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故宫大展,藏着中国人的理想书房

故宫大展,藏着中国人的理想书房

文化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新刊出炉!点击上图,一键下单↑↑↑

「中国人的理想书房


8月29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近100套文物展品按“委怀琴书”“正谊明道”和“结契霜雪”三个单元陈列,讲述中国书房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展览将持续到10月23日。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帝王到文人,但凡读书人都需要自己的书斋,或在宅邸或在山野,陈设有奢华有简朴,但阅读与雅趣带给他们的精神满足感是一致的,他们坐在小小的案几前,俯仰宇宙与天地,内观自己,便是倪瓒说的“山光满几”之意。而以今人看来,书房在其内部陈设形成一套秩序和标准的过程中,又被附上了更多对应社会结构衍变的观看方式。



记者|薛芃

1735年,25岁的乾隆帝即位。第二年,繁冗政务之余,他令人对每日起居的养心殿进行了一次改造。其中有一座两层的仙楼隐秘在西暖阁,内有一间长春书屋,向东通向佛堂,向西通向墙外的梅坞。当乾隆还是皇子弘历时,这里就是他的读书之所。从乾隆元年到乾隆去世前,长春书屋被反复修建、改造,来满足皇帝不同时期对它的需求。

而且长春书屋不止一处,在故宫内外乾隆使用过的皇家书房中,“长春”是个常见的名字——宫里还有重华宫翠云馆的长春书屋,养性殿的长春书屋,宫外的长春园、万寿山、静宜园、避暑山庄等处都有长春书屋。为什么乾隆钟情这个名字?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多年从事宫廷原状和陈设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指出,不仅是因为雍正帝在位时曾赐名他“长春居士”的缘故,更是因为该号赐予的时间为雍正十一年(1733),乾隆将其看作父亲传位于他的隐喻,“长春”一词从此伴随他的终生。

春书屋内室(故宫博物院 供图)

在故宫里,像这样曾经专属乾隆或由乾隆开启的书房还有多处,像是乾隆花园里的遂初堂、得闲室、静尘心室、三友轩、抑斋,昭仁殿的五经萃室等,它们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隐秘且小。如今这些空间都已不对外开放,但还有两处与帝王阅读相关的地方是人们常提到也能看到的,即三希堂和文渊阁,前者和那些小书房一样,炕、案、屏等几样大物件几乎塞满了这个仅有8平方米的空间,后者则是乾隆四十一年仿效宁波天一阁专门修建的藏书楼,以藏放《四库全书》。

气派如文渊阁,私密如三希堂,加上其他各种功能的书房,大大小小散落在故宫角落里,织成了一个特殊的宫廷读书空间。试想一下,帝王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会走入这些书房?在里面做些什么?他会如何陈设这些空间?为什么隐秘的书房都如此狭小?这些小空间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帝王书房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精神本质吗?回答这些问题,不妨从故宫午门正在举办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大展开始。

故宫大展:物的观想

一年前,王子林接到策展的工作,要面对“书房”这个主题。看似只是一个空间的研究与展示,实际上它意味着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与精神这个宏大的命题,如何通过一个展览来呈现,是策展团队最大的难题。

确定展览方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们否决了按照书房的历史为思路来做,也不会试图去说明每个朝代的书房是什么样的。“首先古代的书房是属于读书人的,中国的读书人又可分为两类:出世的与入世的,因此在选择文物上就有了一个基础的思路,比如书画中的唐寅、文徵明、陈继儒,他们都是出世的文人,文天祥和他们不一样,是入世者的典范。第二个思路是,将书房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个范畴,所谓有形,是基于书房不同功能而出现的不同物件,书房的第一功能是读书、写书、藏书,另外像琴棋书画这类文人雅趣都可在书房中进行,这样一来,物的层面就变得丰富了。所谓无形,则是精神层面的,对于古人来说,书房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观想,我们把‘观想’分为三种,即思考自己、社会和自然,由此又生发出两种情怀——家国情怀和天地情怀。以上这些,都是诠释书房的重要内核,基于这几点思考,所有的展品选择、展陈设计就变得清晰了。”王子林告诉本刊。此外,故宫最大的优势在于宫廷收藏,因此从书房主人的身份来看,又有皇家与文人之分。如此,几乎每件展品都可以在这个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现场(宋宇 摄/视觉中国 供图)

虽然舍弃了历史的线性叙述,但策展团队依然试图找到中国书房的文脉传统,也就是书房的根在哪里。给出的答案,展现在了展览的开篇。一进入展厅,“五经萃室”的匾额最是醒目,匾额之下,是一扇长2.3米、高近1.9米的炕屏,炕屏前,楠木六屉炕桌的抽屉里就是存放五经的地方。炕屏与炕桌都是放在炕上的陈设,这个空间也是宫中私人阅读的一个基本场景,盘腿坐于炕上,临窗而读。这个不足6平方米的空间位于乾清宫旁的昭仁殿里,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是宫中最重要的书房。所谓“五经萃室”,是因为宫中收藏的五经典籍乾隆认为是岳飞之孙岳珂校刻的,经数百年聚合离散而完整流入内府,乾隆兴奋之余,写下《五经萃室记》一文,同时将五经合在一起存于昭仁殿后西小间,命名曰“五经萃室”。

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还原了五经萃室的陈设(张雷 摄)

这一小块复原场景的对面,是一幅占据整壁墙的星宿图。王子林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竹简和帛书,这二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书写、抄录、流通就更加便捷了,同时也出现了收藏竹简和帛书的藏书室,也就是图书馆。那么中国的第一座图书馆、书屋在哪里?具体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很可惜,目前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无从考证。但是在早期的星宿图里,人们会将地上的空间与星宿对应,每年十一月,北方七宿会出现在南方的天空中,其中第七宿也叫壁星,就对应着图书库的意思。”如今我们很难去真正了解古代的星象思维,但可以理解的是,将人间的物和事投射到星空去总结出一套布局规律,是在外来宗教进入中国之前古人的重要信仰,也是“天人合一”的一个实例。

从壁星到“五经萃室”,中国人的书房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演变,“物”是最直观的呈现。书房里摆放些什么?哪些是必备,哪些又是附属?

第一单元命名为“委怀琴书”,出自陶渊明的诗句“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弱龄”指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就是说陶渊明年纪轻轻就不再考虑世俗之事,对当官、买卖、生计、交往都不在意,把自己的胸怀寄托在琴和书上就够了。对于读书人而言,书的意义就在于此,书房就是提供这样一个纯净读书空间的地方。展厅里,古籍善本、文房四宝、瓷器、金石、字画、赏石、古琴,这些书房中的日常物件一一出现。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法的意与象”的文房四宝展厅(张雷 摄

在这些品类中,谁是书房的核心,谁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早期存放竹简的空间就是书房,以此来看,那么书籍自然是书房的内核,它是文人自我输入的途径。而输出也同样是在书房完成的,文房四宝是输出的工具,某种程度上来说,书画是输出的一种结果。这样一来,书房就是一个自我输入和输出共同发生、可以形成闭环的空间,而其他器物的收藏,以及古琴、赏石,则是在此基础上随着文人趣味的发展而增加的附属物,是主人喜好的体现。

展览中有一件南宋画家何筌的《草堂客话图册页》,王子林指点我们仔细观看,在这幅小画中,包含着两个场景:左边的草庐中两人对坐,右边亭中一人高卧,恰好应了刘禹锡《陋室铭》里的那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边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从曾经的出世转变为入世,另一边讲的是汉代杨雄,他非常崇拜先贤司马相如——一位半仕半隐状态的士。画中人物枕书而眠,放荡不羁,俨然一副出世的姿态。在士的群体看来,出世与入世都不是绝对的,是可以切换的,他们时常会在居与游、仕与隐之间摆动,寻求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平衡,而无论是哪种状态,“正谊明道”都是修身治国的前提。

南宋何筌《草堂客话图册页》 故宫博物院 供图

到了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书房的外延,“结契霜雪”中的“霜雪”指的是梅花,而梅花又是松竹梅三友中最重要的一友,因此这个部分讲的是古人书房与松竹梅和雅集的关系。其中“造云石”格外醒目。玉山雅集是元代苏州玉山草堂主人顾瑛主持的文人雅集,造云石上有8处石刻,就记述了这次在玉山草堂举行的以赏石为主题的雅集盛事。这块深褐色的灵璧石,元明之际一直在扬州,到了清代进了紫禁城,不过它究竟是怎么存到故宫的并没有文献记载,至今无人知晓。松竹梅与雅集,都是书房活动的外延,书房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独处空间,当有志同道合之人与书房产生交集的时候,书房便有了社交属性。

与造云石对应的,是当代艺术家刘丹为这块赏石画的一幅水墨写像。王子林介绍到,这对故宫来说是一次突破,午门的展览头一回同时出现了6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分别对应古籍、陶瓷、绘画、赏石、建筑空间这几个门类,徐冰的“天书”与五经典籍呼应,徐累的《世界的重屏》借五代名作《重屏会棋图》为灵感,正对着《乾隆是一是二图》,白明的瓷器系列《释水》与晋代古朴的青釉耳杯一同成为“流觞曲水”的一部分,唐明修高达3.25米的脱胎大漆《游方之外》作品呼应花园中的山石,张永和的《奇境记》则是一个探讨空间关系的视觉迷宫。当这些当代作品出现在古代器物与作品之间,倒不会有强烈的突兀感,不太会令人反问这是当代的还是古代的。它们之间一定要形成反差或对话吗?也未必。它们被并置在一起,就意味着现在、300年前、600年前或是1000年前,自有对书房的不同理解。

造云石(故宫博物院 供图)

理想与束缚

书房这个话题从故宫开始,皇家书房自然是主角。乾隆二十一年(1756),造办处为皇帝打造了一套紫檀木旅行文具箱,供他出行时随身携带。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员林欢介绍到,这是一套迷你微缩版的书房,打开木箱,里面隐藏着活动桌腿,将木箱整体翻过来,箱体就变成了一张书桌。箱内,笔墨纸砚、珐琅、漆器、玉器、瓷器各类把玩一应俱全,甚至包括作画时随时需要参考的画谱、字典,折叠起来的帽架,还有一副橘、绿两色的双陆棋,加上玩棋用的骰子。有趣的是,当时双陆棋在民间流行,却带有很强的赌博性质,乾隆帝为了禁赌,将双陆棋定成了禁棋,不准民间玩,不过乾隆却自己随身携带,可见它是个多好玩的游戏。像这样的文具箱,最早是民间赶考用的,到了清代宫廷,也就不再只是一个实用器物。

制作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的紫檀木旅行文具箱,内含64件文房用具,供乾隆在出巡途中随时设置自己的微型书房(故宫博物院 供图

雍正在位时期,他令人画过一套《雍正古玩图》的卷轴,目前只有两卷存世,分别藏于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这是一个宏大的艺术工程,仅此两卷加起来就有40多米长,写实地绘制了近500件雍正收藏的古玩,各项类别应有尽有。据美术史家推断,存世的仅是其中两卷,整套约包含4000件左右的器物图像。当乾隆接过皇位后,他引导的宫廷收藏体量更加庞杂,而整个丰富的收藏都与书房空间关联,收藏是书房活动的重要一环。

乾隆的物件虽然琳琅满目,极尽奢华与精致,不过归根结底,他独自一人使用的书房就像长春书屋一样,僻静、隐秘、窄小。

关于为什么他的书房这么小,有两个主要解释,一是帝王作为一个鲜活的人,他甚至比任何人都需要一个独处的私密空间,这个空间就像屏障一样,与外界隔绝开,可以让他不受干扰地自省与自观,也符合古人“厅堂宜大,书房宜小”的理念;另一方面,在明人的基础上,清宫对书房的种类、功能更加细分,空间也就可以变得更加纯粹而朴素。

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局部烫样(复制)(风依 摄/IC photo 供图)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小李解释道,清宫书房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即书房的机构化。除了皇帝读书撰文的私密空间之外——这些空间几乎向文人趣味靠近——还有一些书房是文臣的办事之处,具有内廷机构的性质,它们不再是单纯的书房,而是具有政治功能性的。比如位于乾清宫西南角的南书房,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办公的地方,代拟谕旨、辅佐咨询,或是讲求学业,都会在这里完成;而乾清宫东南侧的上书房,则是皇子皇孙的教育机构,这两处机构化的书房都设立于康熙朝。此外,还有几处清内府编纂刻刊的机构,也是以书房形式出现的,如佩文斋、渊鉴斋、古香斋。

与其他同类的私人小书房相比,长春书屋的内部空间是复杂的。主室内,南北两面墙上各有一面满墙的大镜子,北间西墙也镶嵌着一面大镜子,原本局促的空间因为这几面镜子变得通透。这份独特的视觉营造想必是乾隆喜爱的,身处屋内,镜面会反射出多个自我形象,层层叠叠的,就像乾隆对他自己身份的界定。他喜欢把自己装扮成不同的身份,请画师来画像,以想象自己身为帝王之外的可能性。

故宫博物院“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现场(宋宇 摄/视觉中国 供图)

《乾隆是一是二图》就是这样一幅画。故宫收藏里有好几件“是一是二图”,这句话来自画中题诗:“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这是一句颇有禅宗意味的话。画中乾隆身着汉人服饰,身后的屏风上挂着一幅他的画像,他因此而发问:“画像中的我和真实的我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或许站在几面大镜子之间的乾隆帝也会如此发问。乾隆的身边摆满了各类古玩收藏,其中瓷器多是明代的,好几件还能在现在的瓷器馆找到原型,此外还有觚、爵、斝等青铜器和璧、斗这样的玉器。画中的乾隆正在进行鉴古活动,穿汉服也是他想把自己特别装扮成文人的形象,来靠近他理想中的文人状态。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官窑青釉出戟尊


杭州老虎洞官窑址南宋地层出土的青瓷花觚

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的元代杭州老虎洞窑址贯耳壶


南宋龙泉窑青瓷琮瓶


元龙泉窑青瓷牡丹纹温壶


亚口闻口方鼎(故宫博物院藏)


虢叔旅钟(故宫博物院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通常认为这是一个杂糅的场景集合,并不完全是对现实的描摹,却恰好显现出乾隆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物质世界,他都求全,求尽善尽美,儒释道的文化都在其中,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他都接纳,都可以在他的物件中看到。展览中另有一件明末清初书画家程正揆的《行书语录卷》,这是长11米多的手卷,内容是乾隆早年读书的日课,儒释道的内容都包含其中,展示了当时读书人学习的基础内容。

《乾隆是一是二图》是一个杂糅的、全面的、复杂的场景。虽然乾隆有文人的一面,向往文人的生活,但终是一代帝王,他的书房格局和书房陈设仍带着奢华的皇家气,以及四平八稳、不偏不倚的正统之气。他向往的文人书房,有着另一面他难以俯身抵达的境界。

清宫廷画师画的《乾隆是一是二图》,画中乾隆穿着汉服正在鉴古(故宫博物院 供图)

独处的精神居所

谈到古代书房,通常更多用“书斋”一词。张小李指出,根据宋人的记载,“斋”起源于汉宣帝的斋居。据他考证,真正意义上具有文人气息的早期书斋诞生于东晋,太守殷师要将水引进城,建造池塘,他的儿子殷仲堪依势在池北修建了一座小舍,用来读书,被称为“读书斋”。临水而建,曲径通幽,书斋的环境颇有明清园林的意味,又与起居房舍区隔开来,这种有山有水、跟环境相呼应的书斋便有了雏形,一直延续至明清,形成了一套文人理想书房的模版。

如今我们可以在很多绘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称为书斋山水图。较早的可能要追溯到王维的《辋川图》,壁画原作早已不存在,但幸有摹本相传。在唐诗中也已经出现过不少书斋意象,白居易写过《庐山草堂记》来记述他的书斋,其中写道:“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我们可以看到,书房的基本形制、陈设如屏、榻、琴、书籍、文房用品等,都已在唐代定型。而此时,收藏品还没有正式进入书房,直到宋代,自上而下的收藏体系逐渐建立,书画、三代古铜器、瓷器慢慢进入书房。值得一提的是,以青铜器为主的金石收藏在宋代兴起时,还是以严肃的史学研究为主,到清代再次兴盛后,加入了更多书法审美上的意趣,趣味才变得更个人化。

乾隆款端石霭霭融砚,为雍正帝胤禛于雍正十一年(1733)赐给其子弘历的一方端砚

乾隆五十七年(1792)安徽巡抚朱珪向乾隆帝进献仿制的南唐李廷珪墨

清乾隆竹杆万年青翠毫笔,每年元旦的开笔仪式上,乾隆都要用镌刻“万年青”的毛笔写下新年祝语

东晋青瓷三足圆砚,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瓷砚,砚足从三足越变越多,越变越矮

清乾隆梅花玉版笺,表面加白色粉蜡并饰冰纹,泥金点缀梅花朵朵,给人清新柔美之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到了明代,书房的发展几乎已尘埃落定,文人撰文总结出雅致生活的规范与标准,书斋的陈设也在其中。高濂的《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书房做了很多总结,比如高濂写道,房屋空间“宜明净,不可太敞”,斋中须有一方长桌,一台古砚,左边放床榻,床榻下要有个滚脚凳,床头有一个小案几,上面放古铜花尊,或是哥窑定瓶。总之,当时的文人若是想要装整书房,按照这一套规则,便是近乎完美也尽显身份的。

到了文震亨这里,所有器物有了更细化的讲究,他甚至对尺寸都有所规范。比如脚凳“长二尺,阔六寸”,笔林“长六七寸,高寸二分,阔二寸余”,等等。其实这么精细化的标准,并不只是苛刻的过分讲究,而是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的,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使用去找到某类器物更精准便利的尺寸,总结出来,提供给别人作为参考。

再比如在书斋里装饰书画,是需要有一定仪式感的,要让书画以舒展的形式示人,而且,“看书画如对美人,不可毫涉粗浮之气”。书斋里悬挂画要高,最好只挂一幅画,如果两壁左右对称地挂画,那是俗气的。桌案上最好要摆放奇石或盆景,最好不要用朱红漆的搁架。普通人家里,厅堂可以挂大幅横批,斋内则挂小景花鸟。挂画甚至可以根据不同时节去挂,比如元宵时节,装饰看灯、傀儡题材的书画,二月春季之时,装饰梅花、杏花、山茶等时令花卉,诸如此类。当然,标准之余,雅致才是上品,所谓“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视觉中国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有一张16世纪晚期的长案,黄花梨的,主人在案下刻下了两行字,其中一句是“材美而坚,工朴而妍”,主人不遗余力地夸赞着这张桌子,认为这张长案具备文人对自己要求的美德:沉郁、矜持、文雅。对他来说,这张案子已经超越了家具本身,更像是一个密友,意味着人与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当书房空间发展到如此精细化的时候,如果人在其中没有精神性的追求,它却也不过是一个空壳子。因此,历史上这么多书斋,能够被记住的,多半还是因为在其中产生了值得留世的精神性活动。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幅文徵明的《真赏斋图》,是他画给好友华夏的,画中书房是华夏位于无锡太湖边的书斋——真赏斋。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斋山水图,此类图式在明代画坛尤为盛行。屋舍在山野之中,雅致、古朴、含蓄,二三友人在斋中交谈,桌上陈列着文房器具:笔洗、笔架、镇纸、卷轴、书等。斋前有松柏与湖石罗列,斋后是一大片竹林,左侧是碧水石桥。把书斋放在自然里,这种场景通常是理想化的表现,既是对自然的寄情,也是对隐居的向往。

品位、门槛与愉悦感

另一件文徵明的《猗兰室图》,画中主人正在抚琴给客人听,一旁站着小侍童。题为“猗兰室”,说明演奏的琴曲是《猗兰操》,相传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途中,看见兰花散落在众草间,便发出贤者生不逢时的感慨。画中的两人,一个抚琴一个听,一个怀才不遇,一个愿为知音,这种文人之间亲密的交往,通常只发生在书房,或是由书房延展出的庭院。

如此看来,在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之外,书房也是与人交往的社交空间。在这些书斋山水中,人物活动无外乎以下几种——静坐、煮茶、雅集、观画、焚香、交谈……这些场景都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如实记录,而是抹去了时间痕迹的理想化表达。

明文徵明《猗兰室图》(故宫博物院 供图)

对于主人来说,书房是私密的,但不是封闭的,进入书房是有一定门槛的,并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进入别人的书房,只有主人非常看中的人才能进入,所谓“往来无白丁”。文人心中自有一把尺,去判断谁能进入“我的书房”。进入书房这个空间之后,所有文人雅集的活动才一一展开。书房,从一个自省的独处空间变成了一个半开放的互动空间。 

美国学者乔迅在著作《魅惑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中研究了明清时期的装饰艺术,其中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在这些奢侈装饰的内后,其实存在着松散变化的、不成文的但仍不失连贯的一个体系,这一体系对于汉人和满人的精英阶层而言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本,也就是说,室内的装饰背后是一套社会价值体系,也是文人或社会上层交往中的一枚社交货币,“器物被看成是社会身份以及实现自我利益的一种机制”。但他同时也说到,虽然具有社会属性,但也不能忽略审美,每一件精彩的“玩好之物”都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

在一个自我的空间里,若想获得愉悦感,应该不是件难事,当一个人远离纷扰进入书房时,就意味着平静且自足。在此次故宫展览的第二展厅里,米友仁《潇湘奇观图》、郭熙的《窠石平远图》和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三件都是艺术史上经典之作,画的都是山水,分别代表南宋、北宋和清代的顶尖水平,然而它们与书房有什么关系?也并不属于书斋山水图一类,该如何解释呢?

展厅中的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IC photo 供图)

展厅内的北宋郭熙作品《窠石平远图》(张雷 摄)

它们在书房中完成,是输入与输出的闭环中的一个结果,又在后世的书房中被把玩欣赏,成为书房中的重要收藏,这本身就与书房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除此之外,文人钟爱山水,在书房里挂山水画,就像是将这个空间打造成一个小型的微缩景观;有时桌案上还会出现大理石纹饰山水的砚屏,再加上小的把玩石,桌面又成了一个小的自然微缩景观;再放眼到庭院,假山赏石、亭台池水,又是再放大一号的自然山水微缩景观。就这样,一层一层,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铺满了向往的“人造山水”,坐在屋舍内,只能在一方案几上俯仰宇宙,想象着放浪形骸于天地,将自己的风骨寄托于自然。

这时再看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就不一样了。他在长跋开篇就提到郭河阳(郭熙)的画论,认为画山最高的境界就是可望、可游、可居,而他自己纵横南北水陆,游走于各地山川大河之间,看尽了天下的山山水水,既不需要参照画谱,也不用拿前人作品当典范。看山画山,看水画水,没有帝王、官宦和大多数文人的束缚,不用只是坐在案前想象着天地,而是就在自然中作画,不再有空间和物质的要求,书房在他这里变成了一个理想的概念,无处不是书房。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
中国人的理想书房

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本期更多精彩

| 封面故事 |
  • “山光满几”:中国书房的空间哲学(薛芃)

  • 专访尹吉男:文人书房的功能维度薛芃

  • 从《潇湘奇观图》看书斋山水(薛

  • 《陋室铭》与书法名篇(张星云)

  • 一间理想书房中的清赏瓷器(艾江涛

  • 金石收藏,何时成为了书房的重要陈列?(张星云

  • 案头典籍,由五经萃室开始观看(陈璐)

  • 笔墨纸砚:乾隆的文房之趣(艾江涛)
| 社会 |
  • 调查:“三和大神”去哪里了?王珊 陈银霞

  • 调查:一个“北漂”未婚妈妈的抚养权争夺战(吴丽玮)

| 经济 |

  • 市场分析:美国的通胀为什么降不下来?(谢九

| 文化 |

  • 文化:重看《旧地重游》(苗炜

  • 文化:主要是活着(肖楚舟)

  • 话题:英国内阁的牛津密友圈(李孟苏

  • 电影:如何体面地面对衰老与死亡?(卡生

  • 文史:再立缴书严限(卜键

  • 书评:明代的王朝式城市主义(维舟)

| 专栏 |

  • 邢海洋:长江大旱的启示

  • 苗千:火星探索的新发现

  • 张斌:运动哲学之王跑得最快

  • 宋晓军:两句话与“军改”的逻辑起点

  • 袁越:滴血验癌又靠谱了?

  •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本周新刊

中国人的理想书房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意向对象:从实质性的理解到现象学的理解冬樱与海鸥的恋歌!大理12月份的限定美好,藏着“中国最早的春天”《漫画故宫》——横跨数万年的中华文明史,给孩子看一个“活”起来的故宫!三场跨年国际大展,带你追忆时装的光彩年华零嘴这个富豪镇,隐藏着中国鞋王秘密81岁奶奶每天制笔8小时,藏着中国经济的什么秘密?《奇迹男孩》:父母的情绪,藏着孩子的未来今年绝不能错过的梵克雅宝大展,为什么一定要看?凌晨4点亚洲最大医院,藏着最残忍的真相!上海规划馆里,藏着几个关于房价的秘密2023《故宫日历》来了,浓缩在日历上的故宫书画院拯救欧洲冬天的中国县城,藏着好几家全球第一的企业“神品”惊现故宫大展!西川:北宋山水画家中,他的观念性最强你的家里,藏着孩子20年后的模样被誉为“中国最美日历”!《故宫日历 · 2023年》为您打开“故宫宝藏”,一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机场一家人发生“意外”,竟惹几十万网友羡慕: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三本毕业、央视辞职、年入千万……她的身上,藏着普通孩子人生逆袭的“三件宝”你的嘴里,藏着你一生的风水中国诗书画里,藏了多少中国人的精神气韵?「书房」呈现的中国人最理想精神场所,正在城乡街头延续……破纪录100度高温,Revere Beach洗海澡看沙雕小小一双,承载着中国人家的味道央视大型故宫纪录片《故宫100》,全四季100集,每一集都精彩!在美国183.精神专家,在哪找不输巴哈马!安省这个遗珠海滩,藏着惊艳的湖水!汽车 | 理想换代“不理想”:理想ONE停产争议背后,车型焦虑何处解?最近俄乌战况如何?乌克兰人在收复理想汽车:理想 L8 既是理想 ONE 的换代,也是L 系列正式推出的第二款产品连避孕套也卖不动了,背后藏着中国社会的隐秘变化南非2022(3)Sausage Tree 私人營地safari(上)一份当代年轻人报告,藏着多少信号今日聚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胜利?一次重大战役,藏着三大秘密……这个被官媒力挺的“企业节”,藏着中小企业的未来?看!这些沙画里藏着中国式浪漫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