞机的舰艇,可以较好解决成本与效能的关系。受这种潮流影响,日本再次动了不该有的想法:造一艘直升机航母当旗舰。
日本的初步设想,是可以携带6架直升机的万吨级直升机航母,数量为2艘,受“石油危机”影响又减少到1艘,现阶段以直升机为主,将来可以搭载海鹞垂直起降飞机。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想法危险且阻力很大,好在海自的进攻性武器规划无法通过防卫厅。海自退而求其次,瞄准了同样的战败国——意大利。
二
1962年,意大利多利亚级直升机巡洋舰服役,借助2架大型直升机或者4架小型机进行反潜。
经过各种力量的角逐,海自决心仿照意大利直升机巡洋舰,一方面是大家都是战败国,可以不伤害自尊,不会触及日本敏感的耻感心理。另一方面,日本有意识地复制意大利海军发展路径,并保持着5-10年左右的时间差。这种策略,符合西方习惯法传统,可以降低政治敏感度。
最终,海自放弃了敏感的万吨级航空母舰,建造2艘直升机驱逐舰(DDH)。海自高层的理由是:6架飞机放在2艘舰上更安全。这种安慰估计来自二战时期的刻骨铭心记忆。
1970年3月22日,与多利亚级功能相同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开工。1973年,榛名级首舰服役。舰体以高月级为基础,标准排水量4950吨。同型舰2艘,首次使用二战时战列舰名字命名。
榛名级总体布局与意大利多利亚级直升机巡洋舰一致,武备与电子设备集中于前部,后部布置大型机库与飞行甲板,可以携带3架HSS-2(美制海王)大型反潜直升机,成为海自“八六舰队”的核心舰艇。
飞行甲板总长50米,最大宽度17米(平均15米),可在前部停放1架飞机,在后部起降点起降一架飞机。为保证顺利操作反潜直升机,榛名级装备了加拿大制捕熊井助降系统、2套英国制造的减摇鳍。该级舰的不足是防御能力较弱,后在80年代通过舰队现代化计划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加装海麻雀舰空导弹、2座密集阵近防炮。
作为政策产品落地的榛名级,避免了提及“航母”等敏感字样,在政治上过关。在效能上,实现了6架直升机的目标。从结果看,是海自采用登门槛术逐步突破的胜利。
三
此时,海自仅有天津风一艘防空驱逐舰(DDG),为确保每个护卫舰群拥有一艘防空型驱逐舰,日本防卫厅决定建造3艘太刀风级驱逐舰。这些舰艇的作战对象,已经从图-16升级为图-22,后者可以携带超音速反舰导弹。
1973年6月19日,太刀风级首舰开工,于1976年服役。太刀风级标准排水量3800吨,舰体由高月级发展而来,主要武器为舰艇后部一部MK-13单臂发射装置,用以发射美制“标准-1”中程舰空导弹。
太刀风级配置了反潜导弹,鱼叉导弹要等到1979年才服役,暂时与海自无缘。三号舰泽风号采用了最新的技术,阿斯洛克配备了自动装填系统;MK-13为Mod4版本,可以兼容鱼叉反舰导弹,不过如果装备了反舰导弹,会影响“标准-1”舰空导弹的备弹量。
3艘太刀风级建造周期达10年,3号舰泽风号于1983年3月30日服役,成为海自建造的最后一艘蒸汽动力驱逐舰。2艘舰进行了旗舰化改造,拆除后主炮,加装指挥系统,改善居住性能,长期担任自卫舰队、护卫队群旗舰。
此外,海自规划了一种装备燃气轮机的反潜驱逐舰。新舰以峰云级为基础设计,标准排水量2500吨,装备海麻雀舰空导弹,主动力为4台2型燃气轮机,赶上英国42型、美国斯普鲁恩斯的标准。
新舰设计计划列入1971年财年,预计能在1975年左右建成。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价格从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引发的“石油危机”蔓延全球。成本的大幅增加,导致新舰建造超出预算,最终海自决定建造3艘后期版山云级驱逐舰进行弥补。
2500吨反潜驱逐舰虽然未能建成,研发成果被继承,配套引进的海麻雀导弹被运用到后续的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全燃动力将运用到海自第一代通用驱逐舰。
与2500吨反潜驱逐舰同期,海自规划了一种装备舰舰导弹的3600吨驱逐舰,同样因为预算原因取消。另外一个国际背景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建交,缓解了日本的南方压力。
四
限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此时的海上自卫队看起来很美:
一是舰种杂。原本的防空驱逐舰、反潜驱逐舰、通用驱逐舰还没合并,又冒出个直升机驱逐舰。舰种功能单一,航空反潜系统与反舰导弹还不能同时装备,运作成本高,战术协调复杂。
二是舰型杂。50、60年代的舰艇迅速过时,只能进行大规模的升级,这同样耗费巨大,且耗费时间。改不如造,美国要等到80年代末期才明白,日本要等到90年代。
至于“八六舰队”,本质上是一种战术。限制于当时的舰艇,基本组成是一个宽泛的状态,除了防空驱逐舰、直升机驱逐舰,其他舰艇都属于敲边鼓的龙套。但固执的日本人自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并进行了固化,将海自护卫队转变为固定的作战编组。
作战编组在海军大国并不多见,美苏采用的平时行政编组,战备时抽调舰艇组成作战编组。日本的“八六舰队”为作战编组,训练与战备都是在一起,有利于提升编组作战能力,适合中等规模海上力量。
当然,这种编组不是日本原创,来自意大利海军。日本在跟进意大利技术步伐的同时,在编组上采用了直接抄袭的手段,并冠之一个很适合宣传的名称,在反复强调中产生心理威慑。
当时间到了这个节点,海自发展处于爆发的前夜,即将迎来“八八舰队”,也将迎来全新的指导理论。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到群聊或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