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小学生要开始学做饭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贝小戎
现在回想起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学过的方程和单词也许不记得了,但应该还记得学过的歌曲、参加过的运动会、递过的小纸条,如今的孩子以后可能还会加上在学校学会的一道菜、养过的一只鸡。“手艺人做了张桌子、补了双鞋子、造了个句子或者烤了块面包之后,脸上流露的满足感会永远留在那里。”
《请回答1988》剧照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学生要学习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3到4年级的孩子要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5到6年级学会做2至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农业生产劳动,要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水产养殖等。
劳动技能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1993—1996年,欧盟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领导的一个国际委员会编写了一份报告,叫《学习: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确立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学会做事(获取职业技能以及处理多种情况的能力);学会与人共处;最后是学会生存,能够独立、做出判断、承担个人责任。报告强调,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
《妻子变成小学生》剧照
据说现在的炒菜机器人做的菜味道已经很不错了。但你外出时总不能也带一个?烹饪在我国有着很强大的传统。孙机先生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中说,做菜的方法包括煎、烤、烹、炸。烤和烹(即煮)早在原始社会中已有了。古代管烤肉叫炙。《孟子》中说“脍炙”好吃,从而在日后演变出成语“脍炙人口”。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谁都不想被人治,但在现代社会,劳心者可能会太操心,劳力者反而能够自得其乐。美国哲学博士马修·克劳福德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大部分手工劳动已经被程式化,那些未被程式化的手工劳动都存在于工厂之外,而且似乎在抵制进一步的程式化。对普通的装饰木工来说,工厂预先组装好的门也造成了同样的影响。
“但木工、管道工和汽车修理工的工作环境依然变化多端,傻瓜们是做不来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必须细致周到,灵活知变通。这些工作让他们感觉自己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小齿轮。因此,对于那些希望依靠自身力量生活的人而言,手工艺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乐土:自由自在,既不受麻木抽象的拘束,也不受当今经济生活两大特色——骗人的美梦及与日俱增的不安全感影响。无欲无求,远离恐惧,正是标准的淡泊之人……要想过上体面的生活,你并不一定非要经历那些考大学的磨难。即使你必须去上大学,也可以在暑假期间再学习一门手艺。这样你毕业后的生活就不会太惨,而且很可能可以获得更可观的收入。你会是一位独立的工匠,而不是一个待在格子间里、在信息系统前软弱无力或低级别的创造者。”
《无人知晓》剧照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儿童爱好忙碌、不肯安宁的天性,总是应当加以引导,用于对他们自己有益的事情。让他们这样做有两种好处。其一,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技能本身,就是值得拥有的。不仅语言和学术方面的技能,而且绘画、切削、园艺、淬火、打铁等种种有用的工艺技能,都是值得拥有的。其二,无需考虑,练习本身对于儿童的健康也是必要的或有益的。儿童还小的时候,就有必要去掌握某些知识。许多这样的劳动性练习,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灵巧性和技能,也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尤其是那些需要在户外进行的练习就更是如此。” 在乡下的绅士除了学绘画、园艺、木工,还可以学薰香、油漆、雕刻以及一些铁匠、铜匠和银匠的技艺;在大城镇里的,可以学习切割、抛光、镶嵌宝石或打磨光学玻璃。
学校里有文科、理科,也应该有技能课,既要动脑也要动手。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技能教育训练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对制作工程的判断和掌控能力。感觉与思维是相互协调的,大脑活动和物质创造活动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类活动中,手的作用尤其重要。究竟是双手的活动引发了思维活动,还是思维活动指导着双手的活动,这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两者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且是相互作用的。在百年之久的时间里,即便有些家族忽视了手与脑的深层联系,但总的来说这一联系是不会因此消失的。由于忽视了动手能力,贵族阶层思维变得迟钝。”
《天才少女》剧照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会相互促进。“人们只有迅速将创造的动力转化为实践,才能发挥其效用,这点对孩子来说尤为如此。学生学完几何与力学后,必须将其运用到车间工场的实践中,否则他们学到的也不过是无用的东西。”
柏拉图式完全忽视技能教育在理想人格的塑造方面的作用。在他那里,心灵与身体对立,思想与实践对立。《为什么长大》一书中说,在古代,工作是奴隶或女人做的事,不值得抱以兴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专注于沉思的人生是生活的最高形式。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恰恰扭转了这一价值观:不是沉思,而是活动才是最根本的人性特征。
《奇迹男孩》剧照
康德他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说,不需要工作的富人容易听任自己的才能生锈,沉溺于懒散安逸、寻欢作乐和生儿育女。康德说,如果这样做,就忽略了他对自身人性的责任。马克思认为,在真正的人类社会,我们所有的劳动能力都将得到发展:我们上午打猎,下午钓鱼,吃过晚饭后研究哲学。
德国哲学家阿伦特区分了劳动和工作。劳动是我们非做不可的事,即不断生产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主要是食物。劳动永远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也不生产可以持久的东西。工作创造了可以持久的东西,从桌子到艺术品,它们创造了一个世界,使我们得以在宇宙中确定一个位置。在人类学家米德笔下的萨摩亚和世界上所有贫穷的国家,孩子们到了五岁就要开始劳作,为家庭生活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卢梭曾做过镂刻匠学徒、杂役、广告牌画匠、书记和音乐教师。他建议孩子学木工,干净实用,甚至可以是优雅的,还需要技巧和勤奋,能使身体强壮。
排版:踢踢 / 审核:同同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