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娃分离的 135 天
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养育,你有和孩子分开过吗?和孩子分开的你是什么感受呢?
一起来听听丁香妈妈星球的妈妈 @看看大世界 的故事吧。
与娃的第一次分别,长达 135 天。
终于要结束了。
和娃分开的第一个月
从最开始的放飞自我,潇洒的二人世界,到逐渐有些百无聊赖,再到最后的追悔莫及,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生而不养」对母亲和小孩都是莫大的伤害。
腱鞘炎,1 岁之前从来没有睡过整觉,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 5 小时,亲喂到 1 岁 9 个月,即便感冒了也要戴着口罩带睡,从决定成为妈妈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看到娃健康快乐,一切又是那么值得。
但妈妈啊,也有想要透气的时候。
快满 2 岁时,接到了贝贝弟弟同往三亚过冬的邀约(由两个外婆照顾),于是提前实施了断奶计划,也逐步跟娃沟通就分别一个月。一切都是那么顺利。陪娃在三亚安顿了一周后,连分别时都只是抱了抱和安静地拜拜,没有嚎啕大哭也并非偷偷溜走。小朋友的适应能力的确是超强的。
有过一丝丝的不舍,更多的却是兴奋和雀跃。憋了三年终于可以潇洒走一回了!
然而好景并不长,日子开始变得有些无聊。想到即将错过的这一月的成长,老母亲自然是不甘落后,思想和行动必须跟上。
当跟娃视频时,娃说出「爸爸妈妈赚钱,买跑车」后,就立马到乐高挑一辆,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乐高首拼。之后每每视频几乎都会被娃要求展示。
图片来源:@看看大世界
一入乐高深似海,恰逢此时又有公众号在推线上乐高 STEAM 课程,试听课不仅便宜还有教具送,吭哧吭哧跟了五节课,不仅要做题还要成果展示打卡,天知道我这个物理学渣遭了多大的罪,反复暂停后退重放,才勉强跟上节奏。课是好课,就是对 2 岁的娃来说实在太难,转而买了更适合的磁力片思维课。
图片来源:@看看大世界
一个月时间很快也到了,外婆想回成都弄牙齿,而成都的冬还未过,就拖延了一个多月。
和娃分开四个月
此时的老母亲已经有些许不愿承认的焦虑了,周末一大早,就强制性拖上睡眼朦胧的老父亲到托育中心参加父母课堂,学习儿童的反叛期以及如何应对。
原来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并非我们常识的青春期,而是在 2~3 岁已经出现了,所谓 terrible 2 and horrible 3。如果在此阶段没有建立好沟通的桥梁,那么在青春期时,我们可能已无法走进孩子的世界了。如果我们一味采取权力镇压的方式,孩子就容易变得畏缩,不敢也不愿告诉大人实情;而一味地纵容,又会使孩子变得骄横。
图片来源:@看看大世界
温柔而坚定,贯穿在所有的育儿理念里,但老师给出的三个词却更让我醍醐灌顶 —— 关注、陪伴、理解。这不就正是自己最渴望的童年吗?最基础的却也是最根本的,每天睡前花半小时陪孩子聊聊天,谈谈今天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特别的事或者小进步,平等而交心的沟通。
记得特别羡慕的一个初中同学,她是可以和妈妈互送动漫书或者动漫周边的,谈恋爱也是可以跟妈妈讲的,她们是朋友甚过是母女。这不就是最理想的亲子状态吗?
可是学到了这些,心里就更加忐忑了,在最重要的 2~3 岁,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失约了,这会不会成为他童年的一道伤口。
家里人都认为我想多了,娃跟弟弟玩得特别开心,也不会再每天要求跟爸爸妈妈视频。
可是在回到成都后,弟弟的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宝贝玩了几次之后,娃跟外婆说,「贝贝妈妈好妈妈」。 「摩托艇开好快,宝宝坐前面,贝贝坐旁边,还有贝贝婆婆、贝贝妈妈、贝贝爸爸、外公、外婆」。最后问那你的爸爸妈妈要带上吗,才回答说要。
听到此番转述,难过得掉下泪来。并不是吃醋,我担忧的是,他会不会觉得弟弟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而他只有外公外婆,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他了或者不爱他了。用尽心力去呵护了两年的安全感会否因此而消失殆尽。小朋友的内心都是那样敏感而脆弱,需要那么多那么多的爱与陪伴来浇灌。
坚定要接回孩子的决心
就这样过了四个月,也明里暗里地问过归期,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答复。
疫情不时在各地爆发,异想天开的外婆认为即将开大运会的成都由于戒严会更为安全,打算等大运会结束后才回。然而此时已经看了三个月儿童期刊、学了《正面管教》&《养育男孩》、反复听了《正面管教》讲座、续费了海洋馆年卡并参加线下调研得了一只企鹅公仔的老母亲已经忍无可忍,勒令半个月之内必须把娃带回,否则亲自来接,绝不能让娃成为留守儿童。
图片来源:@看看大世界
娃要回来啦
终于有了准信儿,娃终于要回来了。很紧张。他的喜好变了吗,长高长重了不少还抱得动吗,换个环境又得重新适应吧……开始收拾屋子,希望一切担忧都在见到他的那刻烟消云散吧。
如果时光能倒流,如果早知这次分别会是如此之长,是亿万分肯定不会把娃送走的。
亲子关系这条纽带一旦断掉,就很难再缝合了。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错过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推荐阅读
点击 「阅读原文」
直接参与话题发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