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教授专访:畅谈心源性晕厥的诊治及进展,呼吁全民参与提高救治成功率 | OCC-WCC 2024
心源性晕厥是心输出量突然降低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而诱发的晕厥,患者有猝死风险,预后较差。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那么,心源性晕厥的主要病因是什么?该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近年来又有哪些重要进展?在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OCC-WCC 2024)上,医脉通特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汪芳教授进行解答。汪教授指出,目前心源性晕厥领域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呼吁患者、临床医生,甚至全社会都参与到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救治中来,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汪芳教授
医脉通:请您介绍一下,引起心源性晕厥的主要病因有哪些?哪些患者群体是高风险人群?
汪芳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源性晕厥是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与其它类型的晕厥相比,其危险性更大,死亡率更高。心源性晕厥的发病机制是心跳过慢甚至心脏停跳、心动过速或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而诱发的短暂意识障碍而导致的晕厥,因此心源性晕厥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所致:
✎心动过缓,例如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如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引起晕厥。
✎心动过速,例如心动过速相关心律失常、室速、心室率特别快的预激伴房颤,均会引起晕厥。
合并心律失常、冠心病、长QT综合征及其它多种老年疾病的患者为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
医脉通:如您所述,心源性晕厥是最严重的晕厥类型之一,严重者可导致猝死。那么,临床实践中应如何诊断心源性昏厥?
汪芳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源性晕厥的诊断至关重要。部分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晕厥前有一些前驱的心脏病症状,此时可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由于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晕厥发生时可能会有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心电图是诊断心源性晕厥尤为重要的证据。然而,心律失常等疾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难以捕捉,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部分患者会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或有助于捕捉晕厥时的心电图。
医脉通:请结合您的经验分享一下,对于临床怀疑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应如何处理?
汪芳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源性晕厥的诊疗至关重要。一旦怀疑心源性晕厥,应第一时间获得患者的心电图证据。由于晕厥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如公共汽车、走路过程中,因此心电图获取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性。医务人员应尽可能获取患者的心电图证据,例如检查患者是否佩戴有心电图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在救护车或附近医院中尽快完成心电图检测等。
大部分心源性晕厥患者会到急诊室首诊。入急诊室后,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低危、中危或高危)。低危患者可能为拟晕厥,临床危险性不高;高危患者可能反复晕厥,甚至合并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家族史等。
在明确分层后,应确定晕厥类型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流程。对于心源性晕厥,应按心内科治疗流程进行处理,明确心源性晕厥的病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进行药物治疗、器械治疗,还是定期随访。对于与神经科相关的晕厥(如癫痫)则应按神经科的治疗流程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晕厥的多学科联合(MDT)诊疗也至关重要。欧美早期的经验显示,晕厥MDT诊疗可明显提高晕厥的诊断能力,提高救治率,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我国也应积极推广MDT诊疗经验,并结合患者情况进行积极治疗。
医脉通:近年来,在心源性晕厥的诊治方面有哪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进展?
汪芳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近年来,在心源性晕厥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心源性晕厥诊断方面,随着AI技术的发展,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监测时间越来越长,部分厂家的ICM已由原来的1-3年延长至5年,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诊断工具。
在心源性晕厥治疗方面,近年来同样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心动过缓相关晕厥,起搏器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无导线起搏器(没有电极、植入时间较短)的研发给心源性晕厥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心源性晕厥,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和全皮下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医脉通:在心源性晕厥救治方面,您认为目前仍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汪芳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源性晕厥与心源性猝死息息相关,且比其他晕厥更危险,也更易发生恶性事件,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挑战。
目前,在心源性晕厥领域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够。有些心源性晕厥可能在单位或者马路上发生,一旦发生心源性晕厥就需要公众进行最大程度的积极救治,因此希望普通群众都会心肺复苏救治,普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虽然目前有相关的培训机构,但仍然不够。因此,需要全社会、各个领域都积极参与。
其次,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存在较大挑战。虽然近年来ICM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也相对成熟,但目前的普及率仍远远不够。有些疑似心源性晕厥的患者拒绝植入ICM,虽然ICM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穿刺技术,植入简单,但患者接受度仍不高,排斥植入ICM。由于ICM对晕厥的抓取至关重要,因此呼吁积极推广ICM,希望全社会能够接受ICM治疗。
目前国内对ICD植入的接受度也不高。前几年中华医学会牵头试图提高我国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的植入量,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植入量明显增加,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四,临床医生应该积极对待心源性晕厥患者。对于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应积极进行风险评估,寻找病因并给与恰当治疗。
最后,心源性晕厥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心脏疾病相关潜在晕厥的患者,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来预测患者是否有发生晕厥的可能,对于发生晕厥的患者,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会发生猝死,这均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希望在基础研究领域能有所突破。
总体而言,呼吁患者、临床医生,甚至全社会都参与到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救治中来,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