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第一位“医生”
我们家的第一位”医生“(女儿)从医学院回家过感恩节。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读书。几个月没见,我们都很想念她。
记得去年她申请医学院。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她跟我们短信,说:“爸爸妈妈,我要做医生了。” 我们知道,有学校录取她了,真为她高兴,骄傲。这才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好消息。在三月初,在夏威夷可爱岛度假的时候,一大早就接到了她的短信。还没看就估计会有大鱼到了。这是藤校医学院放榜日。 果然真是。
申请医学院很难,能得到顶级医学院更难。她的一个同学毕业得到了校长奖,几乎横扫前十名的医学院,但还是没能得到女儿医学院的录取。成功来自于她的不断努力,毅力,还有运气。女儿从高中就决定自己要学医。我们不是学医的,对此一窍不通,只能靠她自己了。 这点难不倒她。她的大学有很好的学医项目,有很多资源,还有很多师哥师姐的帮助。她了解后,就自己去认认真真,一步一步做下去。老有家长问入医学院有何窍门?没有什么窍门。信息学校网络都有。只要有心学医,这些信息都不难找到。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培养动手的能力。如果孩子真有兴趣,这些都不难找到。家长太积极,很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女儿说,医学院很忙,很忙,跟大学本科很不一样。她们早上上课,下午参加各种活动。 医学院的宿舍比较古董。虽然进行过装修,但质量环境还是很一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不是很大。厨房,厕所,浴室,洗衣房都是公共的。 我要是有钱,肯定会毫不犹豫给学校捐一所学生宿舍,让他们更加专心读书。国家世界都需要他们。
医学院跟大学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家庭背景特别好,小孩没有钱的概念。我们第一代留学生的后代没有几个是这样的。 不少读医学院需要贷款。我们幸亏早有投资,比如529,还有其它投资手段,不需要贷款读医。 我的一些同事对529没概念,不愿意选择这个计划。我们没有专门给孩子存钱读书,全靠529,还有其它方面的投资活动。 这些年,股市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孩子一出生就投入,效果更好。当然,每个月工资扣除后的到手的现金会受到影响。
除了家庭收入不一样,还有各种不同的宗教,文化,性别背景。可以说医学院也是个大熔炉。 大学社会往往是物以类聚。我认识一位老中小孩,家庭不富裕,被某藤校录取,成绩很好,但抱怨很难跟富有的同学成为朋友。自己经济能力有限,很难跟富家孩子去玩花钱烧钱的活动。最后还是跟自己背景相当的同学在一起。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托马斯当年在耶鲁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
女儿回来当然要给每个人进行身体“检查”。跟平时的身体检查相比,内容多了很多,很多,非常仔细,认真。 很多我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从此可以知道,她们的确是学了不少新东西,否则不可能这样仔细。现在就是白让我学医,我也记不住这么多的人体内容和医学知识。 女儿回来随身携带基本医学检查仪器,可以随时进行检查。
我从小很害怕跟医生打交道,尤其是牙医。医院给我的印象是消毒水的味道。来美后,我每天吃一个苹果,希望少见或不见医生。 :)唯一一次跟医院有亲密接近的是中学羽毛球队需要资金,一队友的爸爸是医院的负责人,把医院的一些杂活介绍给我们。有一次是在太平房附近整理砖头,也就是把拆下来的旧砖泥灰去掉,这样砖头可以重新使用。 小孩总是比较好奇。有几个胆大的用梯子爬上去,从窗口看里面的尸体。 中国的医院没有什么隐私说法。有的还看人家洗尸体,换衣服。 在太平房附近打工已经让我恶梦连连,还有社会流传不少手抄本,都是跟太平间有关的,越害怕,越想读。有了这些经历,我肯定不会去学医。那个年代,家长也不喜欢孩子学医。社会盛行学好数理化,学医需要五年,其它本科只要四年,读医绝对不划算。
短短的几天感恩节就过去了。我们开学的时候就订好了感恩节,圣诞节的机票。现在开始顶明年的机票。 人往往在分离的时候才会更加珍惜见面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