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5》正热播,周奇墨去哪了?
强制他人和自己一样,
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恶习。
01
《脱口秀大会5》正在热播,
但很多人都在怀念周奇墨。
周奇墨去哪了?
他去了一趟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
喜欢脱口秀的朋友,
可以去看看这一期《圆桌派》,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02
在这期节目里,
周奇墨分享了三个观点:
1、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我是万物的尺度”;
2、脱口秀输出的就是一种偏见;
3、中国脱口秀观众很少有成人。
03
关于“脱口秀的魅力就在于我是万物的尺度”,
周奇墨是这样说的:
“脱口秀它是一种,
就是带有文艺复兴色彩的一种喜剧,
就是我是万物的尺度。
这事我是这么认为,
跟你们怎么认为是没有关系的,
我只要把它讲得好笑了,
你们觉得也有些道理,
或者说这也太荒诞了,
但是挺好笑的,
就可以了。”
周奇墨所说的“我是万物的尺度”,
源自于古希腊哲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我是万物的尺度”是什么意思?
就是每一个自主意识,
都是以自身为自己所观察世界的尺度,
与旁人无关。
一个东西之所以好,
是因为有人觉得好。
一个东西之所以不好,
是因为有人觉得不好。
比如有些食物,
我们正常人吃了之后是甜的,
可是当一个人病了之后,
他可能觉得这东西就是苦的。
“我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就是:
面对同样的事物,
人与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
你要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
若世间“无我”,
这世间种种又与我何干?
04
关于“脱口秀输出的就是一种偏见”,
周奇墨是这样讲的:
“其实脱口秀,
是这个人在输出偏见,
就是这个道理,
它是‘不正确’的,
它不是那种四平八稳的普世的价值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脱口秀概念虽然非常宽泛,
但他总体而言有一个共性,
它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既然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出发点就必须得是真诚的,
就是我不能为了迎合你,
就专门去讲一些你喜欢和认可的东西,
那就丧失了脱口秀的精神内核。
所谓脱口秀,
本质上就是一个人在输出他的偏见,
所以你要允许它是一种偏见,
“这事我是这么认为,
跟你们怎么认为是没有关系的,
我只要把它讲得好笑了,
你们觉得也有些道理,
或者说这也太荒诞了,
但是挺好笑的,
就可以了。”
05
关于“中国脱口秀观众很少有成人”,
周奇墨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中国脱口秀很难呢?
因为观众很少有成年人的,
心智上的成人。
成人的脱口秀就是告诉你,
我可以这么想,
你也可以不接受我,
但是你是不是能承认我的存在,
你不用非得驳倒我。”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每个人的出生环境不同,
每个人的所受教育不同,
每个人的遭遇经历不同,
从而造就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
所以我们要接受“没有人的想法是跟你一模一样”的观念,
要容许对方跟自己意见或感觉不同,
并不去加以改变、纠正或说服。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这样的:
诚实做自己,并容许别人也如此。
06
我特别理解周奇墨。
确实如此,
求同存异在中国真的太难了。
最近这几年,
互联网环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
每一个热搜点开,
每一个帖子打开,
都是骂与被骂,
嘲讽与被嘲讽,
批判与被批判,
吵得不可开交。
我们见不得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
我们容不得出现任何不同的声音,
就像作家张立宪所说的:
“中国人随身都带着焚尸炉,
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
就想把他们扔进去烧掉。”
现在我们很多很多人,
已经丧失了一种能力,
一种同时将两种相反的思想纳入大脑的能力。
07
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
“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
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其实我觉得,
这不仅是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
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
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就是看他能不能包容与自己相悖的观点。
不成熟的人,
总觉得只有自己知道和看到的是真理,
并用自己知道和看到的衡量一切。
而成熟的人,
会怀着好奇之心看人看事,
给自己和他人丰富的成长空间,
所以会尊重别人不同的表达,
会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正如作家雾满拦江所说:
“要所有人都顺着自己的脾气,
这是幼童。
作为成年人,应该知道:
他人做事,
只要没有侵犯你的权益和财产,
可以不在乎你开不开心。
他们的恋爱模式、生活方式,
他们的观点与态度,
都可以和自己截然不同,
你视为当然且不为这生气,
这叫成熟。”
08
大哲学家罗素有一句名言: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
正在于参差多态,
正在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奇葩说》的一个辩手,
谈论过她的朋友圈。
有一段时间,她很烦朋友圈。
为什么烦呢?
因为朋友圈有着各种各样的朋友。
她烦小马和下周,
因为她俩动不动就秀恩爱,
“而我是只单身狗也。”
她烦艾力,
因为艾力每天都起得特别早,
然后在微信上打卡学习英语,
这让她觉得自己懒,
“我是一个喜欢赖床的人也。”
…………
她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
终于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
“我们看朋友圈,
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看千百个人都过着跟我们一样的生活吗?
不是的。
我们恰恰就是想从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中看到我们人生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喜欢的东西都一样,
讨厌的东西都一样,
擅长的东西都一样,
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乐趣?”
自从意识到这一点之后,
她就成了朋友圈的点赞狂魔。
“如果有认识我的朋友,
应该都会知道,
我是一个朋友圈的点赞狂魔,
我特别喜欢给别人点赞。”
因为她深深知道一点:
须知参差多态,
乃是幸福的本源。
09
美食达人朱正,
有一天突然脑洞大开:
“我要是每天只吃一种颜色的食物会怎样?”
于是他决定用七天时间试一试。
第一天:全吃红色食物。
第二天:全吃绿色食物。
第三天:全吃黄色食物。
第四天:全吃紫色食物。
第五天:全吃白色食物。
第六天:全吃粉色食物。
第七天:全吃黑色食物。
这样吃应该很有趣吧?
并不。
七天之后,他写了这样一段总结:
“绿色那天过去之后,
我的胃口就在走下坡路了,
最后三天,
我神奇般地没有什么明确的饥饿感,
这对于一个凌晨1点会出现在厨房煎牛排当宵夜的人来说,
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我把它归结为对单一色彩的疲劳。”
我们一直觉得紫色食物贵气,
但实验的第四天,
朱正吃完全是紫色的食物后,
用了四个字形容——让人恐惧。
这还只是七天,
这还只是每天吃不同颜色的同色系食物,
要是一周一月一年一辈子,
都只吃一种颜色的食物,
我不敢想象那会是什么样一种结果。
所以,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种颜色,
这个世界也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只有一种声音,就等于死亡。
和谐,
不是一百个人同时发出同一种声音。
而是当一百个人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时,
彼此也能够互相尊重。
10
这期《圆桌派》的最后,
周奇墨说:
“你可以不接受我,但是你能不能承认我的存在。”
编剧史航接过这句话,
然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咱们老说求同存异,
我的朋友东东枪说,
求同是本能,
就是你要跟我一样,
都是咸豆浆都是甜豆浆。
存异是修行,
就是你跟我不一样,
我还能容忍你。
你个儿那么高,
为什么要长那么高,
你能不能裁掉一点,
我不会跟你提这个不当的要求。”
今天我把这句话转送给大家:
求同是本能,存异是修行。
我们不能都活在本能里头,
我们还是应该有一点修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