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 【最后的T1】FormD T1装机分享
CHH ID:搞基薛定谔
写在前面的废话
博士读完后,一直想把自己的O11D换成一台性能相近、同时又可以放在随身行李里带走的ITX机器。
想起来两年前那台分体T1装机,由于当时时间的紧张,装机过程有很多很多的不完美,现在看来满满都是遗憾。
所以这次决定捡起来之前的遗憾,用不设上限的心力,装一台尽可能不留遗憾的 FromD T1,于是乎就有了今天这台装机。
配置选择
自己决定淘汰下来的O11D用的是5950x+3090的组合。这一台T1由于10升以内的体积以及万年不变的SF750电源,注定了无法将CPU和GPU同时拉到顶。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12900KS+3080Ti的组合。
选择这套组合的原因第一是由于3080Ti和3090在游戏性能上的差距微乎其微,显存的差距在我的使用场景大概率也不会感受到。同时,公版3080Ti的PCB尺寸相较于3090/3090Ti来说小了不少,对于一台寸土寸金的ITX主机,3080Ti体积上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这次没有选择AMD主要原因是前两台机器都是AMD。不论是3950x还是5950x,其性能的强劲都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这么多年无法改善的积热问题,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却。12900KS相较于5950x来说,多核性能已经足够接近,同时游戏性能也有了小幅度的超越,这两点的结合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12900KS,同时主板的选择也只剩下华硕的Z690-I。
内存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我的应用场景就是需要尽可能大的内存,所以两条32G的内存是必须的。正好准备买内存的时候看到了站长的G.Skill内存测评,于是乎毫不犹豫的下单了。
硬盘上还是使用的之前O11D上退下来的980 Pro 2T加SN850 2T的组合,这套组合读写速度都是现在的民用固态里比较上等的水平。
配置单如下:
CPU Intel 12900KS
主板 Asus ROG STRIX Z690-I GAMING WIFI
内存 G.Skill Trident Z5 RGB Series 64GB (2 x 32GB) DDR5 6000 (PC5-48000) CL30-40-40-96
显卡 NVDIA 3080 Ti FE
硬盘 三星 980 Pro 2T 西数 SN850 2T
电源 Corsair SF750
机箱 FormD T1 V2.0
配置展示
CPU的外包装盒已经有很多朋友发过了,我这边就不再重复发了。这个外包装其实并不在我的审美线上,除了过度包装还是过度包装。
比起前代来说CPU顶盖面积大幅度增加,加上紧凑的ITX版型,看上去有一种满足感。
显卡的外包装比起大多数AIC厂商的包装来说要简洁太多了,很对我的胃口。
装机思路与设计
由于这次铁定了心要装一套硬管分体水方案。水管的选择从一开始的透明塑料到了预弯折好的黄铜管,最后受到了sam_90大佬的启发,原色的不锈钢管更能符合这次装机工业风的气质。
显卡冷头其实从一开始心里就知道我只要EK的公版特别版冷头,说真的,这冷头可能占了我装机一般的动力。
在开始设计之前,看了很多reddit上的帖子,发现80/80Ti的公版显卡是有足够的空间在显卡侧再放进去一个EK的FLT80的泵箱的。只是已有的方案感觉都缺少点意思,虽然放是放进去了,只是姿态多少少了些优雅。
至于CPU冷头,一开始就盲定了Z690-i的主板冷头(monoblock),毕竟VRM小风扇的噪音我在X570上也算是见识过。再到EK新发布了半导体散热冷头,于是心一热看着手头刚到货的z690-i的主板冷头又下单了。直到后面才意识到这玩意夸张的功耗需求,又退单了。所以这次选择的还是最开始选择的EK的z690-i主板冷头。
所有的水冷主要部件都确定了,缓了缓神才发现单240mm的冷排是无法突破物理的极限。正巧在论坛上看到有人在晒MO-RA3 420外置冷排,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嘛,想也没想,直接下单。
所以装机的需求已经确定,需要在T1不到十升的机箱内放入上面列下来的配件的同时还需要可以具备随时快接外置冷排的内外双循环水路。当然在做到前面的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外观还要尽可能的美观。
作为一个水冷新手,我觉得可能规划水路这件事还是得靠建模。于是,在收到机箱之后的三天里,完成了对T1的粗略的建模。
最终成品展示
为了和外置冷排组成内外双循环,T1机箱背部的两个G1/4接口是连接止水快插的最佳选择。一边贴上了MDPC的黄色小标签是为了区别进水和出水口。当外置冷排工作时,由于MO-RA上带有的三个D5泵制造的很大的压力,水流大部分都会从快插口走而不走机箱内部的这一条水路。从而实现内、外循环的无缝转换。
把机箱立起来,才是我给他预设好的最终造型。
温度稳定性测试
由于ITX机箱体积的限制,单240冷排的散热能力并不能完全处理好这套12900ks+3080Ti的配置组合。所以这里温度稳定性测试使用的是3DMARK的Time Spy Extreme Stress Test 20轮。
出乎意料的发现这套水冷能够轻松的通过稳定性测试。
外置冷排
在这里,我选择了老牌水冷品牌Watercool的MO-RA3 420外置冷排。我这里略过安装过程,直接展示最后的成品。
可以看到,其硕大的散热鳍片上安装着四个猫头鹰200mm的A20风扇。侧面安装着水箱以及三个D5水泵。这三个D5水泵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压,让水流在机箱内水路、外置冷排、以及2米左右的冷排-机箱连接软管里流动。
5-pin线材包含USB的“+”、“-”信号,12伏、5伏供电,以及接地信号。
12伏和5伏同时给Aquacomputer的NEXT-D5水泵(SATA),以及QUADRO控制器供电(Morlex 4-pin)。
5伏、USB“+”、“-”信号以及接地信号提供完整的USB2.0信号。
这个USB2.0信号经过一个USB2.0分线器分离成两个USB信号,同时负责QUADRO控制器和NEXT-D5水泵与电脑的通信。
这样一来,外置冷排在不需要额外的供电线的同时也能兼顾供电、转速调控与水路监控。
温度稳定性测试 Plus
在连接了外置冷排后,重新进行了一次3DMARK TSE 稳定性测试,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毫无意外的通过了TSE稳定性测试。得分略有提高,从98.1%提升到了98.4%
游戏测试
游戏这里我测了3款比较经常玩的游戏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BETA测试版
战地2042
地平线5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BETA测试版
总结
这次的装机对自己来说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做定制线和改线、第一次设计制造PCB版(虽然最后没用上)、第一次使用不锈钢管和外置冷排。
装机的过程中也有失败和挑战。比如做线的时候接错了,不小心把5伏接地了,虽然冒烟了,但还好最后只烧了根USB线。
但最终装机效果觉得很满意了。从设计开始,两个月的装机的过程中自己也很享受,尽可能的去完善这台机器的每一步,慢慢的打磨,直到最后的成品和满足。
可能这就是折腾PC DIY的乐趣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