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园最多的城市,吊打北上广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北京最火的旅游地不是什么山川湖海,而是亮马河。
在被封禁之前,这条无人问津的河流一夜间被冠上“北京塞纳河”的美誉,吸引了大批市民在河边公园野餐聚会、聊天散心。甚至有人还在河边叫起足疗服务,仿佛置身“国际捏脚风情水岸”。
随着外出旅游愈发困难,身处“钢铁森林”的都市社畜们或许比原先都更需要一个“亮马河公园”,可以在繁忙工作后短暂归隐自然。
公园,不只是城市的点缀物,不少人认为是生活的必需品。
那么,中国哪里的公园最多?哪座城市的逛园体验又最好呢?
中国哪里公园最多?北方不敌南方
中国建设公园的历史,其实不过一百多年。
过去中国虽有着许多私家园林,但与作为公共场所的“公园”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中国造园史》,近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园才逐渐兴起,并且发展迅速 [1]。
国家统计局显示,到 2020 年,中国已经有 19823 个公园,公园面积达到 53.85 万公顷,接近东南亚国家文莱的国土面积。
但中国这么多的公园并不是“雨露均沾”地分布在每一片土地上,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中国各地中,拥有最多公园的省份是广东。
广东人民凭借着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在 1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里建起了 4330 个公园,平均每 42 平方公里可以找到一个公园。
在广东做一个公园爱好者,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省钱又有新鲜感的绝佳爱好。毕竟你哪怕每天逛一个公园,也要 12 年才能逛完。
其余公园数量排行前列的省份,许多也与广东一样为南方省份,如浙江、云南、四川。
比如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浙江,截至 2020 年,有公园 1547 个,这其中不仅有不少临湖而建的园子,还有许多内陆居民比较陌生的海岛公园。
在浙江,逛园子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甚至许多农村地区,如嘉兴桐乡,也有着不少深藏不露的豪华园林。
而公园数排行末位的省份里,除了海南与贵州,其他大多是北方省份,且深居内陆,地广人稀。
像青海就很难见到几家公园,全省 2020 年的公园数只有 64 个。青海有 8 个地级行政区,相当于每座城市或自治州平均仅有 8 个公园。
不过好在这些地方有着壮丽的山河地貌,人们哪怕没公园可去,也能参观省内数不尽的自然风光。
评价各地的公园建设,光看公园数量可不够,公园面积与人口数量也深深影响着逛园体验。
若用各地常住人口数来计算人均公园面积,我们发现北方地区会稍微赢回一成。
北方公园虽少但胜在面积大、不拥挤。比如内蒙古虽然只有 340 个公园,在全国各地区中排行倒数,但人均公园面积为 5.95 平方米/人,位列第三。
人均公园面积位列第一的,是坐拥众多皇家园林的北京,人均公园面积为 16.31 平方米/人。
如果把逛公园想象成许多人待在同一间屋子里,那在北京逛公园,相当于 100 平方米的房子里平均只站了 6 个人。这拥挤程度和北京地铁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北京有大量的郊野公园,公园平均面积将近 100 公顷,许多公园大到进去不走到“腿断”就出不来。
倘若选对日子,还能在北京公园中收获包场体验,在偌大的森林中转悠像是在玩“荒野求生”。
而有最多公园的广东在人均公园面积上则退居第二,人均公园面积为 6.71 平方米/人,不到北京的二分之一。
不过广东作为人口上亿的大省,拥有这样的公园建设成绩已实属不易。
同为人口大省的河南,人们就要接受“被平均”的命运,人均公园面积仅有 1.86 平方米/人,相当于 100 平方米的房子里要挤上 54 个人。
城市公园数,深圳吊打北上广
比起各省份的公园数据,具体到中国各市的公园状况与我们更加息息相关。毕竟疫情之下,出市都困难重重,在市区内触手可及的公园才更具有游玩价值。
在中国主要城市,即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深圳的公园数超过其他所有一线城市,达到 1206 个,是不折不扣的“千园之城”。
许多人误以为深圳是个只有高楼大厦的“内卷”城市,与江浙地区的园林无缘,也不像上海有迪士尼乐园助阵,更没有北京的“清廷后花园”。说起周末出游场所,往往只有各大购物商圈。
但其实在深圳的钢筋水泥中,多的是适合休闲散步的小公园。
深圳市政府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深圳的公园总面积已达到 3.15 万公顷,相当于 438 个北京故宫,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了 90.87% [2]。
深圳与其说是在城市里建公园,不如说是在公园里建城市。
甚至《2021 年深圳市民留深过年专题调查报告》显示,65.57% 的深圳人留深过年,当中超过一半的人的假期安排都是逛深圳公园 [3]。
不仅如此,深圳公园还“千园千景”,各具特色,既有背靠大海的海滨公园,也有依山而建的山顶公园,甚至有专为宠物打造的宠物主题公园,连婚姻登记所都被建在了公园里。
对比深圳,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上广居民就没那么“幸运”了。北上广的公园数全部加起来也才 1016 个,比不上深圳一座城市的数量。
在这些城市中,公园数最少的是海南省会海口,整座城市只有 19 个公园,堪称“公园荒漠”。
同样从人均面积来看,据住建部发布的《2020 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主要城市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高的是广州,为 23.35 平方米/人 [4]。
其次是呼和浩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9.29 平方米/人。这座马背上的城市拥有的可不只有偏郊的大草原,居民们也可以在城市里享受到宽敞的公园绿地。
而拥有最多公园的深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 15 平方米/人,不敌广州与北京。
上海则成功垫底,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园绿地面积仅有 9.05 平方米。但在狭小的空间里,上海市民将公园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比如负有盛名的上海人民公园,地处南京西路的繁华地段,一度是青年男女们的恋爱圣地。“压马路”“数电线木头”“量地皮”都是上世纪年轻人公园与街头约会的代名词。
上海人民公园还有个热闹得像人才招聘会一样的相亲角,过去一到周末,大爷大妈们就摆摊晒出孩子的简历,寻觅未来的女婿、儿媳。
与此同时,上海许多公园虽小,但却五脏俱全。
绍兴公园就小到可以直接在入口处望遍全园,进去兜一圈出来,五分钟就绰绰有余。但这里有着仿竹廊亭、山石壁景、湖石假山,许多江浙大园林有的,这么小个园子居然也不缺。
逛公园最方便的城市,在海南
除了比数量与面积,一座城市的公园分布情况同样重要。
有的城市的公园虽多虽大,但都处在荒郊野岭,除非有钱有闲,不然很多人也不愿意专门花两三小时车程去闲逛。
为此,有学者用“公园分布均好度”这一概念来衡量城市公园空间分布的优劣。
所谓公园分布均好度,即是城市建成区内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服务覆盖居住区的占比之和,数值越高,意味着这座城市的公园越能覆盖居住区,老百姓出门逛公园更方便。
根据《2021 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中国主要城市中,公园分布均好度最高的是海口。海口的公园本就不多,尽量建在居住区也情有可原 [5]。
紧随其后的是深圳,深圳不但在公园数量上遥遥领先,公园空间分布情况也很出色,其社区公园覆盖率超过 70%,综合公园覆盖率更是达到了 91.48%,意味着绝大多数公园都建在了市民居住区。
而南昌、济南等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位置就对市民不太“友好”。
南昌的公园分布均好度只有 1.13,在 33 个中国主要城市中排行垫底,将近一半的综合公园都未能覆盖居住区,游园服务的覆盖率还只有 10.76%,大多数公园都处在无服务的“放养状态”。
总体来看的话,对比公园分布情况,南方城市依旧“赢麻了”,平均公园分布均好度为 1.61。
而北方城市的公园分布相对来说更不合理,平均公园分布均好度只有 1.49。
还有一些城市在公园数量、面积与空间分布上都表现平平,只好开始在街旁绿地上费心思。
像寸土寸金的上海,虽然没法到处建设大面积公园,但通过在大街小巷“见缝插绿地”来“曲线救国”。
对比各大城市,上海的人均街旁绿地面积最大,为 7.5 平方米/人。
天津紧随其后,人均街旁绿地面积为 6.6 平方米/人。逛不了大公园的天津人,可以把街旁绿地作为公园“平替”,说不定还能听到不输德云社的草坪相声。
像这种街旁绿地其实还有个别名,叫做“口袋公园”,面积最大也不到 8000 平方米 [6]。
这些口袋公园虽然小得可怜,面积也不计在城市公园面积里,但因为有绿地和座椅等休憩设施,勉强也拥有了一座公园的功能。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人员介绍,2022 年上海已有 103 座口袋公园,到 2025 年计划达到 300 座以上 [7]。
未来可能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出现,说不定它们会像中年男人的汽车一般,成为一个短暂逃离生活压力的空间。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城市里的每片绿地。毕竟在行色匆匆的都市生活里,能有这些角落可供享受春天,不受到任何工作打扰,已经是一种奢侈。
网易文创签约中国冰雪,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冰雪文创合作伙伴,更多项目欢迎咨询
简历请发至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