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性的迷思

原创性的迷思

博客

出于中国在现代科技长期落后的现状,难免会引发中国文化是否扼杀原创力的反思和讨论。更激进一步,会做出中国人就是因为缺乏原创力,从而对科学无贡献的推论。大家用举例子的办法来谈原创,这是个好办法,也许是唯一办法。但若是如此来谈原创性,有一个根植在内的悖论。就是只有保留下来的,重复谈论最多的,或者说被原创领域之外广泛承认的,才会被算是“原创”。时时刻刻人类都有很多独创的奇思妙想,但都被迅速遗忘。

我们谈论的原创性,其实只是受限于历史的非常狭隘的一部分。相比于实验科学,纯构建的数学可能需要更多的原创性。我知道几个天才数学家(至少有一个苏联的一个日本的),在传统数学领域取得成就后就“疯了”,因为他们不满意历史上流传积累下来的现有庞杂数学体系,动手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更逻辑完美的数学体系。可他们的论文没其他人能看懂,迅速被湮灭遗忘。如此高超纯粹的原创性,只要不合现有框架轨道,就没有希望被承认。

需要是原创的第一驱动力。但有用性不是唯一选择标准。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路径。不过一开始选择了哪条路线,积累下来就会形成排他惯性。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既然最早出现于欧洲,言必称希腊罗马,就是一种当时科学家与周围外界交流的必要。其实现代物理学与亚里斯多德无关,原子理论也完全不同于德谟克里特的原子。但既然当初借用了名头和名词,就建立了一种“道统”。假如当初现代物理学家有汉语背景,用阳命名质子,用阴命名电子,就会造成一种中国古人特有科学传统,而古希腊人只是擅长哲学的语境。其实古代那些文明都差不多,没有基本科学思想,都同时存在很多奇思妙想的猜测而已。

中国没有参与到科学发展的最初阶段,与中国近代一直没有大扩张航海需求有关。但一旦科学形成了自己的传统,选择了或者没有选择而是实际走过了这条轨迹,改变就很难了。现在科学已经是个庞然大物,日积月累层层叠叠。今后只能沿着这条道继续向前走了。从而原来在欧洲文化圈内的国家更适应,容易跟上并入这个轨道。或者原来文化传统体系性不强的也容易改轨道,比如日本。而中国原来的文化与欧洲差别大,自身体系极强。要适应在欧洲文化中生长出来的科学路径肯定是最难的。但已经无法另起炉灶,中国人也只得努力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些外语。

文化背景的障碍是有的,但不是原创性的缺失,某种意义上是原创性太强了(差异性太大)。归罪于文字语言是没多少道理。汉字有六书,不再是象形文字,而是一种综合性文字。隶书的推广已经扫清了象形的残余。科学的语言,从开始引用希腊文,到拉丁语,现在英语占了上风,全看各自的国家背景占多少话语权。现在在科技领域的话语霸权再次抬头。华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无线通讯只是个小领域。华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在5G领域遥遥领先,基本完善了自己的技术线路。不出意外,以后的发展华为路线就会有长远影响。

但出于全面竞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起了一场反击。以政治理由禁绝了一切华为产品。哪怕采用低效不完整的技术,也要绕过华为路线。如果这场科技政治运动取得成功,可想而知华为的那些技术发明、设计、专利,都会被荒废而遗忘。并再一次作为在通讯领域中国人也没有原创性的证明。如果有些历史感,或者哪怕追踪一下华为的例子,就不难意识到,我们能谈论的原创性,我们能举例证明的,都只是一些沿着已固化的历史路径往回追认的“原创性”,以偏概全是无法避免的。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arewellDonkey18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