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赠书 | 提高时商,教你高质量读研
“星期四在美国的圣克拉拉参加数论会议,星期六将出席在加拿大的温尼伯举行的数论与计算讨论会,晚上在一间匈牙利餐厅接受宴请。星期天即飞往多伦多,从机场直接去滑铁卢郊游并参加讨论,晚上回多伦多搭机去伦敦,因为下周一上午11 点在帝国学院安排了演讲。接着再到墨西哥城,折回美国到得克萨斯、佛罗里达、孟菲斯,然后是去苏黎世,回到布达佩斯之后,再去印度。”
— 引自《20 世纪数学经纬》[1]
爱多士的时商与传奇
上面这段引文是匈牙利著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Paul Erdős)1979 年12 月的一段旅行日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匈牙利人出国是需要“面签”的,因此,考虑其出国的次数,不难推测,爱多士在办理签证上耗费掉的时间也不少。
但在如此密集的学术交流和出访下,截至1979 年,爱多士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文章近900 篇。而其一生与511 人合作发表了1500 多篇论文,远远超过他之前的最高纪录创造者—英国数学家凯莱(Cayley),他发表了927 篇论文。
爱多士的工作绝非缺乏创新性或是低水平的粗制滥造。
1983 年,匈牙利科学院的爱多士和当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陈省身同时获得了被誉为数学界的 “诺贝尔奖”—数学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沃尔夫数学奖。不仅如此,据不完全统计,他还培养和发掘了百余位数学天才。
如曾与他一起证明过爱多士- 波萨定理,并在后来获得了匈牙利国家最高奖 — 塞切尼奖的数学家波萨(Louis Pósa)。还有智商近160 分、获得过菲尔茨奖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陶哲轩10 岁时,爱多士就对其论文进行过指导。
为了纪念爱多士在数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科学界以他的名字定义了“爱多士数”(Erdős Number),简称埃数(国内也有将爱多士译成埃尔德什)来纪念他,以此来反映与爱多士产生某种联系的程度和距离。
爱多士数0 表示爱多士自己,而1 则是与爱多士本人有过直接联系或合写过论文的,2 表示与爱多士合写过论文的人合写过论文的。比如,国内曾与爱多士直接合作过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建方,他的爱多士数就是1。
显然,爱多士的传奇经历和对科研时间的有效利用是标杆级的。
“内卷”的竞争
一般来说,在学历教育上,研究生基本已经处于教育金字塔的顶部。但是,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的择业竞争、就业竞争却一点儿不比从前小,甚至加剧了。
记得在我读大学的那个年代,中专生可以找份较好的工作。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全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专毕业就能找份好工作”的认知早已过时了。现在,一个人要成功,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远高于20 年前,有人将其称为“内卷”。
举例来说,2019 年,我的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去求职。据他说,一些热门公司会收到近千份简历,却只招收个位数量的新员工。当然,他去应聘的都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热门行业。
2012 年以来,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性能方面获得了快速提升,同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其他应用领域也成果累累,所以,人工智能方向目前正处在第三波热潮中。
但是,抛开人工智能专业不说,其实各行各业都面临机会成本明显上升、内卷加剧的问题。
不可或缺的时商
那么,研究生怎样才能在学术或求职道路上获得更好的机会呢?显然,个人能力强是最重要的。
学术或职业生涯中的个人能力强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除了智商,一般我们能想到的还有情商,另一种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却是时商。
时商是什么呢?它反映了人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学业或工作的绝对投入时长。利用效率是时商的第一层意思。
所以,对于研究生来说,不是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里,就一定意味着时商高。只有效率提高了,时商才会高。
比如,学生听课,有些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45 分钟把课堂内容消化完,甚至举一反三,回家后自然就不用花多余时间复习,还有时间做些别的事情,如培养个人的业余爱好;
而有些学生上课容易走神,以至于即使回家后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也收效甚微。
我记得我在上初中时数学成绩不好,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某次数学课我低头想了下别的事情,等抬头时,就发现后面的数学课几乎听不懂了,然后成绩一度一落千丈,这就是我当时时商极弱的表现。
从管理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如果在实验室里,开始以打卡作为衡量研究生科研投入的标准时,就说明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出现了问题。
因为学生很有可能会心不在焉,并未专门做与科研相关的工作,也有可能在忙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其他事情,比如打游戏或准备求职的相关事宜。
这样的话,即使强制学生待在实验室,科研效率仍然是很低的。导师找学生讨论问题时,经常能看到的也许只是学生计算机上空白干净、始终如一的屏幕和学生熟练地使用屏幕切换快捷键的动作。
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需要绝对投入时长。现在的科学研究,方向已经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化。结果就是,几乎每个细化的方向上,都有很多国内外同行在进行相似问题的研究,其中不乏名校的优质研究生和知名教授。
因此,研究生们千万不要过分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玩玩游戏和做其他杂事后,再用较少的时间投入科研,就能够拼得过那些可能更聪明又更努力的同行们。
如果把科研需要的时间分解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阅读论文的量是需要绝对时间的,做充分有力的实验也需要绝对时间,写能形成影响力的论文更需要绝对时间。
但现实中,不少研究生认为自己可以用少量的时间和临时抱佛脚的投入即可完成科研目标。只是到了毕业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自己其实并没有像入学初时自以为的那么有实力。
归根结底,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时商的提高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律。正如谚语所说:“强扭的瓜不甜”。导师的职责在于引进门,但能否做好准备、抓住机遇还得靠自己。
时商提高小窍门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时商呢?熟能生巧是办法之一。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寓言故事《卖油翁》里,卖油翁能够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秘诀是“无它,惟手熟耳”。而俗语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做科研,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论文没读到一定的数量,研究生是很难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及创新点进行快速反应和判断的。所以,多读论文是逐渐提高时商的必要环节,这样才能把读论文的速度由最初的慢变成了解后的快。
有些喜欢读论文的朋友曾建议过,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时间间隙。比如,你可以在手机上安装阅读论文的App,如在线论文发表网站arXiv 手机端的软件,然后没事的时候就“刷”论文,走路时“刷”,上厕所时“刷”,利用各种可以想到的时间“刷”论文。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比如适当地锻炼身体,如跑步、游泳和打球。这既能帮助我们提高身体素质,又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跑步配速不快的话,还能边跑边整理研究思路和方案。这比起空暇时一会儿拿手机刷朋友圈一会儿又思考问题,也许会更有效一点儿。尤其是,跑步中分泌出的多巴胺说不定还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研究问题的突破口。
除了跑步,可能还有时间是能利用的,就是通过睡觉来学习,俗称梦境学习[2]。梦境学习中,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睡前闭上眼睛回顾自己这一天做过的相关研究,整理思路,然后暗示自己晚上能梦到相关的内容即可。
据说1986 年汉城(首尔)亚运会时,当时韩国国家队的田径教练就要求过其参赛队员在睡前要进行动作要领的回顾。除了巩固学习,梦境也许还能帮助人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解决科研中碰到的瓶颈问题。
不过梦境学习的难点在于,人类多数情况下会在醒来30 分钟后忘记做过的梦是什么。另外,不能过于提倡梦境学习,特别是在白天的时候,不然就无法界定到底是学习还是偷懒睡觉、做白日梦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