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新旧文明的生死搏斗 (3)
3. 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这一节的标题,是我十岁大的时候天天听的一句话。这一句的前面,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面,是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全世界人们一定胜利。伟大领袖的五二零声明,和我同龄的中国人,不仅会背,而且能唱。那个时候还有不少类似的话,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界潮流不可阻挡什么的。不过东西方冷战,最后西风压倒了东风,灭亡了的,不是美帝国主义,而是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伟大领袖肯定说错了。但是除了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这一句,其他前面后面的,都是人世间的大道理。比如现在普京对乌克兰的战争,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做总结,就切中要害,贴切自然。
这一节,我们借题发挥,聊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专制独裁和自由民主的生死搏斗,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前一半是大打出手的热战,后一半是和平竞争的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的主体是德国意大利日本,前两个是专制独裁的法西斯国家,日本也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一心想征服中国。另一边同盟国,英法美是妥妥的民主国家。当然同盟国里,苏俄不是民主国家。不过斯大林开始的时候,和希特勒合谋,瓜分波兰,是德国的朋友。 后来希特勒按照他自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规划,要消灭苏俄,奴役斯拉夫民族,把苏联赶到了同盟国一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旧文明政治制度的生死对决,应该没有问题。
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貌,《第三帝国的兴亡》(The Rise and Fall of Third Reich) 是必读。这本超过一千页,比砖头厚得多的书,在美国几十年,都是排名第一的畅销书。我是读这本书,才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战争。共产党国民党的三年内战,从战争规模,到军事谋略,恐怖杀戮,惨无人道,跟二战比,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开战之初,轴心国的军事实力,陆地上有优势,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战无不胜。以坦克集群从一点突破,快速向敌方纵深推进包抄的闪击战,作为人类战争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是古德里安的发明。西线几天之内就决定了百万英法联军的失败,让法国不得不举手投降的作战计划,是曼斯坦因提出来的。这个计划的组织实施,当时他因为级别军衔太低,没能有资格参加。他的陆军元帅,是后来用在克里米亚的战功得来的。战争后期,他是东线德军的主将之一,举世公认的军事天才。这两位战后都写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书名是《坦克指挥官》 (Panzer Leader),曼斯坦因的回忆录,书名是《失去了的胜利》 (Lost Victories)。这两部回忆录,是二战军史的经典。跟这两位比,隆美尔要弱一些,但他以德国在北非的一介偏师,以弱胜强,取得了轰动一时,举世瞩目的胜利,为自己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也是奇才。
但是希特勒进攻苏联,使双方的力量对比,陆地海上,都发生了对同盟国有利的变化。 后面同盟国越战越强,轴心国的失败,就成了历史规律不可抗拒。专制体制之下,独裁者一意孤行,表现在军事上, 是希特勒在东线寸土不让的总体战略。曼斯坦因在斯大林格勒第六集团军被围之际,临危受命,成了德国顿河方面军的主将。据他自己说,他的工作,最头疼的部分,是争取希特勒修正寸土不让的战略,批准自己相对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案。古德里安被撤职,是因为早一年在莫斯科城下,直接违抗了希特勒不许撤退的命令。后来他也是临危受命,做了纳粹德国的最后一任陆军参谋总长。他讲的和希特勒打交道的感受,和曼斯坦因大同小异。
二战结束,战胜国战败国,都是生灵涂炭,一片狼藉。今天的中国,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是104.7 比 100。 当年呢?战后苏俄的男女人口比例,是77比100,德国,是86比100。即使在今天,任谁看了美日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损数字,都会头皮发麻,不寒而栗。单是飞机,美国就损失了两万多架,日本加倍。
战争结束,世界又分裂成了从意识形态,到社会制度都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德国是东德西德,朝鲜是南北朝鲜。怎么办?后面几年想要再大打一场的疯子,不是没有,比如美国的麦克尔瑟(Douglas MacArthur)。 但是世界的绝大多数,包括斯大林杜鲁门 (Harry S. Truman),都痛彻地体验到了现代战争的恐怖,所以双方达成了共识默契。虽然局部冲突,在所难免,但是千万不能全面开战,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打起来,肯定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大家都完蛋。
朝鲜战争,是北朝鲜发动的没有错,但是斯大林之所以敢发动朝鲜战争,是因为美苏博弈,美国为了阻止中苏结盟, 向中共示好,打算出卖台湾,国务卿艾奇逊(Dean Acheson)正式发表声明,自己把台湾和南朝鲜划出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范围,典型的弄巧成拙。美军仁川登陆,北朝鲜失败,中国抗美援朝。但是中国参战的,是志愿军, 就是说中国政府,不承认跨过鸭绿江的,是它正式派出去的军队。美国也一样,在朝鲜的美国军队,是联合国军。这样朝鲜战争,在名义上不算是中美开战。中苏是同盟国,对中国开战,就是对苏联开战。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的任何决定,最重要的考量,是会不会把俄国佬整个拖进来。所以炸鸭绿江大桥,只炸朝鲜这一边,中国那一半,不能碰。麦克尔瑟想扩大战争规模, 记者会上不经授权,威胁使用核武器,一星期后,就地免职。斯大林也一样,死活就不让俄国空军实质性地加入,为志愿军提供空中保护。
不能打热战,就冷战,两种社会制度和平竞争。当时的西方世界,被二战搞得元气大伤,在美国主导下,从亚非拉的殖民地,做总体的战略撤退,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成了世界潮流。社会主义阵营,战后重建,万众一心,医治战争创伤,一片生机勃勃。和平竞争,科学技术,西方世界起点高,有些优势,但是苏联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落后太多。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是苏联。东方世界的主流认知,是资本主义,搞了两百多年,搞出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要想有美好的未来,必须另起炉灶,搞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冷战之初,东方阵营,对未来信心满满,大家对形势的总体判断,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早晚的事。 接下来的四十多年,东西方对立,和平竞争。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九十年代, 西方东方,西德东德,南北朝鲜,演变成了天壤之别,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在美国的引导下,全体放弃了以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为基础的旧的国际秩序,在政治经济上,引进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改良。结果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社会财富, 急剧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急剧上升。马克思宣杨的无产阶级革命,自然也就烟消云散,无疾而终了。
与之相对,独裁专制的社会主义阵营,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经过了初期的一段发展,很快就陷入了停滞。独裁专制,计划经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地区,统筹规划,发展社会生产力,开始真的有优势。但是这样的发展,不是原创,赶上来了,后面呢? 专制政权主导的发展,国家垄断,社会经济秩序,生产关系,一旦成型,就会被固化,演变成不思进取的僵化的官僚制度,经济活动,随之就会失去活力。结果,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阵营三十年前的土崩瓦解全面失败,就又成了历史规律,不可抗拒。
刚过去的一百年里,自命不凡的独裁者们,竭尽全力,用个人的聪明才智,利用专制政权动员社会资源的所谓高效优势,对抗现代文明。但是,独裁专制,靠的是人算计人,人征服人的智慧;民主社会,靠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把这些科技进步转化为社会的物质生产的能力。集权社会,没有自主的商品市场,即使有科技进步,也很难做这样的转化。在科技进步中获取的自然之力,是神力。 人跟神争,人的深谋远虑阴谋诡计,在神面前也许能有一时的胜利,但是终究敌不过神力。一边是独裁者自作聪明,机关算尽;另一边则是科学昌盛,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独裁对民主,以人力对神力,焉能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