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纪时的学生食堂照片,是从食堂东北向西南拍摄的。
信笔由墨
楼主 (文学城)
小姑娘哇哇叫...
再大的厂矿子弟学校,都不可能有这种条件,比如我读过的江南造船厂子弟小学,当然,其学生住家, 基本不超过5分钟步行范围,而且上海的习俗都是回家吃饭。
只有那种”大院“,吃喝拉撒睡,单位统统包起来的,才有这种子弟学校
江南九省只有安源煤矿,那用于工业杯水车薪,哪能用来取暖?
后来六盘水。
江北煤矿:
淮南淮北,枣庄,焦作,平顶山,鹤壁,大同,阳泉,抚顺,本溪,阜新,北票,鹤岗,鸡西,双鸭山
新的陕北内蒙。。。
不平等的事多的很呀!几千年来北方处于前线,一直保家卫国抗击外敌,牺牲无数,经常处于战争时期,难以安居乐业发展生产。而南方在北方的保卫下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歌舞升平,读书经商。所以明清两代科举上榜者多为江浙南方人。
南方没有石油,钢铁(后来有攀枝花),还不都是从北方输送到南方加工成石油化工产品赚取百倍的产值和利润。
那些30万吨乙烯,50万吨乙烯,80万吨乙烯,100万吨乙烯,30万吨化纤等大多数建在没有油的南方。
华东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由司令员陈毅兼任校长,后来改为南京军区卫岗小学,文革前才转交到地方。五十年代供给制,学生住宿都在学校,据说伙食按排级干部标准,发男女生校服。校长,教师,炊事员,校医都来自部队,还配了警卫班。周末有专车把学生送回父母住的部队大院。
这样的学校也有缺陷,孩子与现实的社会脱离,不知百姓的真实生活。孩子从小就知道家长的官衔。
我以前发过关于这个学校的帖子
https://bbs.wenxuecity.com/memory/101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