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到底有多美???
▎世界屋脊入苍穹,灵塔禅灯净土芳。
好家伙了,家人们,唐唐我哪怕纵览中华大地,领略过不少秀美山川,但还是会被西藏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吸引住。
西藏简直美得冲上过热搜不知道多少次了!如果你去上个厕所,都要小心,小心错过美景环绕,更要注意别美得忘了自己是来上厕所的!
(素材来源于微博@渣浪)
有人说这是披上了某书滤镜,或者是整的特效,那其实换个角度看,效果也大差不差。
(素材来源于微博@YOUYU旅行)
唐唐就来带大伙看看,海拔最高,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西藏,到底有多美!
提起西藏,人们的印象往往都是雪域高原,终年的积雪。西藏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世界上除了北极、南极,还有被称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素材来源于微博@西藏旅游杂志社)
即便如此,不少朋友都把西藏当作疫情后第一个要去、甚至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地方。高原反应,阻挡不了各路伙伴想要去朝圣的心。
高原雪山,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光,要说雪山其实千千万,唯独有几座西藏的雪山,却能脱颖而出。来来来,唐唐地理课堂开课了。
珠峰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次说点不一样的。
在世界之轴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上,有一座遗世独立,高耸伟岸的奇峰——冈仁波齐,它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不少宗教记载中的神山和“世界中心”。
每当初升的阳光照耀在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山体便会透出金光。而当光线角度切换,又会是一座雪白的金字塔。无数人尝试攀越征服,却极少有人能够登顶。
坊间传闻,1999年,有几位外国登山爱好者来到此地,未曾听取当地人劝告执意登山,随后一两年时间里,这几位登山爱好者却因为身体加速衰老而相继离世,被记载成“冈仁波齐1999神秘事件”。
无论事情是否像传说那样令人汗毛直立,但冈仁波齐的神秘雄伟依然吸引着游人们,在每年4-6月、9-10月的时候,来一睹神山真容。
当然,还有“新晋网红神山”的萨普神山,被称作“人间的起点,天堂的阶梯”。
(素材来源于抖音@赵小七的旅行日记)
而且如果你想看到萨普神山的全貌,哪怕有条件到达,还得看天气情况。搞不好你人到了,天公不作美,云雾缭绕啥都看不见,得天气放晴些许,才能欣赏到冰峰雪顶的巍峨。
在西藏,湖泊被称作“措”,去观湖的旅程,被人们趣称为“一措再措”。
西藏的湖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距离天空更近,西藏的湖泊蓝得都特别不一般。
和天空无缝衔接,又和大地难舍难分。像是天空照的镜子,更像是镜子里的天空。
纳木措,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有“天湖”的美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相传,西藏喇嘛能够通过观湖水的灵异之相,预测占卜。
而如果要说从众多“措”里面选一个,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措,是真的值得你去“措”下去。虽然你看着湖泊一马平川,但这里的海拔真的很高!
(素材来源于抖音@健行 旅行先森)
倘若你游览观光的时候,足够幸运的话,你还可以看见,在湖边的矮草地上生活着的高原精灵——藏羚羊。
比起大城市的喧扰、繁华,西藏的街道上,更多的是让人平下心,感受属于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想必哪怕没有到过西藏,你也一定忘不了中学课本里的布达拉宫。
这座建国后就被当作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宫殿,距今都有1300多年的历史。
(素材来源于微博@问天)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此宫殿,甚是繁华。
现如今,布达拉宫已有上万种壁画、雕塑、唐卡、经文、金银珠宝,凡是你能想得到的,关于西藏的一切,布达拉宫里都有。
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孜珠寺,距今都有3000多年的历史。孜珠寺最独特的地方,还在于它至今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的苯教神舞的技艺。
(素材来源于微博@摄影师静言)
很多人进入西藏,除了常规的途径之外,还会选择来一次“试炼”,做一名背包客(这个一定得量力而行,切不可一时脑热就上!)
背包客愿意骑着摩托、自行车甚至徒步前往西藏拉萨,用脚丈量人生,来一场和自己的身体、灵魂的对话和交流。
进藏公路上,骑行者留下的背影,一直都是西藏独有的风景线之一。
不过前些年,游客大量涌入西藏,很多不文明行为,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小的伤害。
(素材来源于抖音@正观新闻)
咱就是说,到西藏来是来感受西藏的美的,有些游客倒好,干净了自己,玷污了这片土地、亵渎了西藏的神圣!
唐唐温馨提示,西藏的风景再美,想要前往的小伙伴们,也得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出发前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不然遭遇严重的高原反应可就得不偿失了!
来西藏的理由千千万,说得高深点是找寻自我,实现梦想,有的人会把西藏之旅当做开启自己人生新的起点,探索自己心理和身体的无限可能。
当然,也有不少叛逆离家出走、失恋离婚、不知人生之路该如何继续的迷离灵魂,想要来寻求精神信仰的治愈和指引。
希望疫情能早点过去,咱们才有机会可以到全国各地旅游。
西藏这片净土,既是心灵的故乡,更是让人向往的远方。喜欢它的同时,别忘了保护好它,这样它的美才能够长存于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