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许小年:少看微信,多读书

许小年:少看微信,多读书

公众号新闻


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知识跟着数据和信息量一起自动地呈指数增长,人们的知识反而有可能更为贫乏了。一个原因是我们从数据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落后于数据的增加速度。当我们把碎片化的信息误认为是我们获得的知识,那就可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无知,甚至丧失认知能力。

作者 | 许小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经济顾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

来源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许小年教授愿用阅读来对抗所谓的信息化与碎片化。许小年教授爱读也会读,他会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告诉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阅读,他说:“少看微信多读书,绝大多数网络文章对你建立起分析和总结的框架没有帮助,反而会给你一种错觉,好像读了刷屏文章就很有知识似的。”


 1 

三个不同概念:数据、信息和知识

我们处于一个大数据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数据和信息似乎并没有使人类变得更加有知识。有时我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无知程度反而越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我想先澄清几个概念: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Data)


所谓数据(data)是来自世界的信号,是世界万物的原始的表达,这些数据越来越多地以二进制数字的形式产生和传播,经过电脑的识别与处理,还原为文字、语音、图像、视频,在我们的感官中留下关于这个世界的印象。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information)是我们从数据中提取的有用元素,就像从金矿中提取的黄金一样。信息让我们有可能识别事物和事物的属性,例如这是一块黄金,黄金很重等等。

知识(Knowledge)


知识(knowledge)是有组织的和有逻辑关联的信息,是我们对于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例如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开始变成气体。


大数据时代到来,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知识跟着数据和信息量一起自动地呈指数增长,人们的知识反而有可能更为贫乏了。一个原因是我们从数据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落后于数据的增加速度,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人工智能大热。人工智能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从数据中提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由于数据量过大,人类大脑已经没有办法处理了,所以开发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这个技术从数据中提炼信息。


但是,从信息到知识的飞跃,唯有在人类的大脑中才能完成,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转换,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对人类智力的挑战,也是人类运用和体现其智力的最佳场所。

大数据和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似乎并未比过去更有知识,原因在于两个转换上的能力不足。从数据中提炼信息的能力不足,我们可利用人工智能予以弥补,但是从信息到知识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只能靠人类自己,而人类的这个能力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于是便产生了看上去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个现象: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但是人可能变得比过去更加无知。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换,需要构建分析的方法和搭建一个系统的框架,缺少分析与综合的框架,信息永远是零散的和低价值的,这样的信息只能被称为“感知”,而不能上升到“认知”的高度。分析和综合的框架就是从感知到认知的一个关键。

 2 
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读纸质书?为什么要读经典著作,而不是把自己埋在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中?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读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获取信息,但更重要的是增长知识。知识是有组织、有结构、系统性的信息,有数据、有信息并不意味着有知识。通过读书建立自己的分析方法,搭建一个系统框架,以提高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我们对手机的迷恋位居世界第一。公共汽车上、高铁上、大街小巷、餐厅茶馆,人们都在盯着手机,甚至边走路边看,骑着摩托看手机。在国外旅行时,你会发现外国人也刷屏,但不少人也在看书,他们对于手机的依赖远没有我们夸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持续下去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继续将网络作为学习的主要工具,那么只能获得碎片化、无组织的信息。特别是当我们把碎片化的信息误认为是我们获得的知识,那就可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无知,甚至丧失认知能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量的增加,我们将迷失在繁杂混乱的信息丛林中。 ,因为只有人的大脑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起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转化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中的挑战。

 3 
读书就要读经典
读什么书?我认为读书就要读经典。判断一本书是不是经典,最好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20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仍在读孔子、老子、柏拉图、康德……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他们的书里汲取智慧,说明这些书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价值,早就被人们遗弃了。读书就要读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在历史长河中仍旧熠熠生辉的书。

当然,我们也可以读当代作者写的书,前提是你要识别哪些书是真正具有阅读价值的,哪些只是排行榜上的过眼烟云。

经典,不因时间的流逝而丧失价值,它永远可以给人们以启迪,给人们提供指引。那么什么样的著作可以称得上经典?以经济学书籍为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读了很多次,但是没有一次读完,这与我的读书方法可能有一些关系。我的读书分成泛读和精读,泛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精读则是反复梳理,尽可能深入。每次读《国富论》,我都会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新的启发。我曾经在中欧课堂上推荐过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都是经济学的经典。

政治学经典可以看看《孟子》,孟子对于政体、政府、统治者和人民的关系,有着非常好的论述;约翰·洛克的《政府二论》也是经典;法国学者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及《论美国的民主》则奠定了现代政治学的基础。社会学则必须提及马克思和同样重要的马克斯·韦伯,当代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迈克尔·曼。哲学经典可以读老子、柏拉图、康德、休谟等人的著作。

经过了数百上千年时间的洗涤,这些经典作家的思想,它们的价值在当代社会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可。

 4 
怎么读书?
怎么读书?泛读、精读相结合。泛读不求甚解,抓住主要脉络,厘清作者的思路及关键概念。

在精读阶段要力求深入,搞清楚关键概念及重大节点,特别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举例而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甲骨文开始算起的话,有3700多年,这3000多年的历史一般来说我都是泛读,但在关键节点上是深入精读的。哪些是关键节点呢?第一个是春秋战国;第二个是清末民初,即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


读世界史关键节点在哪里?古希腊毫无疑问是一个,古希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国际上的学者把这段时间叫作世界史上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的主要思想都发源于这个时代。世界史的下一个节点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再后面越过千年中世纪,就要精读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了。

人的生命有限,要想弄清楚几千年的历史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阅读历史时把握住关键节点,尽可能透彻理解,梳理出历史的脉络,并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对于历史的分析和归纳框架,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5 
少看微信多读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拥有信息并不意味着掌握知识,你必须把感知转化为认知,其关键在于要建立分析的方法和一个系统框架。只有这样才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信息,再将信息加工组织成为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知识。

校友们常常转发给我一些网络刷屏文章,我总是和他们讲:少看微信多读书,绝大多数网络文章对你建立起分析和总结的框架没有帮助,反而会给你一种错觉,好像读了刷屏文章就很有知识似的。这些文章读得越多,你可能会变得越无知,因为你的分析、归纳能力被这些帖子的惊悚语调和混乱逻辑冲击,不知不觉地放弃了独立思考,随波逐流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系统性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更多的来自读书尤其是经典书籍。

网络追求的是快速,网络文章的作者不可能在一个相对完整的逻辑框架下讲述他的观点。我当然不反对大家读网络文章,但你只能把它当作信息来源,而不是主要的知识来源。知识是经过你自己的消化和组织所形成的对某件事物或这个世界的理解。一旦你有了自己的分析方法,就不会为网络上的潮流所裹挟而迷失方向。我们经常看到,当网络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时,人们感到困惑,到底谁对谁错?很难判断。判断力就是我们讲的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的核心部分就是一个分析和归纳的框架。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绿研院 
 碳资产创值课 报名倒计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痛心!3人因公殉职,最小年仅26岁台湾是不是中国的还要进行辩论华裔家长请注意:一封信,改变社区,也会改变你孩子的未来!不信,来试试!建议中老年人:少吃香蕉,多吃这种高钾食物,含钾量是香蕉12倍、番茄17倍!Web3 时代的微信,可能是这样的 | 近未来今日神图 | 为了加小姨微信,我扫了半个小时……“如果一个男人,用这3种方式回你微信,说明他爱你很深很深”马斯克将率推特抄袭微信,中国要助“微信们”走得更远稻盛和夫这10句话,多读几遍,受益无穷新奇。企业微信,还有这样的用法?“少看假张爱玲语录,多读原著。”继马思纯被骂后,还有多少人在侮辱中国话?七夕女儿女婿为中餐馆义务打工教皇说神父和修女也看A片?? “年轻人要少看,魔鬼会入侵!”谁不如我,我跟谁比!中产家庭的娃,小小年纪就躺平了?评价很高,阅读很低:被很多读者错过的好文章2022中国情侣分手报告:一半男生不删前任微信,是想复合吗T3出行入驻微信,网约车行业运力争夺战升温“对方在不在乎你,看看微信就知道了”小小年纪却懒癌晚期?找到原因还有救!韦青:为什么想转型的企业,都要看看微软?为什么要多读书?这6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美国CNN歪曲台海问题,英国老炮当场怒怼:多读书!内娱小年轻们真真假假的爱情故事很不爱回微信,是一种病吗?多读读大人物,有太多看不见的好处马斯克想把推特变成微信,但在网友的骚操作下,他后悔了vogue82岁前名模成“老不羞”:最爱小年轻对我吹口哨,太要了吧……大哥但凡少看一眼手机,也不至于排队到天黑钱学森的传闻突发!澳政府宣布审查TikTok及微信,或封杀多款App!华人崩溃,超七百万用户受影响!川味回锅肉,减肥的秘密在美留学的孩子,是多读书还是多社交?建议中老年人:少吃茄子苦瓜,多吃它!被称“食物钙库”高蛋白!鲜嫩营养马斯克想把Twitter变成微信,但他可能很难成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