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2024.6.11 的 1:00)苹果如约举办了 WWDC 大会,熬夜看完,有一些想法,供参考。
1 雕花为主
苹果这次的系统发布,有点枯燥,逐年挤牙膏,边际反馈越来越小。
拿 iOS 举例,从 iOS 出现起,早期版本的迭代都能带来大幅体验的提升。像 iOS 3 开始支持全局的剪切、复制和粘贴(没错,这在手机上是 2009 年才有的,没想到吧)。iOS 5 开始有了通知中心。iOS 6 开始有了 Siri、苹果地图和播客。iOS 7 有了 AirDrop 和 CarPlay。等等。
iOS 也难免进入雕花阶段了,就像互联网人这些年的体会一样。祖上的基业打好了,着眼只能在小地方。
除了 AI,iOS 放到本版本主打的更新,居然是桌面定制。且采用的是我最讨厌的一种方式,用诡异的色调变化来让页面整齐。恕我直言,这种取安卓糟粕而舍自己精华的方法,真砸招牌。乔纳森表示很淦(不是
打眼看,真的不丑吗?
Google Pixel 可能表示很满意:
实话说,到今天,我还是挺喜欢前司的桌面。上次碰到「文化有限」的主播星光,他的锤子手机都修了好几回了,还是坚持在用。
其它的功能,除了 iPad 终于加入了计算器,看来看去都没有太多波澜。
说起来,倒是有一件事,苹果提前布局很久,眼看要开花结果了,就是多平台芯片统一后,开发者能低成本做通用开发了,尤其游戏,将能够在多个平台集体上线。
我看媒体中讨论的不多,都还在聊 AI。不过我感觉游戏行业还是会有震荡。像我很喜欢的《冰汽时代》的第二作,就会在 MacOS 和 iPad 上多平台发布。有了这个版本,我可能就不会想用 PC 台式机玩了。
那长期看,iPhone 、iPad 和 MacOS 是不是真的能迎来 3A 大作的繁荣,完全有可能。以后捧着 iPad 玩 Steam 的小游戏,想想就很美。
2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会的重头戏是 AI。就跟苹果正面跟 Meta 贴脸改名,硬是不提元宇宙这个词儿,重新用空间计算定义了 XR 一样。这次苹果也不提大模型,也不提 AGI,是直接把 AI 重新定义了,AI = Apple Intelligence。人造的智能?不,苹果造的智能。
苹果的 AI 比我预想的要激进得多,已经很积极地在加入大量的辅助功能了。有些现在看起来,都未必成熟。
比如,我个人对苹果的 AI 绘图的预期至少是 Midjourney 水平的。但这是官网展示的效果:
这种 AI 感很强的卡通画风想必大家都很审美疲劳了。我是不会考虑用的,不知道在真实体验上会不会有加分。
常见的一些辅助创作的功能,也是预期范畴之内的,可以帮助重写、校对、摘要。这个 Notion、Word 也是「古已有之」了。同样的,可能要看苹果的完成度怎么样。
照片的 AI 运用也是理所应当的。现在苹果会把照片的 AI 单独拿出来提,其实照片的摘取主体的功能、精彩回顾的功能,早就有了。把照片可以直接扔给 ChatGPT 之类的小迭代,没有什么兴奋点。这次特别提到的,是用户能自己输入描述,AI 负责挑选素材生成。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不知道效果几何。
还有通知中心的总结整理,也很有启发,这是个很好的使用 AI 的场景。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 Siri 的迭代。距离 Siri 的诞生,已经有 13 年了。到今天,它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就只用来上闹钟和查天气。到今天,它终于有条件能完成自然语言的理解、跨应用的内容查询和呈现了。
这是最大的好消息。
3 好消息:新的 interface
有些朋友应该还记得我一年多之前写的那篇《从 ChatGPT 看 AI 未来的 7 种场景可能性》,那里面我提到了 AI as Interface。
我们目前的主要交互还是依赖视觉呈现和点击,从鼠标到手指已经是一大进步。但要计算设备识别我们的复杂意图,就很麻烦了。真实场景是,我们需要把一件事转化为手指交互,才能完成。
比如小 A 想要知道丝瓜和鸡蛋能做出什么菜,他的转化步骤是:
小 A 有了 AI 作为助理,就不需要自己转化了,只需要跟 AI 说:我想知道丝瓜和鸡蛋能做出什么菜来。AI 就能够回复:搜到了三个点赞量挺高的小红书笔记,还有两篇你经常阅读的公众号的文章,以及三个 B 站上过首页的相关视频。小 A 说现在没工夫看视频,把小红书的笔记的主要流程念给我听。念完之后,小 A 说这个做法太油了,帮我找一个更清淡的做法。AI 再找到另一篇,回复给小 A。- 小 B 打开手机,说我想看一部电影,帮我推荐一部最近三个月加入收藏的喜剧片。AI 做了几个推荐。小 B 说,我的时间不多,2h 内的。AI 做了一些调整。小 B 说,演员表里有我微博上关注的比较多的演员的,推给我。AI 做了推荐。- 小 C 打开手机,AI 提醒说,有两条你老板的信息,要不要查看?小 C 说帮我总结下说了什么。AI 说,实验测试的结论出来了,3% 的提升,老板不太满意。小 C 说,帮我给我的部门群里发个消息,说今天先别回家了,加个班。另外帮我叫个专车,去公司。AI 说,现在下班高峰比较堵,建议考虑坐个地铁。小 C 说,好,帮我导航到最近的共享单车。这种流畅感,我们有机会在这几年感受到。因为苹果不仅面向自己的应用,也给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接口(应用意向框架,app intents framework)。苹果给出的例子里,你会发现跟我的这些例子比,算是一些更基础版本的实践了:- 帮我找出所有包含我、妈妈和 Oliva 的所有照片
还有一些功能就更简单一些,属于「说出来可能比用手点击更快,但对准确率要求非常高」的实践:
各位会不会莫名有些眼熟?在触摸交互的基础上加入语音,Touch 加上 Talk,那岂不就是:这盛世,如老罗所愿。6 年前的 TNT ,大家很难理解,6 年后,苹果帮大家,表示了理解。
我想说的好消息,就是我们使用手机、平板和电脑这种计算设备的体验,将会提升一大截。且不说是不是强人工智能、会不会抢掉我们工作,这些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应用内的信息能够重新突破应用墙,本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我最期待的是 Siri 有一天能帮我做这种事,让我不至于翻来覆去切换各种条件去筛选,还要自己拿 Excel 和备忘录去做对比。比起 AI 生成一副头像发着玩,这才是 AI 真正该做的事儿:在苹果如此激进的推动下,可能会更快到来。我的猜想是,这个版本的 Siri 依然会被喷出翔,准确率会备受质疑,实用性也未必很好。但场景也切入了,就像 ChatGPT 的思路一样,先接触用户,收集数据,再打磨效果,也是可行的路径。未来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助理、营养师、健身教练、医生、律师、财务、玩伴等等。这个未来,不会太远了。苹果的这些场景叫人眼前一亮,的确能解决效率问题,区别无非是大幅解决,还是小打小闹。不管怎样,我们能看到 AI 在落地。只是,这种落地的方式会让多数创业者,以及像我这样还在观望、没有下场的人,更丧失信心。
有的朋友说,苹果公司如今拥抱 AI,代表 AI 互联网的来临。这个看法,完全是错的。在我看来,AI 被用来巩固了移动互联网巨头们的地位,更加无可撼动。AI 加持下,微软已经重获新春。苹果的这些功能优化,也都是依赖于有海量用户高频使用的,无论是写作还是绘图,都融入场景。我们的手机只会更好用,我们生活和工作也只会更依赖微软和苹果,而不是相反。且不说大模型是否真的有中小企业能搞定,应用场景下,迄今为止都没有多少真正性感的产品出现。在硅谷,AI 创业往往都是面向 toB,解决实际效率问题。这也完全对应了 AI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意义。
AI 对于互联网行业,目前还是技术机会,并没有产品机会。过去很多的技术要素,的确会同时带来产品机会,最大的就是移动手机和 4G 网络。可是有谁能说清 PHP 带来的产品机会是什么?Vue.js 带来的产品机会又是什么?
AI 作为技术,确实很有效,可是它应该以什么形式介入我们的生活?手机的普及并不是大家认为手机技术特别成熟了,买一台玩玩看。而是手机真的能联系到千里之外的家人,手机能快速跟朋友沟通,手机能上网查信息、看电影。
ChatGPT 这样的所谓 AI Native 产品目前能解决的问题,还是更多围绕信息获取和整理,用的最多的是学者、学生和创作者,普罗大众只当玩具。现存的两条路线是,AI + 互联网产品,或者 互联网产品+ AI。目前看,还是后者压倒前者,西风压倒东风。也就是说,场景还是旧的,消费侧体验不变,而供给侧变成有 AI 加持了。马斯克为什么反复在吐槽 OpenAI 团队,苹果发布会后又在推特上恶心苹果公司?因为他眼睁睁看到自己当年培育的反商业、反大厂、反垄断的公司,今天的主阵地完全是商业的、大厂的、垄断的。OpenAI 正在热情地拥抱互联网大厂,也就是拥抱第二条路线。
有没有可能出现真正的 killer 的 AI Native 的产品呢?我个人是越来越悲观的。大模型在软硬件一体的苹果上,效果将会是最好的,就像库克说的那句话:「最重要的是,它必须了解你,并立足于你的个人背景,比如你的日常生活、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沟通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超出了人工智能的范围。这是个人智能,也是苹果公司的下一个重大举措。」这就是亮兵器了:我有你所有的信息,是你的个人智能,而别人的人工智能,就只是个智能而已。本来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的,移动互联网的巨头们已经有了现成的用户、现成的数据、现成的场景,到底是怎样的 AI 产品,才能以碾压的体验把他们转化到自己平台上来?我想象不到。在多数场景都满坑满谷有了产品存在的前提下,AI 会让先入门槛更高,而不是给新人更多机会。不懂场景,只懂 AI,也没有太大意义。不存在什么新的元年了,不管是元宇宙,还是 Web3,又或者是 AI,都不是移动互联网的替代者。我们过去这些年是不平常的一些年,要首先认清现实吧。
而作为用户,我们也只能依赖大厂了。这种依赖,会比过去每个历史阶段的依赖,都强烈。这就是我感知到的坏消息了。当然,也会有人觉得一切都给安排好,都让 AI 算法告诉我们需要什么,也挺好。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等 iOS 18 正式版更新了再来跟大家聊聊。Beta 版我是不会下的,上次就弄丢了我好多年的微信数据。大家在用的,有什么体会,也可以留言交流。
另外贴个自己的小广告,「三五环」的第一本书出版了。是对谈内容的精选合辑,算是一次播客文字化的尝试。感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