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生的幸与不幸,因果都源于自身
文 | 有书八月 · 主播 | 安东尼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过: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逃避世俗规矩的约束。
可为什么在同等约束下,有的人活得轻松自在,有的人却活得鸡飞狗跳呢?
如果你也有此疑问,不妨看看“短篇小说之王”契柯夫的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这本书讲述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本想将世俗规矩当作安全的套子,在里面平安顺遂地度过一生,结果却抑郁而终的故事。
常说:
“看别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当你为别里科夫那些不可理喻的行为感到哭笑不得时,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
那么,我们这一生,如何才能远离他那种不幸的生活呢?
也许,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
一个人的幸与不幸,因果都源于自身。
被规矩套牢的人,无法突破思维局限
19世纪末,在俄国的一个乡村小镇里,生活着一位家喻户晓的“套中人”。
这个人只要出门,就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即便是艳阳高照的天气,也要拿雨伞、套棉衣、穿鞋套,甚至还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就连他的雨伞、怀表、削笔刀,都必须装在不同的套子里。
这个人就是中学教师别里科夫。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
“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
别里科夫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他的心同样装在套子里。
这个套子就是规矩。
一切触及规矩,稍有出格的事,都会令他焦躁不安。
同事因马车坏在半路,没能准时参加祷告仪式,他便毫不留情、没完没了地责怪对方。
他似乎忘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理解比规矩更重要。
听说女教师晚上和军官散步,他便破口大骂,直翻白眼,认为此举伤风败俗。
更离谱的是,当他得知学校有两名学生上课捣乱,老师只是训导一番时,立刻激动起来。
校规明文规定,上课不能打闹,情节严重者予以开除。
只是训诫一番,岂不是助长歪风邪气吗?
于是,他匆忙找到校长,要求必须开除这两名学生。
可是校长却不以为然,认为好好教导就行了,没必要小题大做。
此时的别里科夫内心十分不安,他觉得,违反校规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说说就行呢?
他的脑海里只有校规,完全忘了自己还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
随后,他便整天哭丧着脸,忧心忡忡地向校长和老师们讲述这件事的隐患。
最后大家不胜其烦,只好对这两名学生采取了关禁闭的处罚。
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谁料别里科夫不达目的不罢休,他继续“据理力争”,直到把两名学生开除才安下心来。
印度著名哲学家奥修说:
“规矩是死的,领悟是活的;
规矩将成为一种禁锢,领悟将给你无限的天空。”
可生活中最不缺乏的就是活在死的规矩中,用固化的思维方式,寻求安稳生活的人。
殊不知,当思维受限时,就容易囿于己见,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最终只会像别里科夫一样,固步自封,自寻烦恼。
可见,令人产生焦虑的,从来不是这些规矩条款,而是被局限的思维方式。
唯有突破思维局限,拥有灵活变通的能力,才能拥抱开朗舒畅的生活。
👇点下方图片即可学习
王阳明的人生智慧
免费学习,仅限今天
被顾虑套牢的人,难以挣脱精神内耗
卢梭曾言:
“我们的悲伤,我们的忧虑和我们的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别里科夫就是一个特别擅长自寻烦恼,在永无止境的精神内耗中痛苦生活的人。
他本身不太会做饭,但每餐却都为食材的选择殚精竭虑。
吃素,怕营养不良;
吃荤,又觉得过于油腻。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他决定雇个帮厨。
恰巧此时,有位和他年纪相仿的女佣正在找工作。
别里科夫得知此事后心花怒放,因为这位女佣的厨艺远近闻名,要是雇了她定能大饱口福。
一想到可口的美食,他恨不得马上将女佣请到家中。
但此时,他又生出顾虑:
“雇个女佣,会不会遭人议论呢?”
想到这里,刚才的兴奋顿时烟消云散。
他又开始陷入重重的顾虑之中:
雇了女佣会产生流言,流言会令自己名誉扫地,名誉扫地就会毁了前程。
别里科夫越想越担忧,可内心又按捺不住对美食的渴望,于是忧虑和渴望在他脑海里展开了激战。
经过一夜的厮杀,最终还是忧虑占了上风。
于是,他打消了雇女佣的念头,转而雇了一个退伍老兵。
本以为这样生活就顺遂了,可谁知老兵厨艺一般,却喜爱喝酒。
这让别里科夫又产生了新的顾虑,唯恐老兵喝多了酒会对自己不利。
有了这种想法,只要在家中闻到酒味,他就飞快地躲进卧室锁上门,战战兢兢得连饭都不敢吃。
诸如此类的顾虑,在别里科夫的生活中可以说比比皆是:
担心同事说自己不友善,就常去各家拜访,即使一言不发,也要在别人家里呆坐一两个小时才起身告辞;
他害怕小偷闯入家中谋财害命,不但将所有的窗户用木板钉死,就连卧室的门也要牢牢锁上才敢睡觉。
每日他都生活在各种顾虑中,饱尝着内耗的折磨。
正如莎士比亚说:
“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很多时候,真正带给我们烦恼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过多的顾虑。
这些顾虑就像无形的迷雾,让我们逐渐迷失,最终在担忧、恐惧中坠入内耗的深渊。
而当我们学会放下顾虑,勇敢追求内心的渴望时,很多烦恼就会随风而去,人生也会充满乐趣。
被偏见套牢的人,受控于认知的枷锁
别里科夫四十多岁了,还是单身汉。
本以为他会终身不娶,不料他竟被同事的妹妹瓦莲卡迷住了。
并不是瓦莲卡长得多漂亮,而是他感觉瓦莲卡的歌声像他偏爱的古希腊语一样优美动听。
他固执地认为,能把异国歌曲唱出古希腊语韵味的人,一定会像古希腊语一样温柔可亲。
于是他向瓦莲卡展开了追求,恰巧年过三十的瓦莲卡也对他心生好感,俩人便开始了交往。
尽管瓦莲卡奔放的性格让他略有不适,但一想到瓦莲卡的歌声,他还是决定向瓦莲卡求婚。
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当时别里科夫和同事刚出校门,就看见瓦莲卡和她的哥哥各自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
兄妹俩兴高采烈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飞驰而去。
此情此景,让别里科夫顿时气得脸色铁青。
在他的观念里,女性就应该安静地待在家里,而瓦莲卡竟在光天化日之下骑车飞驰,简直是伤风败俗。
他不由得怒喊道:
“成何体统?”
为此,第二天,他连午饭都没吃,就气冲冲地来到瓦莲卡家里,想要教育这对兄妹。
谁知瓦莲卡不在家,于是他的火力集中在了哥哥科瓦连克身上。
不但责备科瓦连克让妹妹骑自行车有失体统,还谴责科瓦连克穿着花衬衣像个二流子,简直是败坏教师形象。
这番带有浓烈偏见的训斥,让科瓦连克怒火中烧。
他一把抓住别里科夫的衣领,将他推下楼去。
可就在别里科夫滚下楼梯时,瓦莲卡回来了。
看到别里科夫的窘态,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笑声让别里科夫大伤自尊。
他回家后,就从书桌上撤下瓦莲卡的照片,从此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人世。
谁也没想到,别里科夫的偏见不仅断送了他的爱情,也葬送了他的性命。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
“人人反对偏见,可人人都有偏见。”
偏见是自身对事物固有认知的体现。
用固有的认知,去对待日新月异的世界,就会满心是偏见,满眼是问题,将生活陷入一团乱麻之中。
可见,只有让思维突破固有认知的枷锁,才能摒弃偏见,洞察世间百态,成就幸福人生。
▽
在此书的结尾,契柯夫说:
“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这句话十分耐人寻味,也让人不由深思,我们是套中人吗?
面对规矩、顾虑和偏见的套子,我们该何去何从?
契柯夫巧妙地将答案融入了别里科夫的人生经历里。
让我们在感叹别里科夫忧郁惨淡的人生时,明白了:
一个人的幸与不幸,因果都源于自身。
只有客观对待现实,勇于冲破套子的束缚,才能迎来别样的人生。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能在提升自己,丰盈内心的同时,认真生活,不要成为下一个“别里科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