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今年是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十四周年,当年事件的主角,河北三鹿集团老总田文华(女)被判处无期徒刑,网传经过三次减刑,即将出狱。“市场失灵”是个大问题,对此我自然有系统完整的理解。但我今天不打算讨论学理,只谈谈十四年前,我是怎么给嗷嗷待哺的女儿买奶粉的,以及十四年后回首往事,我是怎么看待三聚氰胺毒奶事件的。三聚氰胺事件在媒体上爆出来的时候,我大女儿两岁,正是必须喝奶的时候。当时被爆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国产奶粉有22家,除了三鹿,还有蒙牛、伊利、雅士利等著名品牌。我不懂奶粉,当年收入也不高,但恰好当时初入传媒,而且早有上网的习惯——早在买不起电脑的上世纪末,我就经常泡网吧,那时候我工资400多,网费一个小时3块钱,完全是小镇青年的无脑奢侈消费——有了一定的信息便利。2004年安徽大头娃娃事件,我就知道了三鹿这个品牌,而且知道它以价格低廉占领了很大市场份额,还知道这个事件当年被官方压下去了。所以,2006年孩子出世时,我第一排除的就是三鹿。当时,我的考虑是,如果有渠道,咬牙也要买原装进口奶粉,如果买不到,就买非原装的进口品牌奶粉,如果价格还受不了,就选择牌子比较好的中外合资奶粉,最差最差,也不能购买北方奶企的产品,而要选择珠三角、长三角的知名品牌。这就是我昨天的文章里提到的,牢牢记住一分钱一分货的老理,寻找市场最发达地区的品牌,能够减少被坑的概率。当年,一个熟人的孩子跟我的差不多大,他打工的收入比我还高,我劝过他别用三鹿,但他的理由是,这也是个牌子货,很多人都买,应该没问题,能省一点是一点。他的理由也是我们的生活常识,但是,这个常识却没能帮助他避坑。为什么呢?因为它只是一个不假思索的从众策略,有效程度不足。只有在我们完全不掌握任何其他信息,而又必须做决定时,才可以当做作决定的主要依据。最后,我的孩子用了一个非原装进口品牌奶粉。事发时,这个牌子不在22个品牌之列,而且同产品价格也不是那22个品牌中最高的,当然,比三鹿要高多了。这22家中,广东三家,上海两家,深圳一家,剩下的都是北方和中西部奶企。上海两家是老派国企。当然,我还是侥幸。因为我考虑过广东三家中的两家品牌。难道奶粉不是跟酱油一样,属于历史悠久、竞争充分的日用品行业吗?为什么一样会出现大面积的问题?这是不是“市场失灵”?分几个方面谈谈当年的三聚氰胺问题,供大家参考。(以下篇幅较长,没有耐心的朋友可直接跳到下一部分,但可能错过有意思的信息。)1.奶粉生产标准过高
奶粉属于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新型普世产品,1969年世界上才第一次出现奶粉生产标准。中国在改革开放(1978年)后,才开始生产面向民众的奶粉。在我小时候,麦乳精才是主要的婴儿营养母乳代用产品,奶粉这种东西我见都没见过。除了少部分特供和富裕家庭,中国第一代奶粉婴儿是90后。我们国家1985年参照国外制定奶粉生产标准和检测方法。2008年出问题的奶粉,执行的是1997年的产标,该产标严格比照了欧美标准。此外,与西方不同,我们的饮食传统中,主食是农业碳水而不是肉蛋奶,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传统,从养牛到成品,我们几乎都是零起步。这就造成两种现象,第一,在十多二十年前,民众普遍视奶粉为高奢和轻奢产品,从而不太会预先怀疑其安全性。第二,中小奶农生产的牛奶,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比不上国外的牛奶。但我们的食品标准又非常高(为了避免冗长繁琐,这里不引用过多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在知乎、知网上搜索到),完全遵照该标准生产,企业成本将急剧上升,丧失市场竞争力。本来,如果没有强制的营养国标,那么,奶企可以生产价格与成分不同的安全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一刀切的营养国标,假如执行到底,那么边际上的企业只能退出奶业生产,市场上有低品质需求的用户,也买不到低价的安全奶品。2.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然而,中国当年虽然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化急剧推进,但我们一直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介入和保护过度,国企就不用说了,直接就是政府的面子和里子,民企或改制中的企业也一样受到地方政府的百般呵护,地方政府有强大的动力保护落后或不合格的产能,这种产能要是能带来利润和税收,那就更明显了。由于当年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存在缺陷,添加低毒和无毒含氮化合物(三聚氰胺就是其中之一),以抬高蛋白质检测含量,达到上市标准,几乎成为全行业,尤其急于低价占领市场和水平相对落后的奶企的通行做法,并且常常被当地监管部门放任和默许。事实上,如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一样,奶企的种种乱象,从新世纪初开始,一直慢慢地在坊间流传,因为从业人员是知道这种违规做法的。然而,由于没有骇人听闻的事故发生或者被确证存在因果关系,这些私下流传的信息,并没有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而且,一有公开传播的迹象,企业和当地政府就会迅速介入,压制信息传播。甚至出现了“大头娃娃”这种案例,也很快就被公关了。甚至是三鹿奶粉事发后,河北当地政府和三鹿公司,也极力隐瞒、欺骗公众,并威胁或收买曝光个案的网友和记者。曝光三鹿奶粉的英雄是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他于2008年9月11日在供职的报纸发出题为《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道,震动全国。四年后,简光洲离开了新闻界。关于这些情况,事发当时和后来都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例如大家搜索三鹿老总田文华的相关报道,可以找到很多方面的内容。而这种保护主义,又以中西部和北方改革相对滞后的地区,以及纯粹的老牌国企为重灾之地。3.无知和侥幸酿成恶果
如果一个商家在自己卖的产品加入砒霜、氰化钾等剧毒物质,那么他的生意一天也做不下去,别说挣钱,老命都会没了。所以,任何想多挣钱,哪怕挣快钱的商家,都不会想把客户迅速毒死。以次充好,添加低毒和无毒,但能增加卖相和销量的东西,才是奸商的常态。然而,三鹿奶粉就非常诡异,出事的娃娃往往只吃几个月就出大问题。这显然不是商家预料中的结果。造成这种情况,只是因为商家无知。各奶企是明知奶站和奶农会往牛奶中掺尿素、三聚氰胺等含氮物的。三聚氰胺甚至被行内称为“蛋白精”,被认为比尿素的毒性还低。尿素本身就是代谢毒物,达到一定剂量,必然损害人体健康。相比直接把农用尿素倒进牛奶,添加额外购买的“蛋白精”,在奶农看来,甚至是更有良心的做法。事实也确实如此,三聚氰胺虽然不溶于水,但也不会自动沉积体内,而是会随代谢排出。三聚氰胺只有在人体内跟三聚氰酸发生反应,才会形成沉积物,并且需要食用者代谢功能不足或代谢量不够大,才能在人体内形成无法排出的肾结石。然而,这一切本来不可能完全凑齐的因素,恰好在三鹿奶粉的用户中全部出现了。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最高,而且由于三鹿奶粉粗放扩张、收购价低、农户品质低,添加的三聚氰胺本身不够纯,越纯价格越高,价格越低的越是工业下脚料,含有大量的三聚氰酸。最后,三鹿奶粉主要受众是中低端普通用户,尤其是农村用户,喂养中,有不少人往往忘记或者根本不会另外给孩子大量喝水。也就是说,如果是添加纯三聚氰胺,即使剂量大,代谢差的婴儿吃了也不会有大问题;即使吃了胺酸都有的奶粉,只要饮水量足够,绝大部分孩子也不会有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奶企所没有预料到的。然而,现实中墨菲定理总是会起作用,你所没有虑及的后果,无论概率多小,总是会发生。事实也是,只有三鹿低端产品才爆出了大量问题,而这些个案也大多数出现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引爆三鹿问题的,是甘肃数十个婴儿病例,而甘肃正是缺水的西北贫困省份。另外21家被爆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企,并没有发现大量确诊受害病例。而前文提到的熟人的孩子,喝了很多三鹿奶粉,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这一段描述可能会引来部分网友的愤怒,认为我在给奶企洗地,但这些都是有根有据的事实。感情无法扭曲事实。同时,陈述这些事实,也不是赞成奶企弄虚作假糊弄产标和消费者。4.价格限制加速了奶企疯狂造假
2008年是一个当代经济史上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8月份,美国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暴雷之前,是疯狂的通货膨胀。中国也不例外。其中一种解释是,当年中国的汇率紧盯美元,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美元膨胀,我们积累了大量外汇,因此被动通货膨胀,人民币大量超发。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2006年的1.5%快速飙升到2007年的4.8%,发改委于2008年1月15日启动对粮食、食用油、牛奶等商品的价格干预。在此之前,由于物价上涨过快,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性价格干预政策。而2008年中国通胀形式更为严峻,全年CPI涨幅5.9%。对当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养殖户调查显示,2007年8月与2006年8月相比,饲料价格上涨了30%,玉米价格上涨了40%,燃料价格、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而牛奶限价,使食品产业利润大幅缩水,如果不选择退出(奶农杀牛、奶站歇业、乳企停产),而是继续经营,乳业供应量必然百般“创新”来应对成本上升。有研究论文指出,正是这一限价措施结合超高的上市营养国标,造成大量奶企要么退出(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要么弄虚作假的两难困境,这其实就是“既要,又要”的矛盾要求带来的恶果。再加上无知和侥幸心理,以及有地方保护主义的护航,形成了这一场多家奶企疯狂造假,数百名儿童直接饱受病痛折磨,甚至影响终生的历史性灾难。也就是说,即使是疯狂的三鹿公司,出大问题的奶粉,也是以2007-2008年批次的低价奶粉为主。然而,以上原因都不能归结为“市场失灵”,恰恰相反,它是多种干预市场的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插一句,由于知识背景差异和日常语言的局限,这里要说明一点,我反对“市场失灵”这个说法,指出干预市场的不良后果,并不是赞成对现实的市场上的任何现象都放任自流,完全不要监管。对于市场上出现的欺诈、违约、赖账等现象,当然应该大力打击,这些现象本身并不是“市场”属性的,而是对市场的破坏。最后,事情已经过去十多年,如今中国的奶粉行业的情况如何如何呢?但我的小女儿马上一周岁了,正好也要喝奶粉,也要选择品牌。我了解到的情况是,2010年奶粉国标降低了强制标准中的蛋白质和菌落指标,同时增加了多个推荐性高标。这反证了正是当年强制国标太高,造成奶企大面积弄虚作假。而如今大部分市面上可见品牌的推荐标准,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和CAC指标相同、相近甚至更高(美国标准上下限更为宽泛,不好参照)。国产品牌奶粉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5%,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进口品牌几乎一统天下的情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最新的奶粉国标也马上出台了,不出意外,它将成为世界上标准最高的产标之一。我给自己的女儿挑选奶粉的标准,也从过去简单的是不是进口原装,改为查看标注的各种新型营养成分(这些在十多年前的一般奶粉中都是没有的)含量,以及奶源是否全部来自澳新或荷兰。并且考虑到婴儿先天体质的种族差异和喂养习惯差异,我放弃了完全海淘这个选项,最终我给孩子挑选了一款老牌的,全荷兰奶源的,中外皆有售的进口品牌奶粉。之所以看重奶源,还是对我国可能不太成熟,商誉不够的奶牛养殖业不太不放心,我感觉国外的奶源天生基质也高于中国牧场。这一点欢迎行内人士批评指正,毕竟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刻板印象。有意思的是,选定之后,我又去查看了这个品牌背后公司的情况,发现这家公司已经被中国资本控股了,它的荷兰养殖基地也被中资收购了。无论是正向的还是逆向的民族主义情结,在我这里都根本不存在,尤其是跟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更是如此。题图:Levitan
限量签名版《经济学入门50讲》
欢迎扫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
加入米塞斯《人的行动》精·读·训·练·营,现价:365,每多100人涨价一次。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