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5年后,高校教师会不会面临裁员风险?

5年后,高校教师会不会面临裁员风险?

公众号新闻

观点:秋叶大叔丨 ID:qiuyedashu
责编:小新
排版:萌萌

最近,我们个人品牌 IP 营的老师们聊到一个话题:

因为少子化趋势,教师岗位未来可能面临至少 20%-30%比例的裁员。

我国专任教师总数已经超过 1800 万,也就是说可能会有 300~600 万教师面临裁员风险。

我想很多教育行业的人也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和担忧,今天这篇文章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过去 20 年教育行业背后的逻辑,希望对大家未来做职业规划有所启发。

今天这篇文章,看起来基调悲观一点,但其实是依据人口数据和城市化趋势,加上国家的宏观政策变化,我们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测。

隔壁韩国因为出生率下滑,连汉城的高中老师,都在裁减。


早点知道,早点规划,否则等大潮过来,你还没为自己做好准备,后悔就来不及了。

先说结论:

中国教师岗位缩减是肯定的,从小地方的幼儿园,小学开始压缩,慢慢到高校,会逐步回归到一个和社会人口匹配的水平。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是帮普通人有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

也就是说,一个人他想改变出身、跨越阶层,他最可能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让他有机会往上走。

每个阶层看到向上走的希望,这个社会才能相对稳定。

问题是先走到一个好位置的人,只想巩固他们的位置,不希望自己掉下去,甚至还能够再往上走一层。

那他们会怎么办呢?他们会选择去垄断他们能够垄断的好教育资源。

那好的教育资源在哪里呢?往往是能够给别人做个性化服务的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怎么去吸引这些有更好资源的人呢?

他们一定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去挖更好的老师,但他们也要收更高的费用。

更好阶层的人也愿意交更高的费用,因为他知道,自己交得的钱,别人交不起钱,那么他就用钱把别人向上跃迁的这种可能性给买断了。

那么如果大量的普及私立教育,就会带来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最好的教育一定会被最有钱的人买断,他们的孩子受了最好的教育,拿到最好的资源,更有可能垄断未来所有的好机会。

长此以往,这个社会就会变成在中国历史上的门阀。

为什么很多王朝过了 200 年、300 年,就会分崩离析,出现种种问题呢?

本质就是阶层固化了,社会看不到向上流动的通道,等阶级矛盾变得尖锐的时候,就会出现巨大的动荡。

所以在一个比较好的教育体系规划里,私立教育的比重是不应该超过 10%-20%的。

百分之八、九十还是应该提供公立的、普及性的教育。这些教育越是基础层面的,教学水准、质量越应该差不多。

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在公平的起点上,但是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相对公平的环境。

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让普通人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我们教育过去 20 年过于强调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在有一些地方,优质的教学资源几乎都是私立的。

不是 20%是私立的,甚至到了 80%都是私立的。

你想让自己的孩子,用一个比较低的成本上好学校是不可能的。

好学校都是私立的,收的费用很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家长养育成本。

所以上面要拨乱反正,要让大部分私立学校回归公益办学。

限制私立学校(也就是民办教育)发展,大的宏观战略考虑背景就是这个,未来执行的过程中会不会变味,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上面会出这样的政策,有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考虑。


人口规模决定了我们未来需要多少老师。

现在已经有很多文章出来,反复地谈到中国的教师有 1800 万,其实这就是在暗示老师太多了,你们要早做准备。
我们国家从 2018 年到 2022 年这五年,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出生人口快速下跌。


2016 年我们全国生了多少人呢?1786 多万。

然后逐年下滑,到了 2018 年出生的人口还有 1500 万左右,结果到了 2021 年,勉勉强强 1060 万。

今年新生人口规模,搞不好不到 1 千万。

也就是从 1780 万的出生人口,一口气掉到 1000 万以下,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

一下子少了多少人?不是 10%,也不是 20%,是少了 40%的人。

原来的教学资源是按多少人口配置的?

按一年出生 1600 万人配置的,现在不到 1000 万人,老师肯定过剩。

有些人为什么没感觉老师过剩?学校还进不去?

这就看你在人口增加的城市,还是人口流出的城市。

小地方的人口被大城市虹吸了,大城市人口增加,教育资源反而相对不足。

人口虹吸效应跟三个因素有关。

第一,哪里有发展机会,哪里公平,人往哪里走。

小地方没有大城市公平,没有大城市那么多产业政策和机会,也就没有那么高的收入,所以人要往高处走。

第二,哪里社会福利好,人愿意去哪里。

现在只有大城市才能够有足够税收,有资源保障去提供更好的公共福利,像交通、学校、医疗。

人们为了自己的后代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还得到大城市去,跟我们好多家长要送孩子去发达国家移民,是一个道理。

第三,高铁开通以后,强化了人口虹吸效应。

本来以为交通方便了,投资可以到小地方去,带动小地方经济发展。

后来发现是小地方的人移动到大城市更方便了,所以现在大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发展的比较好的城市,吸引了大量三四线人口落户,所以在这些地方的学校,局部教育资源还比较紧张。

在小地方,老师没学生了,只能把学校一级级合并。

合并后老师多了怎么办呢?

只能裁员。


人口压力不是一下子传递的,是一层层传递的。

按目前人口下滑的趋势,小地方的幼儿园、小学马上就能感受到招生压力。

在未来的 5-10 年,很多下面县市的幼儿园、小学,将面临着无生可招的困境。
老师不提前跳槽进好一点的学校,就有失业的风险。

什么时候高中有压力呢?

再过个三年,到了 2025 年,中考分流常态化,中职会分流掉很大一部分人去就读,很多高中招生也有压力。

再往后的高中跟中职分流,高中规模变小了,老师赶紧提前跳到中职。

高中老师不要现在看不起中职,不愿意去中职教书,过 5 年后你可能高攀不上。

这个压力再过三年传递到哪里?

最迟 2028 年,部分高校会出现巨大的招生压力。

有些高校今年已经感受到招生压力了。

现在高校的录取率,名义上都接近 100%了。那以后怎么办呢?

假如以后参加高考的总人数才 800 万人,现在一年能收 1000 万人,那两百万的招生缺口怎么解决?

只有两个方法:

第一面向社会招生。

以后就不搞什么成教、自考,直接高考。

考上了一样的,反正现在就是 200 多分都能读大学,正好让那些招不到生的学校把招生指标用满。

所以大家会看到 50 多岁的人上大学的新闻,以后这是鼓励的。

做成教,自考未来有没有前途,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

第二面向一些不发达国家开放高校招生。

让他们到我们国家学习,不行就给补贴让他们来,其实现在已经就是这样做的,只是规模还不够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国家当然知道这些趋势,肯定要做一些规划,提前排雷。

一方面让一部分高校转职业技术院校,培养职业技能,学一个手艺,让这些人在城市里面能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

另一方面让我们高校提前裁减专业。

裁减什么专业呢?裁减文科专业。

有人说,教育应该既要重视社会学科,也要重视这个自然学科。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先别讲大道理,你要先想一想大量的文科专业怎么来的。

1998 年,当时经济不好,遇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当时国策参事汤敏给朱相提了个建议,高校扩招。

总理一听有道理,从 1999 年开始,就启动了大规模高校扩招、培养人才的进程。

这个延缓就业的招数,当时为啥没有造成大的社会矛盾呢?

因为我们在 2001 年正式加入了 WTO,外贸爆增,各行各业起来了,需要大量的人才。

汤敏参事的建议就为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变成了一个高招。

有了这波时代的红利,在 2000 年到 2003 年,很多民办高校就起来了。

那学校要快速扩张招人,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场地,当时场地好搞,全国到处大兴土木搞大学城。

师资也好办,无非就是先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当老师,后来博士多了就只要博士了。

我是 2002 年进高校的,我进高校就是赶上了扩招的红利,按照教育部给的招生指标规划,我们这个学校当时缺 200 多个老师。

原来整个学校不到 2000 个老师,一下子要进 200 多人,机会就大了。

光进老师也不行,得安排教学计划啊。

高校如果要搞理工科,得有实习的基地,有实验的设备,完成教学计划,要投入成本很大。

你见过有几个学校大量扩招化学、物理、扩大水利、电力、工程专业的?
真是成本高。

什么专业开起来成本最低?文科。

为什么文科专业成本低呢?有个教室,有个机房就行了,机房还能共用。

假如办机械专业,得有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得买教学设备,光买设备的成本都比搞一个文科专业贵好多倍。

所以全国的学校,不管公办的、民办的,都在开性价比高的专业——专业学费收的高,大家又愿意报,听起来还好就业的专业。

的确有些这样的专业真好就业,像计算机、会计,过去 20 年经济发展的这么好,很多行业需要 IT、互联网、财务人才,这不就赶上了吗?

现在呢?IT 行业也到了一个高点,人才也过剩。

像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这样的专业,好多学校早就被教育部公示警告了,要求停止招生。

这些被禁的专业都有一个特点,招生玩概念噱头,真正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教出来的学生不好就业。

所以现在要裁这些专业,这些专业的确大部分都偏文科。

学文科本身没有问题,学社会科学本身没有问题,人就应该文理兼修。

但你要看到过去 20 年,为了缓解就业问题,我们有的专业过度膨胀了。
高校很多文科专业,将来都会面临着用各种方法关门的风险。


高校老师可以怎样做转型准备?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学校会怎样适应生源减少的局面。

先把不好招生的专业先停掉,停掉再慢慢解决相关专业的老师没学生,没课上的问题。

一种是在学校里开展新的教育,比方说搞创业教育,高校双创学院扩大规模,全面普及创业教育,做商业教育。

这可以向印度学习,印度的本科生除了学专业之外,必须读一门课,叫 MBA。
为什么印度的学生到了硅谷很多人当 CEO,中国的不行,没学嘛。

那么老师就得提前去考一个 MBA,或者抓紧研究如何做双创辅导,为自己转型做准备。

有一些学校转型,把地卖掉变成产业园,往高校科技创业的方向走。

那就需要我们老师努力搞出一些硬科技,找人合伙,在高校转型成为科技创业人才,在科研成果转化路上打造中国的斯坦福大学模式。

有些学校会被更厉害的学校兼并,但要在好高校留下,必须能做出科研成果,那这几年高校老师要拼命搞项目发论文出成果,才能保证自己留下的机会变大。

我觉得将来至少有 1/3 高校老师要思考一下,未来高校真的有你的位置吗?

高校老师往往都有自己的专长,非常适合打造个人品牌,我写的《个人品牌打造》系列图书,三本打折后才卖 150.5 块钱,信息量又非常大,看过的人都说好,有技能,有方法,还有创业指南,高校老师提前看看,有备无患。





点击下方关注
每天第一时间看秋叶大叔的思考和分享
↓ ↓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高校教师“大闹”图书馆,还要告男生“性骚扰”?校方回应北京海淀某高校教师工资待遇曝光!一周科研满六天!【友社转发】朱雀剧团的年度大戏开票|我们的爱情再来一次,会不会不一样?裁员风暴席卷硅谷,Meta之后或是谷歌去东南亚读博的高校教师:最末位的选项,“不得不”的选择澳洲又一零售巨头Bunnings面临裁员潮!预计将有300人陷入下岗风波!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一地列为高风险区,两地列为中风险区多伦多学校教师受死亡威胁 学生表示原因是...2022,裁员风暴席卷硅谷​高校教授的自述:我老婆把我从农民变成博士!亲历国美裁员风暴:黄光裕归来18个月,从打鸡血到万人讨薪高校教授上课26年没PPT?原因令人敬佩!211高校教授公然在聊天群中为其女基金项目“打招呼”..……高校教师被同事在水杯中投百草枯,警方已刑拘涉案博士【绝美腰臀比、书香世家、温柔贤惠、教师】Amy Wen,女,香港教育学院,教师,月入1.5万+,88年,高161,广州美国军机侵入海口毛泽东下令打长新冠(Long Covid)的症状与改善裁员风波,职场家庭须知的应对策略【友情转发】大戏开票|我们的爱情再来一次,会不会不一样?细颈瓶前妻评价细颈瓶李峥嵘丨一个有个性的老师会如何改变学生的人生深度好文|三年后,金融业会不会不卷了?高校教授:读博士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两位海外高校教授招收多名 AI 博士!最早秋季入学【立秋】多事之夏过后,还会有多事之秋吗?中美元首会面后,拜登用了一个有趣的词形容这场会面教育随笔(104)高考文言文备考之五一个中年高校教师,选择读马来西亚博士高校招聘看出身:名校毕业生垄断八成美国高校教职Air Yeezy 设计师会让 Moncler 户外鞋款更加热门吗?突发!一高校教学楼坍塌宝宝有痰不会吐咋整?总咽下去会不会影响健康?湖北一高校教师大闹图书馆,怒骂男学生骚扰她,后续来了……寒冬!美国各大厂陷裁员风暴,著名地产公司Redfin狂炒1000人....高校教授坚持26年手写板书,PPT时代的一股清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