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越来越大,可能是你这句话说多了!
最近后台收到的私信里,“叛逆”这个词被妈妈们高频提到。
还有个妈妈分享了之前带女儿逛商场的经历:
“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我去领一个听话的小孩回家。”
结果被她家娃反将一军:
“你捡回去别的小孩,也是人家丢掉的,不会乖的!”
这位妈妈回忆说:万万没想到,网上的段子会照进现实。
“不听话就把你丢掉”这句话,好像是我们这代人从小听到大的“紧箍咒”。
但是在这届小孩身上,这招不灵了,怎么办呢?
其实,“紧箍咒”失灵,是因为这种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对的。
孩子还小的时候,吓唬虽然有用,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因为把这句话当真、害怕了才会顺服。时间久了,孩子会对这种亲子关系缺乏安全感。
对于这点,@小璟 深有体会:有次公司有急事,就把 3 岁的娃送去舅妈家待了半天。结果晚上去接,看见孩子眼睛红红的,一见妈妈就抱着不撒手。
舅妈说,孩子午睡起来找不到妈妈发脾气,怎么都哄不好,就吓唬她再不听话要关小黑屋。
听不进去的孩子还是继续发脾气,就真的被关进了卫生间、还关了灯。
没过多久,孩子就不哭闹了,后来整个下午也都很听话。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一提去舅妈家就拼命抗拒;有时候亲戚见到孩子开玩笑:再哭就把你丢掉!孩子也会拼命往妈妈身后躲,眼里带着一丝躲闪。
所以,“把你丢掉”、关小黑屋真的是让孩子听话了吗?
并没有。
这只是用恐惧让孩子暂时屈服罢了。
而且孩子长大了,具备一定观察理解能力后,还会对这句话产生反抗心理。
当下他可能服软了,但是之后呢?
下次依然会发生同样的问题。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只会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
用《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的话来说就是:“认为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先要让孩子感觉更糟?”这念头未免有点太过疯狂了。
事实也是,大声训斥、打压孩子,就是在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孩子撒泼、耍赖的时候,怎么做才能让他停下来,同时又不会伤害他呢?
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正面交锋。别急火攻心就指责孩子,而是试着给他分析当下的情况,帮他们把内心无法表达的诉求说出来,并且帮着一起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个外国爸爸的做法,咱们很想点个赞——
这个爸爸带女儿去商场,但是女儿突然狂风暴雨般地哭闹起来。这个爸爸二话没说,把女儿带到空旷的停车场,坐到自家车头上。
先是让女儿“发泄”。
等她稍微冷静点,他开始心平气和地跟她交流:能好好听话了吗?
女儿一脸懵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爸爸开始给女儿讲: “我不会再把你带进商场了,除非你不再胡闹了。”
“待会如果你进去之后再吵,我又会把你带来这里。”
“我可以在这里陪你,想待多久待多久。”
神奇的平静情绪,就这样传递给了孩子——
小女孩平复之后,的确听进去了爸爸的话,安安静静地点了点头。
这位爸爸事后说:“我不会跟一个三岁的孩子去争吵,或是跟两岁的娃讲道理。我是爸爸呀,我是成年人。”
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帮着他描述心里的感受。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是被在乎、被关心、被理解的。这会让他们更快从坏情绪中走出来。
“你想自己来挤润肤霜涂身上,不想让我们帮你对不对?妈妈能理解你能自己做到,但是你身上已经涂的够多了,我们明天洗完澡再涂好不好?”
最近发糕也到了叛逆期,干啥都不老实,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把菜当玩具、嚼一嚼吐了、或者大哭大闹要从餐椅上下来。
糕妈呢,有时候会喂一下发糕,有时候会跟发糕说:妈妈小时候也有不爱吃的菜。发糕就会一下子就被逗笑了,还问糕妈是谁烧的饭,下次要去考察一下,顺便把一口肉就吃下去了。
但是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先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才能用一个平稳的、松弛的情绪和孩子沟通。
别看说着很简单,其实里面学问大了:这其实就是正面管教理论当中的“积极的暂停”。
之前在《妈妈是超人》中,包文婧面对饺子一直不愿睡觉,想看动画片,再加上陪娃的疲惫,情绪彻底爆发了。
可以理解她的崩溃,但是这样的情绪爆发,对娃来说并没有任何作用。
有时候,眼看着冲突升级,可能可以先离开,给双方都留个缓冲的时间,平复情绪。霍思燕在嗯哼大喊着不愿意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时,用给嗯哼倒杯水的方式暂时离开,给这次矛盾一个积极的暂停。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把孩子关进小黑屋也冷静了,为什么不行?
注意了:积极暂停最重要的不是“暂停”,而是“积极”。
我们并不想让孩子因为恐惧和威胁,暂时变得“听话”。而是带领孩子通过“积极暂停”,先让情绪恢复过来,再去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习,孩子就能明白当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和情绪相处。
这种积极暂停的办法,对 4 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效果更好。
不要恐吓、不要惩罚,把这种精力,花在给自己降温、给孩子降温上,是不是就好很多呢?
对于这种方法,你有没有共鸣?欢迎在评论区里和我们分享你的经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