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广教授专访:代谢也需“消消炎”!抗炎治疗改善“心-肾-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证据
引言:2024年5月18日,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 北大糖尿病论坛”于首都北京盛大召开。“北大糖尿病论坛”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届,在业内极具影响力。
周智广教授发言
周智广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周智广教授指出,既往研究发现,心血管、肾脏和代谢性疾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此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的概念恰逢其时被提出。2023年AHA发表关于CKM的主席建议,对CKM的定义、分期及综合管理手段进行了详细阐述。
CKM被定义为一种由代谢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病理生理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全身性疾病,引起全身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以及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不同的CKM时期应根据管理要点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管理,CKM 1-3期主要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主,CKM 4期以提供心血管疾病的优质诊疗为主。
图1 CKM分期
代谢性炎症指的是由营养和能量过剩引起脂肪堆积及代谢紊乱诱导的慢性低度炎症,又被称为“冷炎症”。代谢性炎症是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存在于多个核心器官和组织中,其病理特征是免疫细胞的浸润、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和炎症信号网络通路的激活。脂肪组织过度堆积或功能失调会导致代谢性炎症的产生,导致代谢紊乱的进一步加剧。既往研究已经证实,炎症是CKD和CVD致病的重要机制。因此,炎症途径可以作为CKM抗炎治疗的潜在靶点。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SGLT2i、GLP1-RA)、降压药物(ACEI/ARB、sMRA)、非甾体MRA药物(非奈利酮)、降脂药物(他汀、PCSK9i)等可以通过降糖、降压、降脂的作用来发挥抗炎效应。
周智广教授指出,炎症是CKM的重要病理机制,因此抗炎治疗作为改善心肾代谢靶点的思路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
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抑制激活的炎症信号通路(如Salsalate,即双水杨酸酯)和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如Colchicine,即秋水仙碱)均表现出一定的改善代谢指标和心脏保护作用。利用靶向细胞因子IL-1、IL-6可显著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有显著的心血管获益。而Pentoxifylline(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可以有助于减少蛋白尿、改善肾脏功能。此外,传统的外科减重和代谢手术可以通过限制营养吸收或调节代谢等方式来缓解病态肥胖,从而减少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炎症,改善远期预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