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环球科学要闻
将环球科学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昨天,NASA公布了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拍到的海王星照片。照片包含海王星和它的环,以及7颗卫星(海王星总共有14颗卫星)。这是自1989年“旅行者2号”飞掠海王星以来,人类拍摄到的最清晰的海王星环图像。
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30倍,反射太阳光十分微弱,海王星上正午的亮度只相当于地球的黄昏。JWST此次拍摄海王星使用的是其上搭载的近红外相机(NIRcam),成像波长范围为0.6微米到5微米左右。在此波段范围内,海王星大气中的甲烷会吸收大量光线,导致海王星本身十分暗淡。而照片左上角非常明亮的是海卫一,它表面的固态氮让它能反射70%的阳光,在该照片所用的观测波段,海卫一的亮度远超海王星本身。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老龄司司长表示,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具体来说,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值得关注的是,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在人口老龄化区域方面,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并且,根据2020年的数据,全国共有10个省份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辖区人口比重的20%以上,这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澎湃新闻)
快速射电暴(FRB)是2007年发现的一种天文现象,它是一种来自宇宙的、在射电频段的、持续时间极短亮度却极高的脉冲爆发。目前人类可以确定有一部分FRB来自于磁陀星(一种具有强磁场的年轻中子星),但并非所有的FRB起源都能用此解释。
今天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北京大学李柯伽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监测了FRB 20201124A,在总观测时间82小时内检测到1863次爆发,这让FRB 20201124A成为已知最活跃的FRB源之一。他们观测到的FRB特性表明,距离FRB源头大约一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内存在一个复杂的磁化环境。光学观测则表明该FRB源位于一个富含金属元素(代表星系恒星形成过程活跃程度低)的棒旋星系的低密度区域。作者认为,难以用年轻磁陀星模型解释这一起源。
在另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中,南京大学王发印团队提出了一个能解释FRB 20201124A特征的物理模型。他们提出,重复信号来自一个双星系统,有一颗磁星和一个有星盘的Be星(比太阳更热、更大、旋转更快的恒星)。作者认为,未来研究或可探测Be-X射线双星,寻找快速射电暴的信号。
犯罪现场的指纹有时能成为重要线索,但要判断指纹是何时被留下的并不容易,这也为确定犯罪实施时间带来困难。近日,一项《ACS中心科学》(ACS Central Science)上的研究提出了潜在解决办法。
指纹中的油脂会与环境中的臭氧发生反应,生成多种氧化产物。科学家用高分辨率质谱结合Kendrick质量缺陷分析方法,探究了14枚指纹在空气中暴露7天的化学变化,以找出可能用来估计指纹遗留时间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者发现,指纹油中的三酰甘油、蜡酯等会生成环氧化合物,并且10碳脂肪酸含量会大幅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臭氧与某些特定碳碳双键发生反应。科学家下一步计划根据特征性的分子变化建立估算指纹沉积时间的模型。
· 生态 ·
科学家计算出地球上蚂蚁总数为 2 亿亿只
蚂蚁似乎无处不在,这促使许多科学家思考一个问题: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只蚂蚁。近日,一个研究团队提供了对蚂蚁数量最新、最全面的估计:2 亿亿只(2×10¹⁶ 只)。根据这一数量计算,蚂蚁的总生物量(干碳)可达约 1200 万吨,超过了全部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生物量总和,相当于全人类生物量的 20%。
研究者对 489 项关于蚂蚁丰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统计,其中涵盖了地球各个大陆上森林、沙漠、草原、城市等不同地形的丰度数据,并据此进一步推广到全地球的蚂蚁数量。研究者表示,即使是较为保守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2 亿亿只)也比过去的粗略估计结果高出 2~20 倍。研究者表示,蚂蚁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的多样性正在遭受气候变化的威胁,这一数据为预测气候变化对蚂蚁数量的影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 9 月 19 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
3D打印建筑物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人们已开发出用于现场建造的地面机器人。但这些机器人可操作的高度十分受限,且大型系统需要插入电源,也降低了这类机器人的机动性。相比之下,自然界的建筑师如黄蜂、白蚁和家燕等动物则高度灵活,能在飞行中建造巢穴。最近,一项发表在《自然》的研究,展示了一组受动物启发的飞行机器人,可在飞行中建造3D打印结构。
受到这些自然建筑师的启发,一支来自英国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制造方法,使用一组空中机器人,在人类监控下自主飞行并建造3D打印结构。其中,BuilDrone(建造无人机)会在飞行中放置材料,ScanDrone(扫描无人机)则用来评估结构质量。这些机器人使用泡沫和水泥样材料建造了用于概念验证的圆柱体,分别高2.05米和0.18米。这些结构的建造精度很高,达到5毫米,在英国建筑要求中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作者认为,随着进一步开发,未来的空中机器人可以帮助在难以抵达的区域建造结构,例如危险地区、极高处或有自然灾害风险的偏远地区。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9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1例(广东13例,上海9例,北京6例,云南6例,内蒙古5例,福建3例,四川3例,陕西2例,天津1例,黑龙江1例,江苏1例,山东1例),含8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北京2例,广东2例,四川2例,内蒙古1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114例(贵州42例,四川41例,西藏13例,黑龙江7例,宁夏4例,河南3例,天津1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含2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18例,贵州3例,浙江1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10例,其中境外输入98例,本土512例(西藏143例,贵州134例,黑龙江109例,四川26例,湖北19例,广西15例,宁夏15例,天津10例,新疆9例,河南6例,重庆5例,青海5例,山东4例,云南3例,甘肃3例,河北2例,江苏2例,广东2例)。
截至2022年9月2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557.7万剂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