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信心,从何而来
· 这是第4718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姜峰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我常去的一家美发店在城中心写字楼和住宅区的交汇地带,是一家湖北小哥和潮汕小妹的夫妻店。那一天店内有很多客人,我笑谈他的行业穿越了周期,还如此红火。Tony老师告诉我,这条街倒闭了两家餐厅,原因是断断续续的疫情,还有隔壁写字楼倒闭了很多公司,吃饭的人少了。店铺所在的公寓楼也搬走了很多租客,有的换公司,有的回老家。而他的店,虽然人很多,但大家只剪发,烫染和造型减少,看似人多,却不如以往那么赚钱。
在这个中国经济最小单元经营者的观察中,道出了三个关键经济现象:消费降级、降薪裁员、物业空置。
我问他你会走吗?他告诉我,总会好起来,走了还要回来的,干嘛折腾!
他的信心来自一个手艺人一把剪刀赚钱的自信。
美容院断断续续关了近两个月,现在按摩都要开始排队。美容师怀孕八个月,我问她生完宝宝还回来吗,她说,“当然回来”,我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回老家工作?背井离乡,与孩子分离,值得吗?”
她告诉我,这里有她稳定的客户,每次和她们聊天都在学习,虽然不出门,却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成长很快。客户们对她也很尊重,自己虽然是个美容师,也不觉得低人一等。这家美容院开了快30年,门店都是老板自己的物业,老员工也有股份,年底拿分红,和自己创业没区别。
疫情期间,她们发最低工资,没有一个人离职。30年前,一个美容师和一位顾客一起成立了这家美容院,直到现在。谁知道这位95后美容师,会不会是下一个老板?
她的信心来自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对城市的希望。
他们是这座城市服务业的基底,背井离乡来深圳的万千打工人中的一份子,他们都在挺。当一家店的老板坚守长期主义的时候,员工便不会躁动,心里是安定的,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要为这样的长期主义点赞。
深圳是一个迭代速度很快的城市,每一次行业的更替、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腾笼换鸟般地进行着“一批人走,一批人来”的“潮流”。写字楼的电梯排队指数,地铁人流指数,夜晚住宅区的开灯指数,都会窥见这些经济流转的征兆。
我们永远要相信城市和人的复原力,而这背后都需要那个叫信心的东西支撑我们走下去。信心,从何而来?
信心源自不泄气
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信心源自心态,心态决定状态。信心前提是你对自己有自信,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人只能自己提着一口气,选择是站起来想办法,还是躺下去放弃。
成都的罗哥和韩姐夫妇经营一家印刷厂26年,韩姐说这是公司创办以来最不平凡也是最难的一年,“疫情+高温限电+地震”,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大考场,使企业里的每个人都面临巨大挑战,抱怨与消极只会埋没意志,我们应调整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去整合资源与机会,带领企业活下来,站到最后。
面对困难,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状态。当所有的坏消息集中扑面而来,又无力改变的时候,没有人那么冷静,我们普通老百姓怨天尤人,消极怠工是正常的反应,但它不应该是常态,需要有人站出来去干预这些负面情绪,信心都要从本心而来, 企业家们的斗志先要带动自己,才能影响员工,上下一气,不泄气,不放松,一条心的时候才能克服这艰难,走出这黑暗。
信心源自过去的红利
黄小姐20年前从台湾来深圳,经营一家足浴馆,一家湘菜馆,疫情让她损失了200多万。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关门,她笑着反问:我们这样的人,怎么能轻易说放弃?店里大部分是一路跟随的老员工,很多夫妻档、父子档,他们就是为了这份工钱来养家糊口。保住员工一家老小的饭碗,是这个老板最简单的追求。
黄小姐说:做生意嘛,都是有赚有赔,没有疫情也会遇到别的坎,能挺过这一波就好了,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一直都赚钱,顾客也不舍得我们走。
虽然当下很困难,但他们知道总会过去,因为过去很好,未来也不会太差。美容院、足浴、餐厅等这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服务行业,最难的是生意减少还要交房租,如果是自己的物业,就轻松很多。
她说,深圳当时的房价比台湾新北还要贵,但她觉得自己做生意,还是买下来比较好,不然就是给房东打工了。在亲戚朋友都反对、吃瓜群众等着看笑话的时候,她鼓足勇气在此安家。
我们必须承认,懂得布局的人是有远见的人,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未来,可能每一次黑暗时刻都是未来繁荣的起点。
信心源自未来的希望
寒冬能过,是因为在天暖时储备了余粮,就如同动物世界一样,北极熊由于身着皮毛大衣抵御严寒,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通过练好内功提升抵抗力;有的动物藏进洞穴,用最小的消耗熬过冬天。冬天并不可怕,体弱的、抵抗不住严寒的动物会死去。却给更坚强、更健硕的动物腾出空间。事业的累积不是百米跑的冲刺,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马拉松,穿越“死亡谷”,需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高速发展时代企业赚的钱是时代和市场给的,而疫情让企业家们重新开始定义企业经营的思路。很多企业家反思,现在才回归到如何真正地经营企业。毫无疑问,这场风暴,让那些根基薄弱的企业倒下,那些虚胖的企业瘦身,那些投机者退场,只有坚守长期主义真正做事业的人,才能迎接未来的曙光。
特别是那些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企业,熬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熬走了无数竞争对手,也不差再把疫情熬过去,没挺过低谷怎么能谈基业长青。疫情就是磨练企业家意志的试金石。即便现在看不到生机,他们也愿意去试去搏,不管是垂死挣扎,还是断臂求生,总要向着希望而行。
信心源自亲人朋友的温暖
邓京夫妇在深圳经营一家红木家具馆,整整27年,这家店比他们的孩子还大了几岁。疫情给实体店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按前文我们从理发师聊天中总结出的三个经济现象:消费降级、降薪裁员、物业空置。再来看家居行业,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而这并非是他们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刻,邓太太曾身患顽疾,面对病魔袭击的危难关头,邓先生奋不顾身全力救护,相伴左右。夫妻经营和企业经营一样,需要经历生命的磨砺,需要爱和温暖的持续灌溉,需要在艰难时刻携手共渡难关。
在邓京夫妇最近组织的一次聚会上,华为的“寒冬说”正在蔓延,大家在激烈地探讨如何在寒冬中活下去,一位企业家说,冬天到了,我们却在这里感受到了异常的温暖,邓氏夫妇在生活中长相守,面对危机的共患难,让我们为之动容。寒冷的日子需要家人和朋友们抱团取暖,当最冷的时候过去,就是春天了。
夫妻店,洒落在中国大地的大街小巷、市井街区,是我们身边的便利店、水果店、早餐店——他们是有温度的经营个体,一个小店是一个家庭安身立命的全部,他们的生计来源,他们的社交属性,都承载其中。他们无法研究上天入地的高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他们太远,他们能维系的就是一个个朋友圈生意的链接和支持,这是现实而朴素的活下去的根本。
所以,即便再难,这些城中的夫妻店依旧坚挺地存在着,他们的韧性是凝结了浓浓情感和心血的结晶。无论做生意,过生活,经营企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做人处事,探索生命的修炼过程。
上周末,在蓝岸画廊看艺术家韦佳的展览,画展的主题叫做“曾经”,这个展览的作品几乎无一笔是动笔画成,全部为纸上拼贴。拼贴的素材来自于艺术家过去不同时期绘画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残片,拼贴的过程如同重拾往事,并赋予这些经历以新的意义。所有的作品都在宣纸上进行创作,宣纸看似柔软,遇水即破,但当把它附着在木板上时,它的韧性却可以把木板掰弯。
这像极了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和商业格局,过去的一切都被打碎,需要在新的画布上重新组合原有的图案,而这些碎片重新的布局 ,又会重塑新的作品。而有时候那些看似脆弱的事物,却又充满韧性并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力量。
重塑,需要我们每个个体的信心,需要换个视野看困局的思维方式;重塑,需要在传统企业的根基上创新,顺势而为,因时而变,调整自己,跟上市场和客户的节奏;重塑需要过程和时间,考验人的心性和耐力。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需要众人拾柴齐心协力才能谱出新篇,开创出新局。
在循环往复的周期中,强劲的经济增长不会如同我们期望的那样,曲线永远一路上行,可是,不论经济是否能快速复苏,疫情到底持续多久,只要找到合适的生存法则,时代的新星可能就会出现在人们忽视的角落,他们的崛起或将十分低调,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用信心得以重塑的样子。
作者: 姜峰,财经作家,万德福文化创始人、和君咨询合伙人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