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说: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海明威也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修炼自己的过程,认识自己,重塑自己,愉悦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怨天尤人的人,只会在过失中沦陷;经常自省的人,才能在反思中向前。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一味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而懂得审视自己的人,则有机会获得重生。晚清名臣曾国藩,以礼部二品左侍郎投笔从戎,受命组建湘勇。起初他信奉“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思想,为人便是直来直去,常常不给人留颜面。在长沙与绿营斗法,与官场不合,在江西与人争强斗狠,最终在靖港遭遇惨败,曾国藩投江自溺,几乎身死。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道德经》,希望他能认真读一读。靖港之役惨败后,曾国藩以奔父丧为名,退隐家中一年多,深刻自我反省,认真重读《道德经》。有了人生的阅历,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只有以“天下之至柔”,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曾国藩在《道德经》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正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的反思,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才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智者的选择。自省,是认清自己的必修课,在自省中获得经验,化不足为优势。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一个人越是封闭、固执己见,就越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看不见他处的风景。季羡林在读高中时,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有知识信手拈来。在人人都追求自由的时代,他依旧活在“我大清”的世界里,张口闭口都是八股文章、科举制度。若学生们答题时,稍微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会被他认为是叛逆。这样的人,不仅不能传道授业解惑,甚至成了学生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抛开己见,放平心态,不要总是怀有偏见,更不要盲目抗拒。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固有的认知,始终立足于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有些行业大牛,即使已经处于被人仰望的位置,却仍然葆有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一个人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人在社会上打拼,难免会为人情名利所累,但是懂生活的人,会把身心的自在和愉悦放在首位。
在北大,季羡林先生是有名的教授,在生活中却像一位洒脱幽默的普通人。《清华园日记》的出版便是最好的证明,日记中记录了季先生上大学时的一些想法和情绪。出版时,出版社考虑到季先生的形象,建议做适当的删减。季先生却说:一字不改,一句话也不删,我不是圣人,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庄子在《逍遥游》中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勤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内外的分别,分清了荣辱的界限,不会因为别人的说法就有所改变。季羡林先生日记中的某些词句,看似破坏了他伟光正的教授形象,实际上,这正是他境界的体现。断掉费力的关系,卸下沉重的伪装,不再为别人的指点而苦恼伤神,也不再为无能为力的事情劳心费力。睁一只眼看世界,闭一只眼做智者。活得身心自在,才见本来面目,才觉皆大欢喜。这套课程官宣以来已有超过100万人次听课。如果你想提高英文口语能力、彻底摆脱哑巴英语/中式英语的困扰,那么就非常推荐你报名学习由李柘远LEO精心筹备、录制的【LEO学长的200节地道口语大课堂】。200节精录课程可以带你掌握几千条英文地道表达,涵盖了学习工作生活的多种应用场景,非常适合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让你轻松开口流利说。
扫描下图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