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拼命刷新自己财经2024-03-22 00:03观点 / 刘润主创团 主笔 / 二蔓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193篇原创文章一眨眼,2024年的第一季度,就要结束了。时间,好像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一些。年初定下的目标,做下的计划,立下的flag,完成得怎么样了?如果一切顺利,我要祝贺你。但也有很多同学和我说,还是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成长。一个季度过去了,还是没什么头绪。有没有什么建议,是能够给到我个人的?确实。我们的文章,主要分享一些我们对商业、管理方面的观察、分析、理解,但很少聊到关于个人成长的话题。所以今天,我想在这个特别适合用来做定调、检验、调整的第一季度结尾,来和你分享一些关于个人成长、个人战略、个人认知等等方面的思考。2024年,在依然充满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要拼命刷新自己,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其实,这也是我们创办“刘润·进化岛”的初心。我们会尽可能地通过这个社群,来为渴望成长、渴望进化的你提供一些帮助。毕竟,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好,才是面对一切变化、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那么,具体要做些什么,才能刷新自己,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呢?和你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思考。供你参考。好。我们就从,“到底什么是认知体系”开始说起。有很多人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是认知的竞争。一个人的认知体系越完整,越强大,就有机会走得越远。确实如此。但是,到底什么是认知体系?认知体系,其实就是一套知识框架。当你有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就不会人云亦云。为什么总有些人随波逐流,左右摇摆,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体系。今天听到这个人说觉得对,明天听到那个人说又觉得好。没有分辨能力,只好全部相信。甚至这些观点,是完全矛盾的。久而久之,自己的脑子就是一团浆糊,也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没有知识框架,就像作战时忘带了地图。不小心卷入了一场巷战,噼里啪啦打得热闹,但是打赢了吗?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什么都没有结果。没有知识框架的支撑,你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像竹篮打水。学到很多,但是很快因为没有地方放,又全都漏走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说,要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棵“认知之树”。什么是认知之树?举个例子。我的心里,有一棵名叫“商业”的认知之树。树上,有商业篇、管理篇等等。商业篇,又会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产品、定价、营销、渠道等等。管理篇,又会分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从员工到经理等等。如果你把商业篇、管理篇当做这棵认知之树的树干,那么商业篇下面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就是树干上的分枝。而具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就是这棵认知之树分枝上的叶子。这就是我的关于商业的认知之树。有了认知之树,你就知道哪些观点可以挂在这棵树的枝干上,用来提升自己。哪些看法只是哗众取宠,可以抛弃。因此,我也坚信,每一位来到“刘润·进化岛”的同学,都是为了能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强壮的认知之树。这样,你对于世界的看法,才会是完整的,连续的,自洽的。而不是碎片的,割裂的,点状的。接着,你才可以用自己的认知,用自己的知识框架,解释很多问题,回答很多的疑惑,做出很好的选择。而构建自己的认知之树,最基本的方法,是要先把树根深深扎下去。树根,就是一些最基础的道理和逻辑。这些道理,是公认的,是不言自明的,是尽量正确的。然后,再一点点延伸开来,长出树干。最后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当大树的根系扎得越深,大树的枝叶生长速度越快,我们才会说这个人的认知体系越完整,认知水平越高。不过,这样讲,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给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自己对商业世界,有一些基本的认知。这些基本的认知,是我思考和研究很多问题的起点。因为有了这些起点,我才可以不断延伸,做更多深度的思考,总结更多的方法论。比如,最基础的一个,时间。时间,是流逝的,是动态的,是演化的。世界会永远变化。我们对未来要有预见性。思考任何问题,可以有很多维度,但一定不能少了时间的维度。我想,这应该是一条共识。看任何事情,只要多了时间,就会有更完整的视角,就能看得比别人更透。比如企业管理。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按照时间,简单地分成3个阶段。创业期,成熟期,转型期。什么是创业期?用雷军的话来总结就是,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在创业期,最重要的方法论,其实是找准赛道,找对战略。一开始踏准了机会,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但是,踏准机会所带来的高速增长,可能会掩盖很多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管理问题。过去我们认为,互联网的管理是“超前管理”,所以每年都翻倍增长。但实际上不是。只是因为红利带来的增长,让互联网公司看起来不太需要管理,让增长掩盖了管理的瑕疵。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开始就用优秀的管理方法,可能会增长得更快。但是到了成熟期,很多企业就要回来比拼运营能力和管理效率了。用孙振耀的话来总结就是,中国民企强化职业化管理能力的时机到了。为什么很多公司开始裁员了?没有红利了,增长放慢了,不能烧钱了,成本太高了。必须要为过去的傲慢和野蛮买单了。企业要买单,员工也要受连累跟着买单。买完单,开始补课。战略流程化,流程工具化,管理必须变得越来越成熟。否则,粗放的管理,无法让企业生存下去。那,什么又是转型期?商业的环境会一直变化,有些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根本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用户需求了。战略和管理,都要变。尤其是战略。转型,就是第二次创业。这时,战略又变得很重要。如果找准战略,转型成功,企业会再获新生,进入下一个成熟期,直到,再下一个转型期的来临。如果失败,企业就会死亡。而转型期的企业,和创业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包袱。过去的成功经验,成功做法,可能都会变成阻碍。怎么办?只有忘记,借用,和学习。忘记过去的成功经验。借用过去的一些资源,不至于从零开始。然后不断学习,而不是固步自封。所以,有些时候,判断企业的好坏,我们首先可以从它的生命周期开始判断。再判断基本的方法论对不对。如果这些都错了,那可能就都全错了。所以,不管你做不做企业,是不是创业者,我都建议你给自己引入时间维度的认知,一定要问自己:1年后,3年后,5年后,我的企业,我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如果有挑战,如果有东西会导致我们走向失败,那么到底是死于战略,还是死于管理。然后,早做准备。因此,看待事物,有时间维度的人,通常是认知更高的人。因为不会拘泥于当下,眼光能放得更远。光是这样一个最基础的认知,就足够让你超过很多很多人了。真的。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要如何拥有、提升、刷新自己的认知?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多看书。因为每一本书本身,就是一套模型和框架。举个例子。2017年后,区块链特别火。我写了好几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我的家族……》,阅读量超过了50万。但在那之前,我其实也不太熟悉区块链知识。于是,我就到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等网站,找了大量和区块链相关的畅销书籍。之后,又看了一下买了畅销书的人,还买了哪些相关书,借用别人的判断力买了《区块链原理》等10本书。找到这10本书之后,我先看自序,然后翻目录,找到书中的逻辑架构后,开始快速阅读。最后,把书中大致的内容逻辑框架在白板上画出来。这样,我就迅速建立起了对区块链知识的基本认知,也就有了区块链知识的认知之树。之后,再有和区块链相关的信息、知识,我就能陆陆续续地往上挂,从而拥有一棵越来越强壮的,名叫“区块链”的认知之树。后续的学习,也会越来越轻松。所以,每一年,不管再忙,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用来啃一些我认为必读的书籍。我还有一个专门用来放报告的文档。现在,这个文档里,可能已经有近千份报告了。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啃掉一批,再补充新的进来。啃完之后,我也会把我的笔记、心得、收获,分享在“刘润·进化岛”上。(上下滑动查看刘润老师更多笔记)(上下滑动查看刘润老师解读报告)一定要不断输入,输入。就像人工智能一样。人工智能是怎么学习的?就是靠大量的输入。输入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自然就会涌现出来。因此,我强烈建议你,新的一年读50本书。或者30本。至少20本。当然,除了那些干货,也不要抗拒一些看似无用的书。比如,你是学历史的,也可以看一些艺术、数学、生物领域的书。换一个视角看问题,也许就能有全新的收获和启发。请你一定记住:看书,就是在锻炼你的精神肌肉。既然是锻炼肌肉,那么每个部位都要训练,每种方法都要尝试。只有尝试过,你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而当你发现自己看不懂一些东西时,不要恐惧,更不要拒绝。你要拥抱这些陌生的知识。因为,你开始点亮了原本黑暗的地图,认知开始得到了提升。然后,你会拥有更多的认知模型和框架。当然,在“拥有更多的认知模型和框架”的过程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看不懂。有些书籍里的内容,很晦涩。有些书籍里的讲述方式,又太干。好不容易读完了,也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该怎么投入到实际的应用里去。这个时候,你可能已经模模糊糊有了一棵认知之树,树上也似乎挂了很多知识点。但你对有些知识点的了解还比较浅。而想要真正深刻、系统的掌握一门知识,浅浅了解可不行。那怎么办?我采用的办法是,向专家请教,扎破认知之树上的要点来深刻学习知识。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我搭好认知之树,有了基本认知之后,我就会去找真正的,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请教。请教什么呢?主要是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或者是我不能完全理解的点。我还是要重申一下,一定要有大致的认知框架之后再去问问题。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你不知道怎么去问,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且别人跟你讲的时候,可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如果没有基本框架,就算是让专家给你讲一整天,你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所以,先建立框架图谱,在认知之树的基础上,再向别人请教,把点都扎透。通过这种方式,你在某个专业领域,可能还做不到顶尖高手,但是做到对这个专业比较了解,甚至熟悉还是可以的。最后,我还是一个商业顾问,经常去各行各业的企业调研,他们大量的实战经验可以和我学习的理论相结合。但你可能会说,我哪里认识什么专家?首先,很多各个领域的大牛专家,都已经有了付费课程。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在你的朋友圈中,一定有在某些方面比你强得多的人,跟他学习、请教,也比自己通过书本硬学强。另外,我们也把一些好书的作者,“请”到了“刘润·进化岛”上。我们有一档直播栏目,叫“刘润·读书会”。每周的周一到周四,我们都会请到一位作者,请他来讲解他的书籍中的核心要点。直播结束之后,我们也会把直播的回放,放在“刘润·进化岛”上,供登岛的同学们学习。(上下滑动查看回放列表(部分))同时,你也能直接和我,以及“刘润·进化岛”上的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这些知识到底该如何应用到真实的世界中去”的问题。(上下滑动查看刘润老师在线答疑)(上下滑动查看岛民互动(部分))不过,光看书,可能是不够的。还得见人。因为人,是“活”的书。经常有同学问我,润总,你每年花超过一半的时间去出差,到底是去出差做什么?其实,就是见人。多见一些人,你会发现,这件事,原来他这么想。那件事,原来她这么干。你只有亲口聊过、亲眼看过、亲耳听过,你才会知道,竟然如此!只待在家里、坐在办公室里,就会变成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孤岛。其实,这也是在要求我们自己,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会作为你高质量的信息源,告诉你每天应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等等等等。没有这些信息,白天就是懂不了夜的黑的。这很正常。一个偏远山区的人,日夜勤劳耕种,集市贩卖,却依然贫穷,不是因为他不够勤奋,而是因为他很难从环境中获取高质量的信息,从信息中提取有效的知识,导致难以走出困境。无论互联网科技如何发达,智能手机如何进步,移动互联网多么方便,对他的生活几乎都毫无影响。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所以,找到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会组成一个场,一个高能量的场。而你要做的,是让自己浸泡在这个好的信息环境里,沉浸在这个高人才密度的地方。我再和你分享一个你可能也经历过的故事,你会更有体感。这个故事,是我的一位同事的亲身经历。高考那年,他因为发挥失常,去到了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学校,读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且,一进大学他就发现,这样的新生,远不止他一个。他们都对大学生活垂头丧气。可是,在班级报到的第一天,班主任只对同学们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趴在桌上睡觉也好,在桌子底下玩手机也罢,无论如何,上课时间必须要到教室里来。下了课之后,老师不管。打游戏也好,谈恋爱也好,爱干嘛干嘛。请相信,哪怕你在大学里混四年,也好过你现在就退学。我的同事第一次听到这段话的时候,还不是特别理解。在教室玩手机、睡觉,那不就等于没念大学吗?直到四年之后,他再遇上一位高中毕业就停止学业的同学的时候,他才明白了其中的差别。这个差别,不是有没有大学毕业证书的差别。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你会明白,这个差别,是语言的差别,是追求的差别,是价值观的差别。我并不是想说,早早停止学业的人就低人一等。这些人里,当然也有后来很优秀的人。我想说的是,场带来的影响,是真实存在,却又难以察觉的。而那些后来很优秀的人,也大概率经历过好的场的影响。你身边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他们逃课,你就可能跟着一起逃课。他们垂头丧气,你就会感觉四季如冬。他们充满能量,你才会满怀信心。这就是为什么家长们挤破头也要把孩子送进一所好学校,同学们拼了命想考进一所好大学,创业者们费力气融入一个所谓的圈子,管理者们想尽办法结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也是为什么“刘润·进化岛”要定期举行书籍共读,和嘉宾闭门分享的活动。(上下滑动查看共读与嘉宾分享活动)因为我始终相信,这样的一个场里,有你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个场的能量,会对你的提升有巨大的帮助。但是,想要从这么多的书和人中,获得大量的输入,你可能还要面对一个问题。没时间。还有班要上,有业要创,有老人孩子要照顾,哪有这么多整块的时间去做输入?那我想说,其实,碎片化,才是学习最不可或缺的概念。这个碎片化,包含了两个含义:内容上的碎片化,和时间上的碎片化。举个例子。你周六下午打算去书店逛逛,找一本系统化学习的经典。你找来找去,在架上找到了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的《经济学》,这本书在2009年作者辞世时已经再版了19次,是美国销量第一的经济学教科书、经典中的经典。你买回来翻了一下目录,发现它并不是通篇连贯地讲述一个概念。再仔细一读,你发现萨谬尔森把他对经济学的理解分成了几个大的篇章,每个大的篇章再分为好几个小节。整本书被分为篇、章、节,而每一节的内容通常不会超过3000字,一小节仅仅讲述一个概念。你看,即便是这么庞大宏观的经济学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碎片组成的。之所以我们认为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是有系统的学科,是因为这些小碎片的背后,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和逻辑把它们串在一起。这条清晰的主线和逻辑,其实就是萨缪尔森的认知之树。但是,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把萨缪尔森的认知之树,一次性搬到自己的肚子里来。那怎么办?你只能把他的认知之树打碎,然后用碎片时间,捡起地上的碎片,挂到你自己的那棵认知之树上。最终,才能形成你自己的,对整体的认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其实有大把的时间。通勤的时间,洗澡的时间,等待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做碎片化的学习。“刘润·5分钟商学院”,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策划的。我用一年时间构建出四大体系,分别是:1)商业篇:你与企业外部的关系;2)管理篇:你与企业内部的关系;3)个人篇:你与自己的关系;4)工具篇:提升前三者效率的方法。这四大篇就像是一本书的目录,构成系统化的知识。其中每篇又分为很多章,比如,在商业篇的第9章“定价策略”,我们讲了“渗透定价法”、“撇脂定价法”、“组合定价法”、“价格歧视”、“消费者定价”,每天一节,一节大约1800字,从不同角度帮你深刻了解“定价”的概念。同样的,从今年的3月份开始,我也争取每天都能有一份当日的思考,作为“刘润·进化岛”上的日课。现实生活中,你不可能一口气把所有知识学完,所以我陪伴大家,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日拱一卒,用碎片的砖,去搭建系统的墙。你只需利用刷牙、搭地铁的时间, 一天掌握一个概念,一周补强一个学科,一季更新一个体系,一年完成一次升级。等到了年底,你再回头看一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足迹。你就会发现,真正难的,从来都不是爆发的瞬间。真正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多。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些启发和帮助。我常听到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句话,还是非常朴素真实的。也应该时常拿出来提醒自己。然后,在2024年,拼命提升和刷新自己。多看书,多见人,多学习。这些事情,看上去特别微小,特别平常,特别简单。但恰恰是这些微小、平常、简单的事情,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坚信这些小事的价值,我们才敢邀请你一起,加入“刘润·进化岛”。这既是对我们当下输出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你未来成长的一份帮助。正因如此,我们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行动着。现在,我想再一次真诚地邀请你,加入“刘润·进化岛”。让我们和1.8万名岛民一起,刷新自己,拼命成长。更加详细的社群信息、内容形态、活动规划等等相关信息,你可以看下面这张长图。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