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的选择与管理,要点一文get!2024欧美亚拉四学会专家共识发布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房颤消融已成为治疗最常见心律失常的循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和技术进步导致房颤导管或外科消融领域的格局迅速变化,在2017年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更新的七年后,4月8日,欧洲心律协会、心律学会、亚太心律学会以及拉丁美洲心律学会(EHRA /HRS /APHRS /LAHRS)对该专家共识再次更新,结合当前证据,对考虑或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患者的选择和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医脉通就共识重点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1.定义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导致无效的心房收缩。临床房颤的诊断需要心电图(ECG)追踪记录心律。
房颤的心电图特征包括:
√体表心电图没有明显P波;
√不规律心房活动,心房周期长度通常<200 ms;
√“绝对”不等的R-R间期[当房室传导未受损时]。
通常房颤发作被定义为具有房颤心电图特征的心律失常,并在心电图记录中持续至少30 s(或12导联心电图的持续时间)。虽然在既往发表的共识声明中已经使用了30 s的持续时间,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房颤的持续时间与临床上有意义的结果或病理生理过程无关。
持续30 s的房颤发作持续时间是在非侵入性间歇性心律监测时代定义的,当应用于连续心律监测(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植入式心脏监护仪[ICM]或可穿戴设备[如ECG跟踪智能手表])时,其相关性尚不清楚。
2.分类
根据对房颤发作时间和持续性的临床评估,将房颤大致分为四种临床类型:
①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发作时间超过30 s,但在发病7 d内自发或经干预后终止;
√早期阵发性房颤:房颤持续发作时间超过30 s,但在发作后24h内自发或干预后终止;
②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发作时间超过7d但<1年;
√早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d但<3个月;
③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的持续性房颤,需要接受节律控制治疗;
④永久性房颤:已做出治疗决定不再恢复窦性心律(SR)的房颤。
值得注意的是,永久性房颤代表了患者和医生的治疗态度,而非房颤任何固有病理生理属性。
3.病理生理机制
图1 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
注:APD,动作电位持续时间;CV,传导速度;DADs,延迟后去极化;EADs,早期后去极化;RP,不应期;RyR,兰尼碱受体;肌浆/内质网Ca²⁺-ATP酶。
4.解剖学
图2 典型肺静脉(PV)结构和常见变异
图3 A:房间隔解剖及最佳穿刺部位(以支具为界),虚线区域的黑色箭头表示SVC与右侧PV之间充满心外脂肪组织的心房壁内折沟;B-典型的室间隔穿支前的心内回声图
注:IVC,下腔静脉;LIVP,左下肺静脉;LSVP,左上肺静脉;RIVP,右下肺静脉;RSVP,右上肺静脉;SVC,上腔静脉。
1.导管消融适应证
注:HF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图4 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出现房颤相关症状时,建议导管消融
注:ADD,抗心律失常药物;AF,房颤。
2.房颤危险因素及术前处理
注:DOAC,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图5 考虑或接受房颤消融的患者房颤预防的危险因素和各自的目标——HEAD2TOES方案
注:绿色-已确定的证据;橙色-发展中的证据。AF,房颤;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BMI,体重指数;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HbA1c,糖化血红蛋白;HTN,高血压。
3.手术管理和技术
注:ACT,活化凝血时间
4.消融策略
注:PVI,肺静脉隔离;MRI,磁共振成像。
5.术后管理
注:VKA,维生素K拮抗剂
6.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并发症
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死亡(0.05%-0.1%)、心房食管瘘(0.02%-0.1%)、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事件(0.15%-0.5%)、心包填塞(0.4%-1.3%)、严重肺静脉狭窄(0-0.5%)、永久性膈神经麻痹(0.08%-0.1%)、血管并发症(1%-4%)以及无症状急性脑损伤(5%-30%)。
图6 心房食管瘘的预防、临床表现、审查和治疗
注:CF,接触力;CT,计算机断层扫描;ICE,心腔内超声心动图;LGE,晚期钆增强;MRI,磁共振成像;PPI,质子泵抑制剂;RF,射频;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图7 消融术后TIA/卒中的预防、临床表现、审查和治疗
注:ACT,活化凝血时间;OAC,口服抗凝剂;TSP,房间隔穿刺。
图8 围手术期心包填塞的预防、临床表现、审查和治疗
注:TE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经胸超声心动图。
图9 膈神经麻痹的预防、临床表现、审查和治疗
注: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PV,肺静脉;w/wo,有或没有。
7.外科和杂交房颤消融
备注:
附表1 不同建议类别及相应定义
附表2 不同类型证据的分类和标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