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花朵需要语文的土壤:论语文能力比逻辑知识更重要
逻辑是意识的工作机制,正如引力是物得其位的机制。
因此,逻辑不是发明,它天然存在于比较高级的神经系统中。比如小鼠走A门得奶酪B门遭电击,几次之后健康的小鼠就会建立习惯,就是意识进行规律判断(简单的逻辑)的结果。
这样说还不明白,就反过来说,如果小鼠意识中没有逻辑机制,那么它会永远随机选择这两个门。
聪明的狼可以避开陷阱,聪明的乌鸦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它们不需要学逻辑,也不需要学逻辑学。
至于人,就不用说了。
是人发明了逻辑学,而不是逻辑学发明了人。这个事实足以说明一切。
逻辑学也不能算发明,但可以算创造。
聪明的人研究逻辑规律本身,对各种正反情况进行归纳,就成了逻辑学。
逻辑学的规律在逻辑范围内全部精准,正确,无可非议。
数学不骗人,逻辑也不骗人。因为规律中没有人发挥的空间。
但介绍逻辑,评价逻辑,应用使用逻辑时这个空间就产生了。
逻辑不会骗人,但使用逻辑的人会骗人。
这就是语言素质的重要性了。比如这个:
这位逻辑的使用者跳过中间各种变量,直接走到“数学题没答好=数学能力不好”的结论。(此例用于类比“中国人的逻辑有缺陷”这个伪论断)
严谨的逻辑使用者,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限定一下“数学弱”的“数学”是指什么?是能力,知识,方法,积累,训练,所有考试成绩,还是某次考试考试成绩?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限定一下:数学“弱”的弱是指什么?是分数低,应试能力差,教育水平低,训练强度低,方法级别低,还是素质低?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明确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较,哪些因素合理控制,哪些没有?
然后是不是应该再解释一下:弱和成绩差是什么关系?差和“有缺陷”是什么关系?
遗憾的是,这位使用者对这些关键因素和条件没有限定,也没有任何分析。
俺指出在对这些因素进行界定之前,一次数学考试分数低“不能推出数学弱”这个结论。
神奇的事情是:这位使用者居然把“不能推出数学弱”当成了“推出数学不弱”,并问俺为啥不能?
俺重新解释,并且举例说论证不充分,所以不能得出这个结论。
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位使用者认为其论证已经充分了。
俺又解释,数学弱可能指数学能力也可能指某次考试成绩,需要界定。
神奇的事情双发生了:这位使用者告诉俺:数学不会骗人。
数学不会骗人。是的。所以说到“数学考试成绩”就必然正确?
这就让俺得出一个印象:语文能力比逻辑知识更重要:
逻辑知识不学人不会丧失逻辑能力,连小鼠都有。
语文不学则非常有可能导致人的逻辑能力损伤。原因很简单:简单的语义不同(比如数学成绩差和数学能力弱之间的差异)也区分不了,拿什么来用逻辑呢?
在基本概念都无法区分的情况下谈逻辑,难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
所以,结论:
中国人,尤其是认为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海外中国人,应该加强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