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越优秀越焦虑的大学生,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要完了”?

越优秀越焦虑的大学生,为什么总觉得自己“要完了”?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焦虑是伴随着选择和生存而存在的,与其试图寻找没有焦虑的状态,不如学会与焦虑和解,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点。


文 | 吴淑斌

穆婷最近一次失眠到深夜是在周二晚上,原因是第二天的英语课会随机抽取同学上台演讲。这次演讲将计入平时成绩,她提前做了准备,还设计了一份PPT,但她依然为此担心,“如果我讲得不好呢?我的英语有口音,老师会给我打低分吗?会影响这门课的期末成绩吗?”穆婷彻底收不住自己的念头,甚至已经想到,英语成绩可能会影响自己一直担心的保研,到时是该选择考研,还是咬咬牙花钱出国留学?
她是浙江一所“211”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学生,按理说,这已经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学校,但穆婷依然对未来有无限的迷茫和焦虑。她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辅修课、社团活动、科研项目上,这是为了上几道保险,“总怕真正要找工作或保研时,手上的筹码不够,那我就完了”。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剧照
焦虑如今普遍地存在于社会中。学业、求职、工作、婚恋、育儿,所有事情都能成为焦虑的对象。在互联网上搜索,会发现各种教人克服焦虑、战胜焦虑的方法。《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的数据显示,在成年人群中,青年为抑郁、焦虑的高风险群体,其中18~24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觉得,如今人们面临的是“现代性焦虑”:人因为身边有许多选择,甚至为“存在”本身而焦虑。他告诉本刊,“80后”“90后”的父母生活在集体叙事中,强调的是义务、责任,个体需要做出的选择很少。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主流叙事强调个人感受、个体权利和个体尊严,“读书到什么程度、结不结婚、做这份工作还是那份,都成了可选项。做出选择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各种不同的后果”。王小伟担任过本科新生的班主任,刚满18岁的学生们常常来找他交谈,“有人是为一次具体的考试而焦虑,也有人会为自己‘存在的意义’而焦虑,担心找不到人生的价值”。

王小伟《日常的深处》 

年轻人更焦虑了,这不是存在于中国的独特现象。独立慈善组织“健康基金会”(Health Foundation Charity)一项覆盖18个国家的三年调研项目显示,18~24岁的年轻人出现抑郁、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比重比其他年龄段更高。一种流行的解释是,年轻人被“直升机育儿”式的父母娇惯,导致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更差。但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社会学家丽莎·史托希辛认为,这种说法对年轻人不公平,因为他们的社会处境确实比前几代人更艰难,尤其是在就业前景方面。
她在著作《新社会》里写道:“人们一直期望每一代人都会比前一代做得更好,情况不一定如此。Z世代(指出生于1995~2010年之间的人)是有史以来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成功之路也不太清晰,在2008年的经济大衰退后,很多人不得不从事一些毫无前景的工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如果觉得没有出路,那就会产生焦虑。”
其实,焦虑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是一种进化的优势,能让人停下来审视周遭的危险。在远古时代,当大脑认为周围环境存在威胁人生存的因素时,就会触发身体的焦虑警报,激发人的防御反应,以逃跑、战斗等方式减少威胁。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当焦虑严重到使人停滞不前、陷入困境时,就成了需要重视的问题。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是个过度焦虑的人,可以参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爱丽丝·博伊斯提出的几种情况。博伊斯认为,过度焦虑的人会出现几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反刍”,在脑海里反复回想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并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认为这样能促使自己做得更好,反刍思维和焦虑会形成循环;“担忧”,时刻对还没发生的未来之事感到烦恼,即使它并没有变糟糕的迹象;“非此即彼”思维,看待事情时没有“中间值”,认为自己一定要随时随地表现得无懈可击,否则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你可能会发现,身边有人似乎天生更乐观,不容易焦虑。这和一个人的“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能力有关,自我觉察能力弱的人更有“钝感力”,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并不敏感,甚至可能过了好几天才意识到,“哦!我这是在生气/嫉妒”。与之相对的是自我觉察能力敏锐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信号很敏感,随时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动,就像穆婷会迅速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为了第二天的演讲而担忧(表现为失眠),这种感知有可能反过来加深她的焦虑。

欢乐颂》剧照
不要试图寻找一种“不焦虑”的状态,因为焦虑与人的选择和生存相伴随。不如学会一些小的技巧,让自己能和焦虑共处。王小伟给学生的建议是,多去关注生活中日常的部分,比如每天花点时间投入地坐在墙根下晒太阳、观察自己养的花和鱼的长势,“这些不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它是构成我们生活非常坚实的基础。一个人不能时刻向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不断质问自己:‘我能不能做好某件事?’总想雕刻自己、改造自己,是个巨大的风险。一个好的办法是通过日常的细节,把注意力指向外部,建立起对外的爱欲。”这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很适合自我觉察能力过于敏锐的人使用。
行为治疗师还会建议采用“暴露疗法”(exposure therapy),让焦虑的人直接接触他们担心的事情,来获得纠正性体验(否定想象中的威胁)。我们的大脑发出焦虑警报时,身体会做出一些逃避性的“安全行为”来防御,比如,有人担忧当众发言会被嘲笑,就会选择保持沉默;担忧飞机失事时,就会选择不坐飞机。这些安全行为可以在短期内减少焦虑,但从长远来看,它会让大脑误以为我们所规避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强化这种焦虑,妨碍我们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使用“暴露疗法”的治疗师会鼓励一个担忧飞机失事的人每周乘坐一次飞机,起初,焦虑会像洪水一样席卷而来,但乘坐的次数越多,被治疗者的恐惧会越来越轻,直至消失。

《起跑线》剧照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还提出一种“基于真相的治疗法”。伯恩斯认为,人的许多焦虑和恐惧源于不切实际的想法,当人陷入不安时,会对这种危险的感觉深信不疑,例如一个感到焦虑的人会在心里想,“我一定面临着某种危险”。“基于真相的治疗法”建议人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收集证据或是做实验来检测自己的消极想法,看看这些想法是否不合逻辑。一个害怕飞机失事的人通过查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安全报告,就会发现空难概率不到百万分之二,一个人每天搭乘飞机旅行,需要461年才能遭遇至少一次致命死亡事故。此时,焦虑的人就会发现,“我的感受会骗人,糟糕的事情原来并不会发生”。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张核子回应“张姗姗”身份,称自己“农村出身,大学靠做家教赚100多万”(古詩英譯)京都元夕 – (金代)元好問澳人彻底崩溃了!每月3万人吃不上饭,零售业也要完了...纽大社会心理学教授: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焦虑的一代”得了癌症总觉得很累不想动?医生告诉您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加拿大要完了!特鲁多年薪又涨了,达到这个数!民众崩溃了:强烈反对加薪!我们都活不下去了...乌龙!华男专门到人少的地方买房 在屋里做这行准备发财 结果自己把自己“举报”了【长篇小说】县委副书记(057):县电视台采访罗成谢谢鱼子酱!每次洗头都觉得自己是贵妇,头发又香又滑~“8大道福建社区特有现象导致!他们觉得自己很酷,欺软怕硬专挑弱势华人打…”大模型会自己“盗图”?这些坑OpenAI已经踩过了闰年是不祥之年?QS排名大变,PSW政策动荡,这届英国留子“要疯了”?“买房是富人的‘权利’”!80%的加拿大人觉得自己买不起房娃从学校带了一个礼物送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开眼了!滑铁卢大学一则招聘让全网炸锅!网友愤怒抵制:快跑!加拿大要完了!都说乳腺癌治愈率高,为什么总听到明星因它去世?男朋友,为什么总也记不住我说的话?900年前,文坛“顶流”的奢侈生活里为什么总有“龙团凤饼”?渡十娘|现在的大学生,为何幼稚得像个孩子?快30岁还觉得自己像小孩?成不成熟其实要看这一点觉得自己有讨好型人格,怎么办?为什么父母越不讲道理,孩子反而越优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答案为什么最焦虑的是中产?感到抑郁或焦虑,可能是你太强求自己“要快乐”了深夜焦虑的CEO看点什么? |【经纬低调分享】[日签] 不要看见别人发光,就觉得自己暗淡为什么总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敌意?俞敏洪:越来越优秀的7条建议美国社会心理学教授:手机里泡大的孩子们,终于把自己熬成了“焦虑的一代”滑铁卢大学一则招聘让全网炸锅!网友愤怒抵制:快跑,加拿大要完了怎样让人觉得自己是个能担当大任的人笑談國之怪現況 50 為人民服務跑日本抄底LV,新中产又觉得自己行了我不敢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