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被称为中国“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玛特(09992)股价又创历史新低,一度跌至13.06港元/股,跌5.67%,截至今日,泡泡玛特总市值为179.19亿港元。其实,泡泡玛特的股价下滑也并非是“一日之寒”。值得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公司的股价就开始持续飘绿,累跌超70%。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自去年2月创下107.23港元元高点后,至今已跌去近9成。股价如此跌跌不休,中国的“盲盒第一股”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先让我们从其基本面来看。
据了解到,泡泡玛特成立于2010年11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覆盖潮流玩具为主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包括艺术家发掘、IP运营、全渠道销售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广。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近年来业绩保持增长。据年报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五年间,公司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4亿元(人民币,下同)、16.83亿元、25.13亿元、44.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9.6万元、9952.1万元、4.51亿元、5.24亿元、8.54亿元。不过业绩增速却有所放缓,其中公司营收增速已由2018年的225.4%下滑至2021年的78.66%。而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更是首次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59亿元,同比增长33.1%;经调整净利润3.76亿元,同比减少13.5%。对于收入增速放缓,公司于财报中指出,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疫情影响了公司线下客流。期内,泡泡玛特线下因疫情闭店一周至三个月的零售店有133家,占比超过40%,而停运的机器商店为324台,占比达到17%。除了疫情的影响影响,泡泡玛特还面临着采购成本上升、库存大增、周转变慢等多重问题。据悉,今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要原材料PVC较2020年上涨30%,人工成本同期上涨40%。同时,在过去两年间,潮玩行业竞争空前激烈,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泡泡玛特急于推出新产品,提高拆件数。对比上年同期,泡泡玛特产品拆件数量平均每款增加了12个,同比增长60%。这更进一步地导致了成本提升,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模具费用同比增幅达到70%。在成本大幅攀升的背景下,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64.77%降至2021年的61.43%,今年上半年更进一步下滑至58.1%。对此,泡泡玛特尝试用涨价的方式将这部分成本转移至终端。据国海证券研报显示,泡泡玛特盲盒产品整体均价由2017年的60.1元提升至2021年的64.3元,复合增长率为3%,2022年起的5个月,提价更明显,均价较2021年涨幅7%。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新产品的加速推出并没有点燃消费者对于泡泡玛特的热情。而随着价格的持续上升,让消费者更难以买账。截至今年6月底,泡泡玛特库存达9.57亿元,同比增长203%,较年初增长21.3%,存货周转天数从也从年初的128天增至160天。与此同时,会员的复购率这一重要指标也从2019年的58%一路下滑至今年上半年的47.9%。
随着国内潮玩消费渐趋理性,泡泡玛特尝试将目光转向尚需开拓的国外潮玩市场。据CBNData《2020跨境出口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盲盒海外线上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超400%。2021年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统计数据也显示,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东南亚、北美等地区是中国盲盒潮玩集中出口的市场。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兼CEO王宁表示,希望海外收入能在未来达到整体收入的50%。王宁称,在海外市场的门店中,发现超过60%是非亚裔的消费者,因此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加快海外布局,将海外销售策略由ToB模式转向DTC主导,加快了直营店的布局速度,分别于英国、新西兰、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核心商圈开设门店。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门店达24家,预计到年底将达42家。在积极的策略布局下,公司海外的市场的业绩成功实现了积极增长。今年上半年公司在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的总收益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62.19%。在西部证券看来,泡泡玛特已成功打入海外市场,随着下半年海外市场的加快布局,公司的全球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不过,频繁回购增持,但股价不见起色,据悉,泡泡玛特除了开拓“第二增长”曲线,还试图通过回购来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自今年2月开始,泡泡玛特就在频繁回购自家股票。截至目前,公司今年以来已累计进行了24次回购。其中7月和9月回购次数最为频繁,累计花费超6亿港元。但从股价表现来看,大手笔回购砸下去,公司股价并没有起色。其中,回购次数最频繁的7月和9月正是公司股价下滑幅度最大的两个月份,跌幅分别高达52%和29%。作为非刚性需求的潮玩产品,消费需求不振对泡泡玛特的冲击尤为明显。泡泡玛特在业绩电话会上曾表示,我们也看到不只是收藏艺术品在二手市场的疲软,包括整个市场对高单价产品的消费都偏谨慎。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消费赛道通融资数量和金额都开始缩水。这对二级市场上消费板块行情产生利空影响。大众消费行为趋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