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人到中年,要心安理得做个“窝囊废”
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对草根逆袭、权贵秘闻等故事,已经失去了兴致,
而生活中被人视为“窝囊废”的存在,反而成为“新宠”。
比如,以演员雷佳音为代表的影视圈“窝囊废”赛道就备受关注,
这不“宝总”胡歌在今年,也成功闯进了“窝囊废”的圈子。
他在电影《走走停停》中饰演的角色,便是一个标准“窝囊废”:
大龄、单身、失业,生活无着、靠着父母“啃老”。
我想这背后的社会心理大概是,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已经看清楚了,那些逆袭和宅斗,距离自己的生活太过遥远,也就不再幻想了。
反而“窝囊废”们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需要关心,甚至可能不得不面对的。
当下,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与其盼望生活变得多么美好,不如祈求自己的生活不变得更糟,
亦或者能在一个注定很糟的局面下,也不要太过颓废、潦草,太失魂落魄。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胡歌的这部《走走停停》便能给你一些启示。
以下是我观后的一些思考,结合影片分享给大家:
人总要走到这个阶段
去接受自己的平庸无奇
很多人会说,这种想法有点消极,一个人怎么能做个“窝囊废”呢,更不要说心安理得了!
这当然是有前置条件的。
从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看,人到中年,就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无奇。
雷佳音也好,胡歌也罢,他们扮演的“窝囊废”,以及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是35朝上的中年人,这不是偶然。
人在更年轻一点的时候,即人在二十多、三十出头的时候,大概不会有这种自己可能是个“窝囊废”的心态。
因为这个年纪的人,恰恰处于有着雄心大志,有着漫天浪漫的年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1、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即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2、找到自己在人与人关系中的位置,即一段有相互依恋的爱情,来实现自己的情感寄托。
这两个任务都很重要,而且就是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有可能实现其中的大部分。
超过这个时间周期后,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奇迹,
但大部分人无非是在承受这十多年的结果,并且在这个结果之下继续生活而已。
事实上,这正是35+以上的人,面临的主要心理任务:
1、接受过去岁月的选择,并承受带来的结果。
2、接受自己不太可能再有突破性的人生改变。
自己过去给生活勾画的美丽画卷,如果还没实现,那么绝大部分已经不可能实现。
3、然后,在这样的现实中,自己该如何继续生活。
如果告诉一个更年轻一点的人,你要如何接受现实,既很残忍,也不符合他们冒险和探索阶段的心理。
这就是不要给年轻人建议的原因。
但是,当一个人进入到人生的中年,恰恰需要的是接受“幻灭”,如果继续还是整天做春秋大梦,反而是一种心理病态的表现。
电影《走走停停》中胡歌饰演的主角,恰恰就是走到了人生中年。
之前有着许多的雄心壮志,然而生活走到这一步,就是要来面对“幻灭”这道功课。
电影中,他以为小时候同学们给他起的外号“cong cong”是“聪明”的“聪”,并且以此洋洋得意很久。
直到中年偶遇同学才发现,原来是“葱”,因为自己头发竖起来的样子,像一颗洋葱。
这就是人生的“幻灭”时刻。
你没有自己想得那么优秀,别人可没有那么欣赏你。
你很平庸,很平平无奇。
接受这一点,很残酷,因为那一刻,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
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人围绕你转,会为你想这想那,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活。
你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占据他们的脑海,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
甚至,你连让自己崇拜的本事,都没有。
这不是一蹶不振,也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一个人的心智走到人生中点,该有的成熟表现。
因为,今后的一切决策、一切情绪,要依托这个基本判断展开了。
如果继续“幻想”,继续以为自己很厉害,以为可以有很多拥趸,反而会铸成大错。
而且那个时候,没有人会再包容你,因为已经过了那个可以被人因为年龄原因包容体谅的年纪。
除了心理发展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
一个人再优秀,再努力,也很难脱离他所处的环境,这也是需要认清的现实。
这几年,知名作家卡夫卡在全球都很火,因为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人生正经历“卡夫卡时刻”。
什么是“卡夫卡时刻”?
卡夫卡在他的经典作品中,无论是《变形记》,还是《审判》、《城堡》,都把主人公置于这样一个境地:
在他们的头顶上笼罩了一种更高不可测、更有力的力量,是这股力量左右了他们的人生,而他们自己的努力与之相比非常弱小。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处在这样的境地中,便是自己的“卡夫卡时刻”。
个体发现自己的弱小,以及发现有着更宏大的掌控力量。
这种人生体验正是许多人这几年的切身感悟。
《走走停停》中胡歌饰演的角色,是一个北漂编剧,很努力地写作了十几年时间。
他是没有才华吗?
不,他的不少作品,恰恰被用到了一些电影的桥段中,而这些桥段恰恰是让观众捧腹大笑的那些。
但是,他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卡夫卡时刻”:
别人用了他的桥段,但是不付费,也无处说理。 他讨要别的工作的报酬,别人早就给他拉黑了。 去找别的工作,别人看到他的年龄,就退档了。 ......
而这映射的恰恰是不景气的影视行业,以及国内对编剧职业长期的不重视——
当然,对整个创作群体的知识产权就没有多么重视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想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是很有才华的,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吗?
别人只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可笑的人,太拎不清“形势”了。
你是可以有点小才华、小聪明的,但是与更宏大的力量相比,这些不过是奇技淫巧,不值一提。
在这个层面上,一个人也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无奇。
坦然接受“卡夫卡时刻”,接受命运的荒诞,安心做个时代的“窝囊废”,是许多人当下的心理功课。
要安心做个平庸的人
不那么容易
然而,一个人要心安理得地做个平庸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走走停停》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心安理得做个平庸的人,至少需要这样:
1、一个能够包容你的小环境。
大环境你很难左右,而且会深刻影响你的命运走向。
愈是如此,我们愈发需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抱持性的小环境:
这个小环境,可以允许我们躺着不动,不用那么积极处事。 这个小环境,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关怀。 这个小环境,可以给你一些支撑力量,让你觉得生活还是有人在支持你的。
一般来说,这是一个人的家庭。
《走走停停》中,就有不少篇幅是关于胡歌饰演角色的家庭:
一个看似严厉,但是能够拉下面子替儿子去找工作、给儿子在家里干事业腾地方的父亲;
一个可以告诉儿子,混不下去就回来,在家悉心照料,提供冷暖,并且积极支持儿子干事业的母亲;
一个看似嬉皮笑脸、打打闹闹,但是在大事上态度坚决支持哥哥的妹妹……
也许在外人看来,这些人好像让胡歌饰演的角色,有了“窝囊”的资本,
否则他不可能这样“清闲”生活,毕竟迫于生计,也不能如此“躺平”了事。
但是,这样的环境,恰恰就是这个状态下的他所需要的啊!
人很难一直都是笔直向前,总要走走停停的嘛,
那就需要一个允许自己停下来的港湾,能够船舶靠岸、休憩、整顿……
藉此机会,我也想做个提醒:
当下,或许有许许多多这样需要“走走停停”的人,他们不需要你告诉他们:
你是多么优秀,你不要放弃,你可以做得更好……
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话,反而会被他们解读为,不能允许他们脆弱、不允许他们休憩,脆弱和休憩都是可耻的。
你如果真的想帮助他们,就安心做好“港湾”的功能。
2、关起门来,使劲折腾,亦或者折腾完了,去好好生活。
电影中,胡歌饰演的角色,在“家里蹲”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时间,去拍摄根据自己写的剧本改编的电影。
一大家子,还有几个老年人,一股脑儿忙活这个在外人看来有点摸不着头脑,
而且显然可能性很低的事情,这一段内容,也颇为观众诟病。
这种拍电影的情节,是多么脱离大众生活啊!干嘛要专门来这么一段呢!
然而,如果代入一下这个角色,理解他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都是作为一个失意的编剧。
他最主要的技能和知识框架,都是关于影视方面的,便可以理解——
他为何人到中年,在感情和事业都失去之后,仍然选择执意去做这件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他需要自己亲自来终结自己的“梦想”。
人是有“未完成情结”的。
也就是,没有做到的事情,没有得到的东西,总是会想着念着,而对做到和得到的,往往会选择性忽视。
因此,如果心中总是执念“未完成”,很难心安理得去做个“窝囊废”。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放下,就必须去做点什么,去“完成”:
这里的“完成”,并不是指结果如何,而是要有去完成的过程,如此才能了断这个“未完成情结”。
胡歌饰演的吴迪,正是在拍摄“完成”自己这部片子后,开始更“脚踏实地”——
开出租车为生了。
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只有“折腾”过这一轮,一个人才能真正安心接受自己确实完成不了什么,或者只能完成到什么境地。
否则那个“不甘心”时时作祟,也无法坦然生活。
因此,如果你想折腾,就去折腾吧,这样你才能更坦然余生,否则余下的生活,都会是不安生的。
能做个好的“窝囊废”
其实是很高的评价了
值得一提的是,“折腾”,是局限在自己家里,不波及他人,也就不会因为一己之私,伤及无辜。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的梦想,无论实现与否,自己背负,成本岂能转嫁他人?
虽然,现在有太多这样心态的人了!
很多人觉得做“窝囊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殊不知,做个好的“窝囊废”,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人存在:
1、骗:靠着欺骗,把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
《走走停停》中,刘仪伟饰演的电视台小领导,就是这样的人。
明明是另一个主角高圆圆做出的成绩,他靠着甜言蜜语、权力威逼,最终摘了桃子,自己走向了领奖台。
这样的人有什么大出息吗?
这种奖项,多如牛毛,有谁会真的记得你呢?
这种人,本质上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窝囊废”而已。
但是,这就不是一个好的“窝囊废”。
比起这样的人,胡歌饰演的吴迪这样不靠掠取他人成果,自己有什么就是什么的人,更让人安心。
2、偷:靠着不守规矩,窃取他人的东西。
刘仪伟这种至少还要下点“功夫”,现实中,有些人更是狗屁倒灶。
电影中,有一幕场景,在如今的上海等大城市并不少见:
失业的胡歌,和一群老年人一起排队,去领商家派发的免费鸡蛋,所谓“薅羊毛”大军。
我所在的上海街头,这样的“大军”,在武康路,在愚园路,在新天地,在人民广场,在各大商圈都时不时出现。
与电影略有不同的是,排队的年轻人,不会只有胡歌一个,而是一大群。
事实上,就胡歌这样40开外的年纪,在其中不算年轻的了。
你可以讥笑他们,大好年纪,把时间浪费在排队上,去领取这些没有多大价值的小东西。
但是,至少他们还是靠自己的体力和时间,并没有动什么“歪脑筋”。
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生活不如意,就去偷拿别人的:
看到别人点的外卖在货架上,就拿走自己食用; 看到别人桌上放着什么好东西,就随手“顺”到自己包里; 看到别人房间门口摆放的快递,看到好的就自己拆开拿去用......
我并不是在说什么天方夜谭,因为后者也是在城市的角落里,三不五时正发生的。
我都听闻,甚至自己就被人这么“顺”走过。
做个自食其力的“窝囊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还有很多人“没有下限”。
3、坑:我不会管你过得好不好。
电影中,胡歌和高圆圆饰演的角色,应该是有过好感的。
但是最终两人没有进一步发展,最后高圆圆和另一个成功人士结婚,并且有了孩子,电影就在这里谢幕。
这令人唏嘘,但同样也值得“称道”。
从胡歌饰演的角色出发,他自己过得并不好,他无法给出什么保证,
不想拉另一个人“下水”,所以他选择不推进这段关系,让关系在这里戛然而止。
当然,他也可以夸下海口,可以生米煮成熟饭,可以先挖个坑把别人带沟里……
现实中,这样心态的人,也并不少见:
他们不会理会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怎么样的影响,会不会让别人过得不好。
他们可能是这么想的:
我的生活也无人顾及,为何要去顾及别人?
我的生活过得不好,为何要让别人去过好日子呢?最好你们都来陪我不好过!
这样的心态是“阴暗”的,但也反衬出,做一个心安理得的“窝囊废”已经有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了。
至少他们能够坦然接受命运对自己的安排,然后依然祝福别人拥有更好的人生。
这种“窝囊废”的日子,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就这样一辈子了。
如果是一辈子,也并不可怕,因为:
你可以继续走走停停,不用被鞭策而活。
高兴了,就往前进两步,也可以就停在这里,都蛮好的。
祝福你,每个心安理得的“窝囊废”!
与其在忙碌的生活中内耗自我,不如慢下脚步感受内心的声音,学会接纳自我。
关照内心,多爱自己多一点。
如果你正在经历个人成长的困扰,推荐你来我们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由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陪你一同探索自我,引导你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