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和成都三家著名鬼饮食进行了交易
前段时间
一位粉丝在后台向我们抛来一个选题
“去试试九眼桥的小仙女蹄花”
12个字的事情
被她说成了耐人寻味的短篇小说
句句在理,字字珠玑
不光用上了惟妙惟肖的比喻句
甚至在最后主动放低自己
甘心抬高试物所
小仙女蹄花
作为全成都蹦完迪的人都在寻找的地方
向来被称为成都鬼饮食之首
而鬼饮食
就是指那些天黑了才出来营业的野摊
它们从黑夜里来到黑夜里去
无论你是喝多的酒鬼还是加班的社畜
大家都齐聚在此
各吹各的牛逼
只有我们的气质
才配测评这种人间魔幻现场
只有我们的作息
才能在半夜三更找到这些野摊
今天我们就将寻找三家
成都骨灰级的野摊
为各位的夜生活铺路
小仙女蹄花
推荐人:@黑皮辣椒
推荐语:这不仅是蹄花,更是蹦迪人的青春
大名鼎鼎的小仙女蹄花
出摊时间不确定
出现地点不固定
食客们唯独知道的是
老板每晚发的朋友圈定位在哪
大家就涌向哪
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11点半
在和老板联系后
直接来到东风大桥旁的绿化带边
如果大家要来
可以打车定位到
翠风苑公厕
眼前的车队
就像是三轮户外联盟
除了有小仙女蹄花
现场还出现了小仙女麻辣烫等小字辈摊子
我们到的时间比较早
在座的食客都还是最清醒的那批
看着每个桌子上的标配套餐
我就跟风点了
招牌蹄花汤+网红华丽丽炒饭
蹄花汤出餐最快
因为是从大锅里直接舀出来的
每碗都配了一整根蹄花
老板介绍说
这个铁桶里装了差不多20根蹄子
但每次都是带好几桶出门
蹄花用的是裹了保鲜膜的小铁盘来装
蘸料里是小米辣和香菜
先尝一口汤
药膳味扑面而来
猪蹄稀溜耙
用筷子随意一duo
就能轻松将骨肉筋分离
蹄花的表面光洁q弹
滑入嘴里一抿就化
蘸料有点辣
倒进一勺蹄花汤搅匀就好
碗里的雪豆有点少
但满满的胶原蛋白
确实能给人一种重返20岁的错觉
这边还在啃蹄花
那边的炒饭已经开炒
当你感觉到旁边的光之力量时
不是奥特曼来了
而是华丽丽炒饭准备起锅了
打蛋的速度之快
撒调料的动作之帅
在我还没看清每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时
我们的炒饭就已经上桌了
有锅巴的炒饭是最资格的炒饭
华丽丽炒饭重油重盐重感情
每吃一口都是惊喜
炒饭里有火腿鸡蛋二荆条
居然还藏了不少的肥肠
饱满丰盈
肥而不腻
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这是炒饭界最惊艳的表达方式
我只能带着敬佩继续品尝下去
蹄花配炒饭
就像是小仙女的民间醒酒秘方
吃一口炒饭果腹
喝一口汤重返清醒
由于炒饭里的肥肠实在很顶
最后我们还额外点了盘炒肥肠
肥肠炒蒜苗
空虚又缥缈
此刻我只想再来一盆白米饭
狠狠冒犯这盘菜
品尝完小仙女蹄花
喝完酒前来的食客是越来越多
买单的时候我也明白了
为何大家都说这里是醒酒必备之地
炒肥肠40元,蹄花35元
炒饭25元
两瓶豆奶10元
不算贵但比我想象中的价格高点
所以几个人在野摊吃个500元
完全不是问题
营门口立交桥下面的
云南烧烤摊
推荐人:@咸鱼扳命
推荐语:是云南主厨的私人订制菜
到达第二家店附近时
已经是晚上10点
这家摊摊被称为
成都二环高架下的omakase
哦妈卡死是啥我不懂
但据说此店整的都是
云南老板自烤自卖的特色菜
我在深夜的立交桥下来回踱步
迟迟没看见传闻中的烧烤摊
桥在滴水
我在流泪
打开网友们的照片反复比对
看桥的位置
瞅路牌的方向
当我正准备宣布放弃时
一股说不上来的臭味吸引了我们
顺着味道走
在营门口高架桥正中心的下面
我们终于看到了
几颗人头和一辆三轮车
摊子很简陋
就像是地痞在桥洞子下搭的窝
人也不算多
几个人聚在一起就像是黑帮在开会
看着随意实则专业
刚走进摊子
我们就能看到老板的手写菜单
字迹潦草仿佛是医生开的处方单
还没等我们把字认全
老板就招呼我坐下等待
“不用看菜单,我给你们搭配菜”
无需点菜
老板给客人私人订制
连米其林名厨都做不到的服务
这位云南大哥给出了承诺
整个摊子由一辆三轮车
和两个卡座组成
三轮车上摆满了各种食材
随便拿起一包糯米粑
上面都标注了云南两字
而两个卡座也不是普通座位
就和烤肉店一样
桌子里还嵌着炭火和烤盘
等待不到10分钟
老板请我们入座
可能由于摊摊规模实在有限
一个卡座居然还能拼桌
当我们和一对情侣坐下后
蘸碟和食物已经在眼前
极简风的碗筷
配上烤盘中分不清谁是谁的饭菜
我和拼友你谦我让
好不容易动筷子准备尝尝味道
第一个入口的是烤鸡翅
老板用炭火把皮子烤到焦缩
它在昏暗的灯光下散发出神秘的光芒
具体吃的是什么
老板不介绍大家就看不清
我只记得那外焦里嫩的口感
仿佛在吃德克士的脆皮手枪腿
饭盒盖里的辣椒面很辣
鸡翅黢黑得像在烤盘上呆了一辈子
嘴里的东西还没嚼完
老板又放了糍粑和玉米饼上来
玉米饼是外婆做的味道
糍粑口感相当好就是不太入味
为了让我们尝到最地道的云南风味
老板还端来了秘制蘸料
同桌的男生作为云南菜高材生
认真点评蘸料里还差了点折耳根
我作为业余人士
只吃得出是个菜籽油味
烤盘上的包浆豆腐
在我看来已是臭豆腐的味道
但当我感叹味道重时
老板突然端上来了真正的云南臭豆腐
云南的臭豆腐里裹的是腐乳
闻着是普通的臭味
入口却像在听死亡金属
嘴里的味道变得模糊
咸鲜的腐乳迅速入侵口腔
在场四个人先是集体陷入沉默
接着立马发出受刑者般的喊叫
“有我老家厕所的味道”
“感觉在吃核武器”
“吃不来吃不来”
“像是吃了口闷屁”
(只吃了一口没法继续了)
此刻我们就像在腐乳里打滚
我称其为勇敢者的食物
在场的人都没再碰过那盘臭豆腐
除了那位想起老家厕所的男生忍不住一口一个
“越吃越上瘾呢”
在这个云南烧烤摊
我第一次吃到需要老板自己打电筒烤的罗非鱼
鱼的颜色发黑
味道焦而不燥
虽然不管饱但能尝尝鲜
被烤到一滴水都没有的鱼
除了很干还有一点咸
吃一口鱼肉
喝三口水
三轮车前面的箱子
就是云南大哥为大家准备的冰饮
除了实在不能入口的
能吃的我们都吃光了
老板主动上前问大家合不合口味
我也直说某些菜
和我们在大理吃的味道不同
结果没想到
老板是云南文山人
他去大理也只是旅游
摊子上的食材都是他老乡从文山寄来的
自己的食客通常是在微信提前点好菜
直接就来吃
那一顿我们总共吃了123元
老板报菜价
让客人自己算
他甚至不在乎大家算准确了没
便立马又开始给下一桌客人准备食材了
摊上的回头客很多
来吃的云南朋友也不少
老板出摊时间是下午5点到凌晨3点左右
我个人感觉来这不仅是在吃饭
更是在搞行为艺术
李家沱桥头卤肉面
推荐人:@小唐
推荐语:很绝,我前男友为了吃它
专门从北京飞来成都
这家面摊是试物所粉丝
指名点姓推荐的
有人叫它三友路卤肉面
还有人叫它416医院面
总之每个曾经吃上的人
都说能遇上它全凭自己运气好
我们到的时候是晚上10点
那天无风无雨也无你
居然就撞上了桥头面出摊
大家整整齐齐坐在小塑料板凳上
老远就能听到
吸溜吸溜的吃面声
摊子被无数川A的车包围
灶台也被嗷嗷待哺的客人包抄
整个摊子的合伙人有四位
三位负责煮面调料
还有一个阿姨专门收拾卫生
根据粉丝的推荐
我们点了二两的
干杂酱和汤排骨面
点好单便自觉转身准备去找凳子坐
“要自己来端面的哈“
老板一句提醒
让我们不敢跑远了
接着便老实站在三轮车旁看煮面
并等着被叫号
穿浅色衣服的大哥
负责煮面和切菜
上一秒看他正皱着眉头
在烟气中拉瀑布
下一秒看他
又开始举着菜刀切卤肉了
其余两位负责调料和收钱
和客人闲聊的工作也是由他们担任
摊子旁边还有两个蓝色大桶
里面装的都是大家吃干净的碗
画面虽混乱但一切都有序
谁先来谁后点老板都记得
等了大约7分钟
老板把两碗面递给我
由于客人太多
我们只能选择拼桌
两碗面分量扎实
面条劲道还有韧性
素椒杂酱色香味俱全
只要你擅长拌面
那么葱花肉末就能沾在每一根面上
肉臊肥瘦合适
越吃香味越重
面停在嘴里有熟悉的粘稠感
厚重的红油覆满整个口腔
而汤排骨作为他家的招牌面
更是毫不吝啬地在强调排骨二字
碗中的排骨有6坨
每一坨都是块头大的那种
就像学校的体育生在操场集合
每个人的身材都拿得出手
煎蛋被老板埋在面下头
彻底做到了面蛋一体
视觉上不可抵抗
味觉上无法停下
眼前的两碗面越吃到后面
味道越辣
当我想中场休息缓一缓时
我们能看到背后有无数位大哥
正端着面站在路中间吃
这是一种默契
更是一种规则
在这吃饭的人基本都是
忙完整天用一碗面来放松
或是匆忙吃完马上接着去工作
两碗面吃完
我们花了不到10分钟
摊子前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次靠近老板
我们知道了价格
一两面9元,二两11元
三两13元
杂酱和排骨都是这个价
付完钱我们不光开始回味味道
更是开始留恋这个价格
这家野摊从晚上八点
营业到凌晨三点
绝对算是鬼饮食中最物美价廉的存在
吃完3家野摊
我除了重新爱上成都的夜晚
更是感觉嘴巴里的味精味有点齁
这些鬼饮食没有固定的门面
没有具体的出摊时间
遇见城管要跑
碰上吹风下雨就休息
但他们就像是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不是那么光鲜亮丽
但永远是大家温馨的盘踞地
半夜在摊上摆过的龙门阵
可能第二天就忘了
但下肚的那碗热蹄花汤一定忘不了
每家摊都有每家摊独有的食客
出租车师傅
蹦完迪的年轻人
和在半夜出来解决乡愁的人
所以今天测评的三家店我就不排名了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
成都野摊第一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