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高校教授:读博士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高校教授:读博士的意义,在于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公众号新闻





读博士是生命的转变,固然要做出具体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锻炼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眼光,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脱胎换骨,也就是学会做自己的导师。这是个不短的过程,需要虚心耐心,更需要转型意识,主动摆脱学生心态,自觉地积极培养学者心态。

——李连江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


学生心态

读博是生命的转变,固然要做出具体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锻炼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眼光,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脱胎换骨,也就是学会做自己的导师。这是个不短的过程,需要虚心耐心,更需要转型意识,主动摆脱学生心态,自觉地积极培养学者心态。


学生心态有三个特点。第一,把依赖老师视为常态,遇到难题,不是先竭尽全力自己解决,在尝试突破自己极限的过程中锻炼能力,而是希望老师尽快帮忙。学生心态首先是应试心态。写了论文,做了研究,希望老师打个分,这就是学生心态。


第二,不喜欢老师批评,不喜欢自我批评,也欠缺自我批评的能力。不喜欢批评,喜欢赞扬,是人的本性。“闻过则喜”,是违反人性的修养标准。如同其他高标准严要求,“闻过则喜”,纯属自欺欺人,能做到闻过不迁怒于批评者,就是圣贤。自我批评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最重要的成就事业的能力。心理学研究发现,世人心目中的成功人士,过度自疑的概率较高。过度自疑,是自我批评过头,从健康的追求完美变成了病态的完美主义。盲目自信与过度自疑都是病态,但是,就个人与他人的利益而言,前者危害较大,后者危害较小。
第三,擅于批评他人,不善于批评自己。博士生,尤其是博士候选人,都具备导师的眼光。一旦变成批评者,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充分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点评别人,特别高明,眼界也好,知识面也好,洞察力也好,分析能力也好,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但是,一看自己的东西,神奇的本领就似乎忽然都消失了。善于疑人,不善于疑己。有当他人导师的能力,无做自己导师的心态。


摆脱学生心态,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写博士论文,至少从通过博士资格考试成为博士候选人的第一天开始。写不出来没关系,写不出来才需要写。博士论文是创作出来的。博士生常有的心态是,我先把问题想清楚,文献看完,方法都学会,数据都搞明白,再开始写。天才或许能这样做。中人之材若这样想,可能永远写不出论文。对非天才而言,这样想有自我迷信之嫌。




学会创新


做博士论文研究,目标是学会怎样填补空白,纠正错误,开拓新课题。博士论文总得有点新东西,这个新,并不是你觉得新就新,要整个学界都承认新才算数。创新不可教,但可以在研究实践中自己醒悟。有志于创新,就是有志于超越导师,有志于在自觉的实践中摸索领悟创新之路。


新就是品牌。攻读博士学位是脱胎换骨的挑战,是从学生变为学者,不仅要树立创新意识,还要树立品牌意识,自觉地把自己打造成学术界的品牌,为将来变成名牌奠定基础。




学会疑己


博士生从学生变成学者,需要从疑人转变为疑己。学会用怀疑别人的眼光怀疑自己,学会把批评他人的能力百分之百地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变成自己的导师。鲁迅先生伟大,在于他有勇气也有能力怀疑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培养怀疑、批判的眼光和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李零先生说:“治学之难在于,我们常常分不清我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特别是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孔子也喜欢说‘不知’,但并非真的不知道,而是知道也不告诉你,借以表示不满。”(《丧家狗》)答这三问,靠经验,也靠直觉。这直觉类似猎手对猎物的直觉。猎手的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但清晰知道想找什么,隐约知道到哪里找,大概知道怎样找。导师之为导师,是不仅能回答三问,还能大概判断如何找到答案。


最难的是把怀疑的眼光和能力用在自己身上。怀疑别人不如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批评别人只能增加点虚荣,怀疑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元朝高峰和尚“尝语学者曰:‘今人负一知半解,所以不能了彻此事者,病在甚处?只为坐在不疑之地’”(洪乔祖《高峰原妙禅师语录》卷下)。学法修道如此,做研究也如此,学人必须常处疑地。常处疑地,既疑人,也疑己。疑人,不用学,自家会。疑己才是真功夫。疑己就是高度警觉自己可能犯错。学者最重要的素质不是“自信”,而是“自疑”。稍觉不妥,就起疑;小有疑问,就起大疑。没有自疑,或疑而不问,必犯大错,出硬伤。方法和技术错误,都铁板钉钉,无争辩余地。怀疑自己才对自己有用。




敢于学习


修水库,往往导致逆水到上游繁殖的鱼类灭绝。我猜测,逆水而上,不到出生地不繁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自然选择的机制。以西伯利亚三文鱼为例,在淡水河上游孵化,顺流而下,在海洋生活。成年后逆水而上,挣扎到上游出生地繁殖,一路惊险万状,每一道坎都可能跳不过去,还可能正好跳进踞守等候的饿熊之口。侥幸到达目的地的,自然是强者,完成传种接代的使命,个体生命即告结束。一道道艰难险阻,就是进化机制,个体优胜劣汰,保全物种生生不息。


人类也有知难而进的特点。攻读博士学位,就是知难而上,有几分像20世纪60年代的登月计划——登月,不是因为月球有宝藏。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这个目标能让我们组织并测量我们的最佳能量和技巧。”读博,能让学生组织并测量自己的最佳能力与技巧。


从教师角度看,指导博士生,目的是帮学生突破一道道关卡,达到目标,然而手段是制造一道道关卡。在这个意义上,指导博士生是项自相矛盾的任务。我在系里开设的研究设计课,就是这样一门自相矛盾的课。这门课的特点是:我尽最大努力想出针对每个学生的真话,也尽最大努力以每个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说出真话。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说真话很难,老师说真话更难。老师说真话,首先得有真话可说。真话是真言,老师的真话,就是唐僧的紧箍咒。唐三藏念动真言,孙行者就头疼难忍。话说回来,孙悟空虽然跟菩提祖师学了一身战斗本领,但要成为斗战胜佛,还必须约束滥杀无辜的作恶之心。约束住了,金箍就被观音菩萨收回了,不待苦主“打得粉碎”。


这门课,很难教好,因为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能否开展有建设意义的对话。学生是潜力股,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但缺乏自知,也缺乏自我批评精神。解剖刀锋利,然而刀口一贯向外,针对同学,针对老师,唯独不针对自己。勉强对自己下刀,也是避重就轻,意思意思而已。批判眼光对人不对己,疑人不疑己,是横亘在学生与学者之间的巨大山脉。越是优秀的学生,往往越难打破学生角色的桎梏,越难自己跨越这道险关,因而也就越需要逆耳忠言的外力刺激,甚至需要道破英雄短处的临济断喝。


老师的难处首先是决定是否值得对某个学生说真话,其次是说真话时拿捏轻重。说得轻,无用;说得重,不仅无用,还伤感情。言者觉得是和风细雨,听者可能觉得是暴风骤雨。说真话有多难?恰当说真话有多难?空口说不明白,举例为证。有句真话,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从学生到学者的惊险一跳。另一个版本是:从优秀学生到平庸学者的惊险一跳。都是真话,意思相同,说哪一个,怎样说,是教学艺术。


师生很难对话,因为有代沟。年轻的本质就是过度自信,没有过度自信,就不可能成就伟业。年轻是莫大的优势,但是,有优势就有劣势,有长处必有短处。年轻的劣势莫过于不自知。从不自知到自知,从只知道自己的长项优点到也知道自己的短板缺点,从知道自己的长项优点到把它最优化,从知道自己的短板缺点到把它补到不至于拖后腿的程度,是一道道逆势而上的险关。


老师是过来人,有经验,也就有许多条条框框。在这门课上,时刻遇到教育的悖论。一方面,老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诸多潜力中的最优潜力和最优潜力组合最优化。另一方面,人非神,没有几个老师敢说自己有识破少年英雄短处的巨眼,更没有几个老师敢直言不讳地道破少年英雄的短处。这是师道的真相,也是师道的风险。“从学生到学者的惊险一跳”,有点刺激,基本四平八稳。“从优秀学生到平庸学者的惊险一跳”,很容易引起误会,需要做点说明。新科博士的综合实力是平庸的。平庸是因为经验不足,创新精神和充沛精力的优势被拉平了。


从平庸学者到优秀学者,不是惊险的一跳,是漫长的修炼。经验的积累就是消化各种挫折,精力要尽量保持保护,不惜留下点吝惜时间的名声,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保持终生。研究运气好,得贵人相助,才能从综合实力平庸的新锐学者逐步成长为优秀学者。


优秀学者,综合实力上乘,在学术圈稳居前10%;研究直觉上乘,稳居前5%。天资中上,就可以成为优秀学者。从优秀到杰出,天分占七成,运气占三成。从杰出到伟大,天分占九成,运气占一成。

惊险,有惊,有险。有险,就不可避免有人遇险;遇险,就有无法脱险的可能。学术的路走不通,早日遇险,另选他途,是莫大的幸运。所以说,博士生要敢于学习。



跃龙门靠自己发力


竞争力是锻炼出来的。衡量教育制度的优劣,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竞争力。保送上大学不是好制度,因为学生少经受一道锻炼。保研更不是好制度,它可能成为弱校截留学生资源的工具。学术竞争力弱的学校或院系,通过保研截留优秀学生,可能误人子弟。被保研的学生,往往在被保后放弃努力,特别是放弃在最需要下真功夫的科目(例如英语)上下功夫,结果耽误自己。
导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变成他们自己的导师,博士生有责任努力把自己变成自己的导师。从学生到学者,正如鲤鱼跃龙门,归根结底靠自己发力。


来源 | 李连江教授《学者的术与道》




编辑/审核:Andy


发论文,

画不好插图,怎么办?

高质量科研绘图

找【科藤学术中心】@花博士

扫下方二维码⬇⬇⬇以作备用



(扫码关注,注明“需要绘图”,否则通不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在美国195.四小时无果,大吃蜂蜜【招商信诺人寿· 家和专栏】医疗险的意义不在于短期治疗,而是保长期健康看了复旦男团的抖音直播,我终于学会了不纠结...旅行的意义,不是把妈妈变成一个“行走的保姆”!太幸运了!在英国读博士,遇到神仙导师!211高校教授公然在聊天群中为其女基金项目“打招呼”..……科幻作家韩松对命运的思考,承认科学的意义,也应承认科学的局限 | 二湘空间印度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发展中国家的导师,因为……吴非:生活教育不止于学会生存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在于学习模式的不同一个中年高校教师,选择读马来西亚博士高校教师被同事在水杯中投百草枯,警方已刑拘涉案博士惠斯勒(Whistler)二首陈吉宁:平庸与卓越的差别,不在于天赋,而在于长期的坚持!去东南亚读博的高校教师:最末位的选项,“不得不”的选择高校教授坚持26年手写板书,PPT时代的一股清流坚持高标准的意义,她早已告诉我们渔歌子(2):蛙竞唱, 月朦胧《脱口秀大会5》开播!张骏笑谈博士肄业:读博读到最后变成“张本科”...高校招聘看出身:名校毕业生垄断八成美国高校教职​高校教授的自述:我老婆把我从农民变成博士!高校教授上课26年没PPT?原因令人敬佩!读博父子兵!南邮父子俩成同门,跟随同一导师读博暴汗服的意义,铁锅炖自己2022年夏的家园:球兰开花母亲逃亡上海的血泪之路 (一)潘建伟的导师等三人获物理诺奖!花了35年我才真正学会「做自己」,你呢?博士1篇SCI一区认定A类博士!60-80万引进费!享三年教授待遇,西南某高校清华在读博士生3人,果断随跳槽导师转学南科大!《赛先生》非常高兴,总编辑的导师今日获诺奖|2022诺奖物理学书单Nature:教授和博士也搞「世袭」?超一半名校教职工父母至少有一人有博士学位两位海外高校教授招收多名 AI 博士!最早秋季入学隔壁科医生就诊量1个月暴涨70%!全院都爆赞的方法,我终于学会了……月薪1w8但无意义的工作你愿意做吗?网友:这不就是工作的意义?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