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女儿
十几年前作为移民1.5代的女儿跟着父母来到陌生的国度打拼,父母自己忙着学习和找工作,孩子忙着适应新环境,交新朋友。没有培训班,没有课外活动,也没任何功课压力,女儿就是这样野蛮生长起来。
我没有一般华人家长的那种宁可苦自己不能苦孩子,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和精神。秉承着一家人同甘共苦的原则,把女儿当男孩养,交给她一个“大女主”剧本,还戏称自己在培养女强人。
女儿12岁起就自发的去周围发自己的简历小广告,在社区照看小孩打工。16岁一拿到驾照就找到离家稍远的地方(需要开车)打工,这样一直到高中毕业到外地上大学,在这期间关于打工这事我既没有建议和帮助,也没有反对和阻止,只是无为而治,全靠她自己自发张罗。
直到现在才惊觉周围华人朋友家庭居然没有一个女孩高中打零工的,条件比我家好的觉得不需要,家庭条件还不如我家的,舍不得,宁可自己苦点也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其实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看我女儿打工也挺开心的,还交到不少新朋友)。这样选择别人没走过的路结果也当然是与众不同的,女儿虽然既不会弹钢琴也不会跳舞,成绩也只算是中不溜,但从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学校各种俱乐部的骨干,而且一路轻松地玩下去,大学毕业更是靠自己轻松找到高薪工作(比她所有同学都好,虽然专业不是技术类也不是计算机,但不到两年收入就超过我们夫妻俩), 一举把我家变成周围亲戚圈艳羡的对象。
别人羡慕的还有她的业余生活,除了酷爱滑雪外,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缺什么, 长大了就追求什么,女儿工作两年来业余时间大多用来到全世界各地深度旅游,可以说五湖四海到处是朋友,反正她花的是她自己的钱我也不心疼,这不,圣诞节又去了欧洲(西班牙法国等地)跨年,传回的照片,在夜灯闪亮的埃菲尔铁塔下笑得非常灿烂。
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心满意足,不过说起旅游还有段趣事,由于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的限制,我来加拿大之后十一年都没出过远门,更别说回国了,期间就支持女儿一个人回国三次(12岁后),我自己连所在的省和城市都几乎没离开过,旅游更是一次没有,所以女儿对我颇有微词,总说高中哪个同学家里虽然很穷但全家人每年出去旅游很开心,可怜的孩子自从9岁到加拿大一直到高中毕业前都没带她出去旅游过,听到抱怨后我愧疚万分,直到几年后的某一天问起她这个同学的近况,她才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同学家因为没钱读大学,所以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了。有钱旅游却没钱读大学,这大概是这边中低层人民的现状,而华人(中低层)又不同,他们即能忍痛割肉带孩子旅游,又要支持孩子读大学,结果孩子大学毕业欠一屁股债。
我想我大概属于比较另类的华人,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不能持续富养孩子一辈子,而她自己也没有本事过富二代的生活,为啥要打肿脸充胖子呢,那就从一开始就不要给她那种生活,免得将来由奢入俭痛苦,所以从小到大没给孩子买过任何贵重或名牌的东西,包括华人人手一个的苹果手机也没买过,两个孩子都是上高中以后才配手机,可以说是史上最抠的家长。
奥巴马同学都是快到40岁了才还清读书时借的债,而我给孩子最大的礼物表面是大学毕业无债一身轻,背后实际是培养了她自立自强的个性(天生大女主的剧本)。当然我不是为自己的小气辩护,只是根据自己条件决定教养方式,觉得富养女儿(包括所谓精神富养)都不一定正确,因为每代人都有局限性,何况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时代,谁能保证自己想去“富养”的精神以及决定就是正确的呢,所以“穷养”和放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