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追求早退休?
我还不晓得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一样,人民是如此的热爱财富,而维持财富平等的理论则被人民所强烈藐视。
--亚历西斯·托克维尔
在投资理财这方面,我算是个迟到者。我30岁才从学校毕业,从美国东部都市跑到硅谷乡下“淘金”;32岁才开始在券商那里开户投资证券基金;39岁时买了第一套自住房。从很早开始,我就用一个电子表格记录自己每年的投资回报率,用以和标普500指数对比以衡量自己的投资表现;同时,我也用它跟踪家庭净资产的变化情况,从而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以及何时可以达到财富自由。
在我45岁左右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就开始琢磨着如何早日退休。其实,从更早几年时间起,我已经在关注美国风头一时无两的FIRE运动, 英文是Financial Independene, Retire Early,翻译成中文就是“财富自由早退休”。开始我比较认同他们的理念,就是早点摆脱朝九晚五的羁绊,放飞自我,过自己想过的退休生活。
然而,过去几年,我的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我已经不再追求早日退休了。今天就总结一下影响我思想转变的几个因素。
一、人生观和财富观的变化
我从小缺乏一个“好”的富人偶像。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并在偏远山村长大的农村孩子,周围全是穷得叮当响的农民,身边最有地位、最有修养的人,起初是小学老师,后来是初中老师,最后是高中老师。就像《围城》里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说的那样:教书的?教书的没有钱,为什么不走私做买卖?我爹也教书的。我们老家的老师,个个都是非常清贫的。
由于成长环境的制约,我自己是有深深的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的;老话说什么来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我早年自己老盘算着何时能够实现财富自由、不需要努力工作了,也是这种意识的体现。
然而,强大的美国的主流文化和硅谷人的精神最终扭转了我的这些看法。
美国是这个行星上非常独特的地方。从清教徒开始,美国人就崇尚勤奋、节俭、创造财富。比如,美国国父富兰克林自力更生,从事各种工作和商业活动,很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时间就是财富”,被他在书中引用并积极倡导。而这种思想,在欧洲旧大陆,直到今天,都会被主流社会所鄙夷。
法国大思想家托克维尔在十九世纪考察美国时,被美国人这种崇尚财富、藐视平等的精神震撼到了。美国社会将赚取金钱视为是一种最主要的道德,结果使美国的一般百姓得以享受人类史上空前的自尊和自由。在美国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抱持勤劳工作和超越他人的理想,一般百姓从不服从精英的权威,同时激进的个人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发展至了前所未见的地步。而这种精神,直到今天,普通人都能感受得到,比如:
- 美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长,在发达国家里名列前茅。
- 美国有各种财富排行榜,比如福布斯富豪榜、个人财富净值分布图等等。
- 美国股市的总市值,占到全世界的60%;而美股股市的收益,在过去百年里,天下无双。
-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从来都是被鄙视的思想。最严重时,还产生了“麦卡锡主义“;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和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都被牵连。
我有幸在硅谷工作,身边的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数不胜数。我慢慢被他们近似疯狂的工作热情、永不知足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慷慨回馈社会的举动感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来美国20年后,被美国的文化改变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自认为自己的资质不差,即使不能成就惊天伟业,至少也要尽力展现自己的才能;除了积累更多的财富以提高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质量,也算是不辜负上天的恩赐吧。就像爱因斯坦说得那样: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
二、健康观念的变化
先前我认为:早点退休后可以无忧无虑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利于身心健康,也能够延年益寿。这几年,我看了几本和医疗健康相关的书籍,也读了一些网络上的文章;从此我也就不再憧憬这种早退休的生活了。
比如,不少医学研究表明,相比于早退休的人群,工作到65岁左右才退休的人群,平均寿命更长。具体因素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的体会是:工作逼迫我们在一定的压力下学习新事物,这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和同事们的互动,也是社交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健康也是有利的。
至于环游世界这种“梦想”,其实是言过其实的。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全部去体验,而且很多体验未必是赏心悦目的。地球之外还有太空,我们都要去看看吗?
有些人说退休后可以去做义工,更好地回馈社会。我宁愿做我擅长的事情,把挣到的钱捐给自己喜欢的慈善机构,效率更高。
有一个朋友鼓励我早退休后到美国中西部买一块农场,搞些种植和养殖工作。我都乐了:我可是农村长大的,下过地上过山的;小时候吃过的苦,我可不想吃第二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