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冰淇淋火出圈,“新中式”成了餐饮业流量密码?公众号新闻2024-08-17 11:08*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早餐两个馒头配一杯茶拿铁,中午随便吃个中式汉堡,午后和同事点的那杯奶茶,包装上印满了古诗词,而晚上和朋友光顾的那家小酒馆,则可能是提供贵州菜搭配白葡萄酒的创新融合菜。不知从何时开始,“新中式餐饮”成为了一种新的流量密码,不管是什么食物品类,好像都可以用“新中式”的概念重新做一遍。文 | 豆子 01“中国汉堡中国胃……中国就是这个味儿……”30多度的高温下,我和朋友在一众没开冷气的“苍蝇馆子”前纠结,最后转身钻进了这家酷似肯德基的连锁快餐店。这是去年夏天,我在浙江一个小县城旅游时,第一次吃塔斯汀的场景。我已经不记得当时走进这家门店,是因为可以吹空调,还是“中国汉堡”的洗脑说唱吸引了我。《女子美味汉堡部》剧照但可以清晰记得的是,透过中央厨房的玻璃,面点师傅正在擀面皮,窗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手擀现烤”。比起其他汉堡松软的面包胚,塔斯汀的汉堡胚从一侧开口,嚼起来更有韧劲。“有点像肉夹馍!”北方的朋友边吃边评价。我当时并不觉得味道有多惊艳,只是面皮很有记忆点,而且真的很便宜,我们用上新人券,一个汉堡+薯条+饮料的三件套大概只要十来块钱,还不到肯德基、麦当劳的一半。这个创立于2012年的品牌,其实一开始做的是手擀披萨,但一直反响平平。大概在2018年前后,塔斯汀试着把烤披萨的工艺用到了汉堡上,推出手擀现烤堡胚,没想到挺受欢迎,2020年门店即突破了百家。也是自那时起,塔斯汀将“中国汉堡”这一新品类作为品牌的主打,去年品牌升级中还提出了“就是中国胃,就爱中国堡”的品牌口号。便宜的价格与中式汉堡的鲜明特点,让塔斯汀逐渐成为“县城青年们最爱的汉堡”。我去年在县城吃到塔斯汀的时候,正是它乘着中式热潮快速扩张的阶段。网络数据显示,2021年塔斯汀有454家门店,到今年年初,这个数字已经到了7000,甚至超过了麦当劳在中国的门店数。02要说“新中式”最早是什么时候蔓延到“吃”上面的,可能很难有定论,但2021年新中式糕点的火热可以算得上一个转折点。以前逢年过节,家里的长辈会买些绿豆糕、桃酥、云片糕之类的点心,去的店铺也都是那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店,没有像样的门头,也没上大众点评,但住在那一片的人都知道,在店里彼此也都会笑着点头、打声招呼。我挺喜欢吃糕点这种“老年食物”的,但每次只能尝一点,吃多了就会觉得甜腻。那时候很多糕点买回家后的命运,都是被拆开后放到过期。如果我自己买,可能第一反应还是网购,但除了北京的稻香村、上海的杏花楼这些老字号,我很难想到有什么其他的牌子,更多是像家乡的那些无名老店一样,靠着顾客的口口相传在地方上延续着生意。有品类无品牌,是当时糕点行业升级的机会所在。《欢乐颂》剧照2019年和2020年,定位新中式糕点的虎头局渣打饼行(后简称“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先后在长沙开出首店。这两个新品牌的出现,让大家在一众老式糕点中眼前一亮:现烤现卖的鲜乳咖啡麻薯、肉松麻薯老虎卷、QQ提子麻薯,原来一个普普通通的麻薯也可以做得这么年轻化。店铺设计走的“国潮”路线,灯笼、屏风、雕花、石狮等中式元素,与霓虹灯、复古的字体设计等融合在一起。曾经有位从业者提到,某种程度上,品牌只是在还原年轻消费者想象中“新中式”的样子。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消费者通过品牌勾勒对“新中式”的想象,而品牌又根据消费者的喜爱来打造“新中式”, 没有谁能真正准确地定义它。2021年,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迎来发展的巅峰。据说墨茉点心局开到北京的时候,排队2小时是常有的事,最高峰的排队时长达到了7.5小时。这一年的资本市场更加火热,虎头局获得了两轮融资,墨茉点心局则融了五轮。据不完全统计,在2021年烘焙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中,约一半与“新中式糕点”相关。一位参与投资的天使投资人还曾向界面新闻透露:“现在有头有脸的VC都去抢投中式糕点了。”《甄嬛传》剧照尽管这两个品牌后来都陷入了“闭店潮”与被传“倒闭”的风波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曾经确实风光无两。从糕点行业开始,“新中式”渐渐渗透到餐饮的各个品类当中。03关于新中式餐饮流行起来的原因,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文化自信”。新中式糕点兴起前,第三次国货运动就已经如火如荼,确实从消费内因来看,只有当对自己的文化是有底气的、自豪的,才会愿意选择与之相关的品牌与产品。过去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西餐很“洋气”、“高档”。叶兆言在《西餐与现代中国》中提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餐的时髦:“北京人没去过新侨或者莫斯科餐厅,上海人不尝尝红房子的‘大菜’,会觉得很没见识很落伍。”而今天的年轻人,多对外来餐饮司空见惯,社交媒体上网友还会将西方人的日常食物调侃为“白人饭”。即便抛开文化的因素,可能每个纯正的“中国胃”也都会靠味蕾做出最诚实的选择。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全国各地家庭偏好的菜式中,中餐稳居第一,普遍占比在六成到八成之间。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式餐饮的受欢迎是一种“回归”,当人们抱着开放的心态尝遍世界美食后,最终还是得靠中式餐饮征服“中国胃”。《小舍得》剧照不过这只解答了人们选择中式餐饮的问题,其实新中式餐饮的“新”才是让品牌在短时间内成为“网红”的部分。中草药味的Gelato(意式冰淇淋),让人把“养生”和“吃冰”这两件原本背道而驰的事情绑在一起;高脚杯里的茶饮,让我们常说的“以茶代酒”多了几分中西结合的意味;面包形状和包装的馒头,让打工人们买早饭也买出了精致感。我常常嘟囔着“我倒要试试看这个东西有什么过人之处”,然后抱着猎奇跟风的心态出现在打卡的前排。但一件事物被判定为“网红”,往往潜藏的一层意思是说,它很可能会是昙花一现。这些一开始很火的新中式餐饮,能不能有复购,能不能长期地发展下去,还得看产品本身是否能征服挑剔的食客们。一位关注餐饮赛道的投资人朋友跟我说:“投资圈特别喜欢创造新概念,因为共识最稀缺,但概念的滥用,也会带来消极影响。‘新中式’便是其中一例。许多新中式餐饮品牌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包括整个营销打法、资本意识、内部数字化等等都和以前的老牌企业很不同,但是做的好的是少数。”有意思报告发起的“新中式餐饮”调研中,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认为新中式只是包装了新概念,实际上没什么新意。而且由于门槛低、模仿者众多,新中式餐饮品牌总是难逃同质化的命运。比起“中式汉堡”的名号,更多人买塔斯汀还是因为性价比;而虎头局们的陨落,除了一开始步子迈得太大,很大程度也败在了没有创新壁垒的产品上。《如懿传》剧照如此看来,“新中式”的概念更像是一件漂亮的外衣,它吸引大家的关注,也降低了品牌方、投资者、消费者的理解成本,但当越来越多商家都披上这件外衣,原本稀缺的美丽就显得乏善可陈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品牌内在的东西,关乎产品创新、品牌营销、组织等方方面面。“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招聘|实习生、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大家都在看“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