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张军:经济学上的中国之谜——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可以同时为相反观点提供证据

张军:经济学上的中国之谜——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可以同时为相反观点提供证据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载自:New Economist

张军资料图。作者张军系经济学资深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专栏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问题,由上海市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供稿,将在澎湃新闻陆续刊发。


张军: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可以同时为相反观点提供证据


很难再找到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人们对它的经济表现会有近乎截然相反的评价。即便它的经济发展被一些经济学家作为成功的典范而倍加夸赞,另外一些人对它的批评和怀疑却从来没有改变。西方学术界(包括它的媒体)对它的叙事大多数时候都是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尽管有些时候也会倒向其中的一边。


直到20年前,多数学者还在为试图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而纷纷构造理论,而这些年来不少人的看法已经改变,认为中国已有的经济成功不过是技术模仿的结果。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活动和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头十年,但尊重这一事实依然无法反驳以下事实,即模仿本身就是成功的重要标志。世界上大多数低收入国家没有能够靠模仿而成功。批评中国至今尚未拥有少数关键技术,甚至多数技术是用市场规模的诱惑换来的,被认为有吹毛求疵之虞。难道商业的成功不正是技术成功的最好见证吗?


中国无疑在经济发展中成功使用了大多数来自西方的原创技术,但单单这一点无法让我们弄清楚中国为什么能够在现有的技术上实现快速的升级和迭代。中国在5G、新能源、锂电池和EV、人工智能、AI等商业领域无疑站到了世界的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正如萨默斯曾经说的那样,一个人均收入只有美国四分之一的国家如何能做到拥有数量如此众多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


去年金刻羽出版了自己的新书《New China Playbook: Beyond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中国的新玩法:超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这位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年轻华人经济学家看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实在太深了,由于理解中国的方式过于政治化以至于几乎无法认识到中国其实是个真正有创新的了不起的国家。说来也巧,也在去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华裔经济学家黄亚生出版了新著《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AST》(“东方”的兴衰)。他基于中国国家历史的观察得出结论说,除非能突破现有的国家模式,否则中国历史上的兴衰现象可能重演。他的理由简单地说就是,难以克服的国家传统不可能允许创新活动不受控制。总体上他对中国的批评相当尖锐。在他看来,中国在经济上的成功不过是因为改头换面地使用了西方发明的技术。


中国能同时为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提供证据,这确实不同寻常。一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和基础的领域,中国依然保留着大型国有企业,国家实施的产业政策范围广泛,这成为那些指责中国经济低效率、资本错配和金融扭曲问题的经济学家信手拈来的证据;而另一方面,那些观察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与超强竞争力的经济学家,则把私人企业部门的创新活力置于政治精英的商业模式之下。正如瑞士提供的全球精英质量指数(EQx)数据集所反映的那样,中国在过去几十年成功地管制了政府的寻租行为,同时留下了巨大的私人经济活动的空间。该指数连续多年显示,以商业价值创造来衡量的中国政治精英体系的质量远高于具有相同人均GDP的国家,并与许多欧盟先进国家相当,而这些国家的人均GDP是中国的三倍。多数时候,很多分析人士对来自上层政府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的文本持批评态度,但也不乏研究者指出,那些文本的格式也许过于老套,极有可能掩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与政策创新空间,而民间企业往往更受益于这一创新空间。


的确,在批评者的眼中,中国体制的“问题”太显而易见:强大的政府官僚体系,在基础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不够发达的金融,难以整合的市场等等,而且宏观经济上的结构不平衡长期存在,这些势必制约经济的增长,而另一方面,这些年中国在数字经济和诸多复杂技术产品制造领域却又保持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和快速迭代的势头,推动着经济增长。从正统经济学的眼光来看,这两者不会同时存在。


但是中国的很多现象又并非如表面那般简单。中国太大了,加上它悠长的历史和儒家文化传统,它的国家体制的确相当复杂,具有很强的惯性。可以说,它既集中又分散,既僵化又富有弹性,既刻板又可改革,既有控制,又有自主和创新。中国的政府拥有强大的动员、组织和协调能力,但不可否认过去几十年大多数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又主要是由市场主导其方向的。这就是“中国之谜”。所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可能完全在脱离国家体制的前提下说清楚。


比如说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就是,它到底是产业政策扶持的结果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最近海内外人士又在中国国产电动车的出口竞争力问题上意见发生了分歧。这些年,中国在新能源车和锂电池等领域的迅速崛起,竞争力领先日本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批评者认为这正是中国长期实施补贴政策的结果,而辩护者则认为国内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才是中国在“新三件”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补贴与竞争在中国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要理解这一点,需要经济学家更多地去研究中国的政府体制和经济高度分割化的特征。少数技术成功的企业要能够推动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必须克服巨大的投入门槛。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这需要获得来自发达的金融与资本市场的配合与支持。即便这样,企业仍然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实现有效的规模和竞争力。由于固定成本巨大,最初阶段的补贴在任何国家都是合理的,区别在于,在中国,愿意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补贴和设立投资引导基金的地方政府数量众多,从而巨大的固定成本被迅速分摊,加速了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速度。


因此,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一旦新兴行业被鼓励,相对欧美模式,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和更大的产能形成。这些产能被分割在各地,相互独立,市场高度竞争。坦率地说,中国很难形成类似美国那样少数巨头企业垄断市场份额的现象。受益于完备的产业分工生态体系,中国企业从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中获得了竞争力的来源。你可以说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固有的行政分割结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经济分割化又常作为中国经济的软肋而饱受经济学家的批评。


看来,在对待这些问题上,超越已有固定的分析范式是非常必要的,不然难以跟国家的历史与文化更贴近。事实上,中国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强调自下而上的重要性的,这受到了诸如“无为而治”之类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过分关注政治体制的严谨性,有可能只看得到顶层的政策设计,而掩盖了更宏大的分散而又竞争的自主格局。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家体制底层的自我管理要素始终存在。国家能力(以自上而下、深思熟虑的政策为表征),必须同微观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相平衡,而后者表现为自下而上的和看上去分散而无序的样态。


某种意义上,政府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与市场上的创业精神可能是两个共存的对立面,但对学者而言,只有对控制和自主如何在一个国家体制下做到协同做恰如其分的分析,我们才能对当下经济中存在的任何亮点、弱点和所需要深化的经济改革的方向做更好的检视,尤其是要让改革议程可以落地见效,这样的分析方式和视野更是必要的。


当然,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看到的,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就是在这种类似于双螺旋的结构中实现进步的,尽管也有磕磕绊绊。回到本文的主题,这或许是它可以同时为截然相反的观点提供证据的根本原因所在。


张军教授,1963年生,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他于2006年和2014年分别入选“CJ学者”教授和国家“WR计划”领军人才。他是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第八届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理论经济学联席召集人。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他是中共复旦大学第十五届党委委员,还兼任第十一届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暨社科与管理学部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经济学教指委副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新开发银行(金砖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第三届广东省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咨询研究员等。曾获国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和第六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于2009年获得“复旦大学校长奖”。于2015年被授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军教授于199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1995年间分别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和“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US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China)提供的奖学金并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和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曾在伦敦经济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联合国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UNU-WIDER)、加拿大皇后大学和耶鲁大学等从事研究工作。

张军教授还是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28所学校的校聘教授,还曾是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全南国立大学以及日本青山学院的“讲座教授”,是韩国Uiduk大学的聘任研究教授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澳门大学经济系的访问教授。自2002-2009年间还曾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ASM)的EMBA和IMBA的课程教授。

张军教授已经在包括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The World Economy、Economic Modelling、China Economic Review、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Economic Systems等以及《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约两百篇研究中国经济的论文。他近年来还出版了《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当代中国经济学家文库·张军卷)(2010)、《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2010)、《张军自选集》(2013)、Unfinished Reforms in the Chinese Economy(2013)、《中国经济再廿年》(2014)、《登顶比赛: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机制》(2016)、End of Hyper-Growth in China(2016)以及《顶级对话》(2017)、《危机、改革与转型》(2018)和《深圳奇迹》(2019)和《改变中国》等著作。

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是第二届蒋学模经济学奖(2002)和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2010)的获得者,也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青年教师研究奖(1998)的获得者。他的研究论文还先后荣膺《中国金融评论》颁发的年度最佳论文一等奖(2008)和英国Journal of Chinese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颁发的最佳论文奖(JCBES Best Paper,2015)。2015年10月,他因在中国过渡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贡献,与林毅夫、樊纲一起荣获第七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8年1月,他与朱天合作的英文论文还获得美国比较经济学会(ACES)颁发的最佳论文奖“伯格森奖(Bergson Prize)”。根据2019年3月发表的《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的浅析》(王树森、李钢)的统计,张军教授位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类高频被引文献第一作者被引频次总量第二名。他的研究成果在Google Scholar的引用次数已经超过10000次,在大陆工作的经济学家中名列前茅。

张军教授的研究工作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他于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经济学家》,并与林毅夫、周其仁、周小川等入选凤凰网评选的“影响新中国六十年”的第三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向地方和中央政府积极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爱达·魔都号”总设计师陈刚:为什么中国要造大型邮轮?美国移民申请者必看:经济担保只需提供近一年的?大帅哥·裴德荣:经济学还有很多谬误为什么经济学预测不靠谱?以及热力学在经济上的应用华为相关人士辟谣P70预售,苹果或用百度人工智能,通义千问可处理千万字文档,微信回应朋友圈横线,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闻!央视最帅男主持复出,依旧少年!最火时为还债辞职,如今61岁再出发金融行业 | 零售业务替代数据初探——为银行找数据系列(二)清明节 | 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又不爽爽快快地死?“你不能只有胜选了才爱你的国家”!拜登2024国情咨文演讲金山办公——为如何务实地拥抱AI打了一个样美国经济能否笑到最后? | 经济学人社论金融行业 | 商业银行替代数据应用综述——为银行找数据系列(一)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在课堂发言,聊个心理学上颠覆你认知的原因摔死孩子的母亲,可以同情绝不能共情脱北者——为什么有人又回去了?“千里约P” 纽约华男开车8小时为与14岁女孩发生性关系,被判25年买入极少量spy 3/28的call晚讯|为什么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疫苗?5月10日医药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近29亿元,药明康德、川宁生物、三博脑科靠前【再品桂香】数据岗,为什么中国留学生拼不过印度人?直播预告:好的经济学,会烛照社会前进的方向——5月25日,请刘业进、张是之为我们聊聊“奥派经济学”为什么中国会出现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上影节 · 科幻电影周|人工智能:一面人类反观自我的镜子应该等一下再买进仓位的,但是仓位极小,属试探性的。为什么中国的军工看起来这么土?为什么中国经销商要“逼宫”保时捷?老师我可以用AI降重吗?AI降重的效果好吗?老师:可以是可以,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博士,为什么不懂经济学?越南難民船‘’东安号‘’习近平会见斯里兰卡总理古纳瓦德纳,重点提及这些领域合作为什么中国脑梗越来越多,美国却在减少?医生:主要原因有这3点为什么中美两国舆论, 同时把矛头对准了“文科生”?为什么中国家长越来越愿意送子女出国读书了?你会去买“老破小”吗:为什么中国房屋寿命只有30年?十问“网红经济”:经济学视角下的网红经济与产品竞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