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恭王府里聊影视 聊了些什么话题?
主编温静导读:9月18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砖瓦与青苔都写满故事的恭王府,与阅文集团共同启动了“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双方还共同召开了“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国风作品研讨会”,作为“三年计划”的一部分,专家嘉宾围绕着“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古言IP改编为影视易出爆款”话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来源:CMNC—主编温静
文/刘松林
在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域的西城区前海西街,古香古色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恭王府已在此坐落240多年,任时光流转岁月沉浮,长伴一侧或许只是那流淌不息的什刹海。如今,每年都会有数百万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至,在此短暂品味“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历史与传说。
9月18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砖瓦与青苔都写满故事的恭王府,与阅文集团共同启动了“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三年计划”。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将整合优势资源,以恭王府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非遗展示平台为基础,依托阅文集团的网络文学数字资源和丰富的IP开发经验,通过共建文学创作基地、举办国风作品研讨会、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征文大赛、开发系列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字文化产业。
将传统文化宝库与网络文学进行连接,令双方的合作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而对于阅文集团来讲,历经四朝的恭王府博物馆积淀而来的历史史实与文化瑰宝,也为其未来的IP影视化改编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参考。
活动当天,双方还共同召开了“恭王府博物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国风作品研讨会”,作为“三年计划”的一部分,当天到场的嘉宾围绕着“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及“古言IP改编为影视易出爆款”话题展开了深度对话。
以网络文学增加趣味性
以传统文化增长厚重感
中华民族历练五千多年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也往往于无形中对内容行业中起到升华与提高的作用。
“一方面,绝大多数作家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所以他们的创作,他们的灵感,就会带有传统文化的印记,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天然就打动人,所以天然就成为作家的重要取材素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在“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讨论时表示。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
事实的确如此,阅文集团作家柳下挥,正是在看了《国家宝藏》等纪录片之后,才萌生了创作以文物修复、鉴宝等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情感类型小说《猎赝》的想法。“将网文有趣的特质与古董文物融合起来,可以用故事来增加文物的趣味性,同时又让文物增加故事的厚重感。”柳下挥表示。
而我国的网络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受到海内外读者广泛的欢迎,与其中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者不但从玄幻、仙侠,还有古言等题材中看到神秘古老的东方叙事和侠义精神,还能感受到像节气、绘画、曲艺、茶道、中医、雕塑、园林、服饰、饮食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从现实题材中看到当下中国蒸腾着现实的生活气息和融合了个人奋斗和家国情怀的时代叙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如是说。
对于文艺作品该如何表现传统文化这一广大创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表示可以从三个层次解读:首先是器物文明的文学表达,如意千重作品《画春光》是以陶瓷为背景,而闲听落花在《吾家阿囡》中刻画了古代纺织业传统技艺。其次网络文学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创新的结合体,在孑与2、榴弹怕水等历史题材作家作品,以及大量的仙侠、玄幻题材作品中都蕴藏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第三,把传统文化元素放在现代文明的框架里面进行再创造,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祥
而此次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展开合作,无疑给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多可供参考的活态样本。“恭王府本身就是一个活态的文化空间,不仅有大家耳熟能知的文物和藏品,还有流淌在整个空间里从古至今的人物和故事,以及蕴含其中的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都能够为网络文学作家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元素,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苏宁表示。
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苏宁
跨界推动影视繁荣
价值提升文化软实力
活动当天,围绕“网络文学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话题进行探讨时,嘉宾们对于非遗在当下影视作品中的助力作用均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所说,非遗与网络小说和影视的合作,需要具备跨界融合思维,非遗会给影视发展带来更多活力与动力,也会推动影视可持续繁荣发展,有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事实也的确如此。回顾去年,一部商战题材古装轻喜剧《赘婿》带火了江宁织造;早年间,陈坤饰演的天盛朝六皇子宁奕在《天盛长歌》中亲手织造蜀锦的桥段,也曾激发起年轻人对蜀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好奇心。不知不觉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文学创作,已经渐成业内共识。
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大众对于作品的文化属性的要求也随即攀升。而古言小说、古言影视剧在具有梦幻感和距离感的同时,又因与现实存在千丝万缕的折射关系,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就如当现代人在现代遇到困惑焦虑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要上溯,要上溯到传统的思维当中寻找解决之道和精神的安慰,这也是古言小说及影视剧特别受到欢迎的缘由。
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
她力量激活网文改编密钥
古言IP改编影视爆款频现
在更具市场话题的一场讨论里,专家学者与行业人士围绕着“古言IP改编为影视易出爆款”展开了探讨。
这一观点也早已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验证。以“古言IP改编影视爆款”《梦华录》为例,这部剧刚开播不久便被32万豆瓣网友打出8.8高分。而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在于这部剧虽然主线剧情仍旧走的是佳偶良配相互救赎的路线,但其中改编自真实历史记载的故事走向,以及高度还原北宋时期服饰、器具,以及食物制作流程等活色生香的古人生活图景,为剧集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蕴,也让观众增添了更多可供发现与讨论的余地。
除此之外,《梦华录》成功的要素还在于身处男权社会的三位弱女子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及创作者对“深情大义,女子风骨”这一主题的深度挖崛,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她力量激活了网文改编密钥。
上述特证,实际上也印证了阅文影视副总裁、《人世间》《天才基本法》等热播剧的总制片人马好对古言IP爆款剧三大特征的总结:第一,古言是造梦故事;第二,传统价值观弘扬的爱、忠诚、正义是不变的;第三,会在影视作品里有越来越多非遗元素的出现。
从作家角度来看,闲听落花认为不管到什么时候,言情作品都会畅销。因为爱情是每个人心目中最美好的东西,会永远传承下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爱情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正如现在的言情作品已经不再拘泥于谈恋爱了,尤其是最近的古言,很多都在谈女性的成长、女性的生活、女性的自我完善等。
作家闲听落花
过去,阅文在古言女频IP成功向下游输出了《琅琊榜》《凤囚凰》《双世宠妃》《琉璃》《锦心似玉》等剧集,而更多好剧还在路上。
就在昨天,丝芭影视发布了2022-2023年度片单,其中“一带一路”古装商战群像剧《西行长歌》、东方古韵传奇巨制《问君侯·望山海》、古装群像大剧《吾命为凰·将门盛华》、商战宅斗古装言情《花娇》、古装仙侠群像《明月苍茫》均来自于阅文IP。改编自阅文白金作家希行《名门医女》的影视剧《莫染》也于今天公布了首支片花。
此外,还有一些作品在小说阶段就彰显出了影视改编的潜力。闲听落花的作品《吾家阿囡》讲述了农家女李小囡不甘于相夫教子,携手家人经商搞事业,奋斗成了一代女首富并造福天下百姓的故事。由于作品以织布行业为基点,将北宋时期女性参与政治经济生活的活跃一面融入到了行文当中,集中展现了“女性力量从未缺席”的核心立意,因此又被称为纺织业版《梦华录》。
吱吱的另一力作《表小姐》作为宅斗种田题材的一股清流,堪称为读者奉上了一份“地方土豪(new money)”打入京城“世家贵族圈(old money)”的攻略指南。与其他同类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虽有贵女之间的明争暗斗,却没有过分渲染阴谋诡计,只是突出女主人情练达、处事灵活的一面。配角群像立体生动,女主人自带“钞能力”的设计更是兼具别致与爽感,极为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观剧需求,作品对贵族之间五花八门的日常生活、宴会着装、交谈话术等细节的细腻描绘,更是为影视剧改编提供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事实上,吱吱已有多部作品完成了影视改编。由《庶女攻略》改编而来的剧目《锦心似玉》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突破34亿,由《慕南枝》改编的《嘉南传》两部剧目双平台均集播放量超6000万,在剧集、原著双重受喜的背景下,吱吱的影响力也从小说圈层扩散至影视圈层,被称为2021年古言女性创作者出圈第一人。
女性角色的层次感和厚重感,正在使“她力量”为市场与用户所偏爱,也为古言女性创作者们提供了另一种破圈思路。意千重作品《美人羸弱不可欺》内容上聚焦于一代女官传承发扬中医药膳之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市场上同类题材稀缺,题材差异性足,开发潜力大。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医疗职场,女主靠医术治病救人,破除贵族垄断,故事内核普世现代化。另外,对盛唐风土人情细节刻画真实,考据严谨,每个药膳食方都有来源参考,内容扎实别具特色,改编度高。
月下无美人创作的《小千岁》同样极具改编潜力,故事落笔于为母寻仇的高贵郡主,其中的智谋与人性的极限拉扯堪比女主版《琅琊榜》。强者之间的博弈与拉扯,环环相扣的案件串联,冲突感拉满。而在一众小白兔、鬼马精灵特质“俏女主”当道的古言市场,作者另辟蹊径,刻画了一位“黑莲花大女主形象”,与《苍兰诀》的魔尊有“异曲同工之妙”。
很显然,在传统文化展示与女性意识崛起的双重加持下,古言IP已经找到了新的改编密码,下一个爆款将会出自谁手?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