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谁爱读书?和伍尔夫谈读书。

谁爱读书?和伍尔夫谈读书。

博客

刚来美国,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美国人爱读书。

坐在公共汽车上,等在候机厅,总有很多人手捧一本书,不管外面多么喧闹,他们都是目中无人的享受着书和自己的孤独。那时我很好奇,情不自禁地开始观察,看看中年人,老年人他们一站车的时间能翻几页书。然后发现,其实是很有限的几页。但是,空闲时拿本书就是一种习惯。有一天,我在轻轨火车上看见了一位老年人,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书结果一页书没读完就坐过了站。

我的忘年之交,Mr G一天读一本书。每个星期,这个年过八旬一米九几的老人,都会背着大书包步行七八个街区,到市图书馆换书。虽然说退休前他是某个大医院的院长,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选国会图书馆的工作。

记得小布什当选的时候,大家都嘲笑他连电子信都不会写。但是有一天我在华尔街日报上看到Karl Rove的文章,让我大为震惊。文中提到,在2006-2008年,作为总统的布什读了186 本书,平均每周读将近两本书。除此之外,他每年通读一遍圣经,在做总统期间读了十四个版本的林肯传。

美国人读书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儿子小时侯,一到假期就去参见市里的读书竞赛,奖品很简单就是一本书。到了高中,他参加了两次市里的读书竞赛,奖品就是可以参加写书人的宴会,在那,他见到了戈尔巴乔夫,基辛格。

可是,现在美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据说一般的美国人一年也就读四本书。而且有27%的人连一本书都不读。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以色列人。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的网站上说, 40.1%的16-65岁年龄段的以色列人每周至少读一本书。这当然比传说中的每人一年读64本书少多了。

最近,我读了《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和《相约星期二》( Tuesdays with Morrie)。过些天写写读书笔记。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早晨起来,听了慕容读的《伍尔夫读书心得》觉得不过瘾,就找了译文读了一遍。书写的对我有启示而且很精彩。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出身名门,虽从未上过正规学校,但才华出众,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奥兰多》(Orlando: A Biography),散文《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 及独立的房间。

作为一位知名的大作家,她是如何读书的那? 我归纳如下,

第一,她提到,“作为一个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

“如果把那些衣冠楚楚的权威学者请进图书馆,让他们来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或者我们所读的书究竟有何价值,那就等于在摧毁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恰恰是书之圣殿里的生命所在。我们在其他地方或许会有常规和惯例可循——唯有在这里,我们绝不能受常规和惯例的束缚”。

所以,我喜欢的书你不喜欢,尽管不必大惊小怪。记住自由精神是你读书时的特权。

第二,开卷有益

“我们读书时,大凡都头脑不太清醒,目的不太明确;要不就是苛求:小说一定要写得真实,诗歌一定要写得虚玄,传记一定要美化传主,历史一定要迎合我们的先入之见。而我觉得,读书若想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开端,就必须先把这样的成见统统驱除掉。我们不应该对作者发号施令,而应该设身处地为作者设想——成为作者的合伙人和同谋。要是你一开始就心存疑虑或者要求苛刻,那么你就不可能从你所读的书中读出尽可能多的意蕴。反之,倘若你尽可能地敞开自己的心扉,那么,一打开书,你便会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觉察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当你沉浸于书中并不断熟悉它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作者给予你的东西,或者试图给予你的东西,其实是相当明确的”。

 

第三读小说要有想象力

“要了解小说家创作过程中的细微末节,也许最简便的办法不是读,而是写”。

“读小说是一门艰难而复杂的艺术。如果你想真正掌握某个小说家——某个大艺术家——给你的一切,你不仅需要有非常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有非常大胆的想象力“。

第四读传记和回忆录要充满好奇心

就像“某天傍晚,我们无意间走到一座屋子前,只见屋里亮着灯火,窗帘还未拉上,屋子里的每一层楼都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正在上演人生戏剧中的某一片断。于是,我们的好奇心便会油然而生——我们读传记,首先也是为了满足这样的好奇心,难道不是吗?我们看到那座屋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人——仆人们正在聊天;绅士们正在用餐;一个姑娘准备去参加晚会,正在打扮;一个老太婆正坐在窗前打毛线——便会好奇地问: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一些人?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干过什么事,或者,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想法”?

第五,读诗是要有共鸣

“只有当我们自己似乎也想写诗的时候,才是读诗的最佳时机”。

“诗的情感不仅强烈,而且覆盖面极大,几乎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在诗中出现过,所以我们读诗的最好方法,就是比较,看看同样的情感是怎样用不同的手法表现的。我们先注意下面两行诗明晰与简洁的特点:

 

    让我像棵树,倒下就是自己的墓地,

 

    一切都逝去,只留下我痛苦的回忆。

 

再体会下面这一节诗的节奏和韵律:

 

    沙漏中的沙粒一颗颗落下,

 

    时间分分秒秒地过去;

 

    眼看着我们一生的时光,

 

    在狂欢中白白耗尽;

 

    一切都将在忧伤中结束,

 

    到头来,走向坎墓;

 

    厌倦了荒唐胡闹的人回到家,

 

    叹一口气,数一颗黄沙,

 

    沙粒落尽后他就要长眠,

 

    从此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涯。

 

再看看下面这段诗沉静和玄想的基调:

 

    不管我们年轻,还是年老,

 

    我们的命运,灵魂的归宿,

 

    都将、也只能与无限同在;

 

    可我们总怀着永生的希望,

 

    努力着、渴望着、期待着,

 

    这希望也永远与无限同在。

 

再把这段诗和下面四行轻盈、优美的诗句比较一下:

 

    看,巡行的月神升上天空,

 

    她无牵无挂,何处也不停留;

 

    轻柔又明亮,她缓缓而行,

 

    唯有几颗星星,伴随她左右。

 

或者,也可以和下面诗句中奇妙的色彩想象作一比较:

 

    有人走进树林,信步漫游,

 

    只见一场大火在林中燃烧;

 

    此人远远望着一撮撮火苗,

 

    心里想:番红花开得正好!

 

现在,让我们想一想,诗人的艺术手法是那么多姿多彩:他们既能让我们做观众,又能使我们当演员;他们熟谙人性,既能创造出福斯塔夫,又能创造出李尔王。而这一切,就是因为诗人既不乏压缩和简化的能力,又富有扩展和渲染的才华”。

 

伍尔夫的好书太多了,而我最喜欢她的短篇《飞蛾之死》

https://www.sanjuan.edu/cms/lib8/CA01902727/Centricity/Domain/3981/Death%20of%20A%20Moth-Virginia%20Woolf%20copy.pdf

 

你读书吗?在世界读书日里你有什么想法?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yy56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