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研究生刚毕业
读完研究生,李沛东正好撞上35岁门槛。许多工作机会能否拿到,悬在一线之间——大概率仅年龄一项就会被关在门外。
当初选择大龄读研的时候,李沛东的目标是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城市。但是现在,她的要求并不高。
“只不过是钱多钱少的事,” 她说。“大不了,家门口基础的文职工作肯定能找到。”
考研前,李沛东是一位在体制内工作的二胎宝妈。她在内蒙古一家基层人民法院当了好几年公务员,职位是助理法官。由于严格的遴选制度和激烈的竞争,她始终没有机会当上法官、敲一次审判锤。她的老公在天津做旅行代理生意,一家人分隔两地。考研到天津,提升下学历,再回归就业市场,“应该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但是,在临近毕业时,她才发现形势远不如想象中友好:去公司只能做基础岗位,自主创业风险巨大。考回公务员则似乎更加困难——研究生毕业考公只有35岁这一次机会。20多岁的同学们早早制定了考公计划,拿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啃起来,年轻人的劲头给她很大的冲击,“比不过。”
这个迟来的研究生学历,虽然有些软性价值——提高自我认可度、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学到了知识——但在就业市场上的助力十分有限。
考研热已持续数年,且仍不断在攀升。公开数据显示,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在过去12年间涨了两倍,从2011年的151.2万人暴涨到2022年457万人。其中就有一群像李沛东一样的人。这些未在本科毕业后直接继续读研,而是在社会打拼后重返校园的人群,在网络上被称为“大龄研究生”。
今年以来,关于大龄读研人群的讨论在网络热度不减。一则“45岁阿姨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的豆瓣帖子更是引发热议。
年龄是大龄研究生们要面对的一道门槛。年龄限制在招聘端很容易得到验证。资深HR陈玉琴坦言,35岁是招聘者眼中的分水岭:基础岗位、一线岗位、不吃经验的岗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体力的岗位,都不会考虑35岁以上者;只有管理岗位和高精尖岗位会考虑35岁以上的候选人。35岁分水岭的起因,来源于考公限制——许多公务员岗位的报考要求是35岁以内。近年来,这一要求外溢至几乎所有行业。
有多年工作经验,但依然只是基础岗位,没有晋升到管理层,又过了35岁,“那职业生涯大概率就到头了。”杭州一家安防行业公司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林知新认为。
此外,还有许多藏在水面下的障碍和心酸等着他们。考研的辛苦、读研两三年的机会成本,很难换来毕业后真正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待遇。
一、为读研使出浑身解数
许多大龄考研人的故事,开始于心结。
早在本科期间,王诗阳就埋下了读研的种子。2012年,正读大三的她去韩国交流一年,最大的感受是没学够,在韩国也没有待够。但是由于钱不够,她不得不放弃留韩读书的想法。
本科毕业后,她就开始为读研密切筹划,边工作边学韩语,还攒了近十万块钱。
2015年王诗阳脱产备考韩语时,她兼职教一位在广州做韩国化妆品代工厂的姐姐韩语,姐姐的一句话点醒了王诗阳:“现在给我一天时间,特别希望我一个人静静地在酒店躺半天。”她当时觉得,想学些东西,还得趁早,在没有家庭、没有负累的时候。由此坚定了读研决心。
李沛东的学历渴望则更早。她的第一学历是大专。自小家境优越,觉得同学努力也比不过自己家境,高中以前误以为学习没用。晃晃悠悠到报考学校时,分数够上三本,但被人忽悠“三本还不如好的大专”。后来她又自考了本科,但始终解不开心结。
考进法院之后,单位人才济济,她没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在哪,拼劲就上来了。于是开始边工作边准备研究生考试,这一备考,就是五年。
大龄考研人的备考过程很艰辛。他们几乎都不能像学生阶段一样,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管。
被热议的45岁阿姨,日常除了工作,还需兼顾子女教育,生活琐事也不容松懈。她的学习时间来自每天中午回家,抽出一小时学习,每天晚上下班,雷打不动地从晚上7点多学习到深夜。
曾经的本科同学们,男生大部分在银行工作,女生则大都成为家庭主妇。她时常感叹:“当年班里那么聪明的女生,结果变成这样。”而她从未停止学习。
李沛东则是在应对公务员工作和带两个小孩子之间挤出时间学习,几乎天天晚上熬夜学习,“熬得满脸大痘。”考前一个多月,母亲来家里帮忙带两个孩子。那是她唯一能全力冲刺的一段时间。
考上之后也不轻松,失去了收入,还要想办法养活自己。王诗阳到韩国读研后,为了维持生计,还不停地做实习和代购。为了不耽误学习,她从每天6点做到12点,或者从下午4点做到晚上10点。身边同龄人在赚钱买房时,她还在刷盘子,人生节奏似乎被甩在了后面。
除了投入努力与金钱,机会成本则是更大的代价。郭阳因读研丧失了抓住一个小风口的机会。在他读研期间,好几位大学同学加入一家独角兽公司,抓住好行情,拿到了翻倍的薪资和期权,甚至有人一年能攒下几十万。他原本打算研究生毕业后也加入这家公司,可读到研三时,公司就由于不可抗力轰然倒塌。他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积累财富的机会流失。
二、年龄限制
费劲心力拿到研究生学历,喜悦之余,限制也随之而来。
李沛东触碰到年龄限制更早些。研究生复试现场,一位老师直白地问:“年龄这么大了读研,想过之后干什么吗?”就读期间,李沛东的好几位老师都比她年轻,“老师还要跟我说您,看公务员还是要尊敬一些。”老师们年纪轻轻就有博士学位、副教授头衔,是天津市引进的高级人才。她特别不好意思,自己34岁了还在读硕士。走到就业市场上,她正处在“35岁未能跻身管理行列”的尴尬境地。
人力资源专家们对大龄研究生并非全是负面评价,但他们承认对这个群体总会有所犹疑。
在某上市地产公司从事多年人力资源工作的陶笠表示,硕士毕业在28岁以上,是一个相对大龄的状态。很多大龄研究生毕业后可能会更多地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如果到企业里拼搏,劣势会相对比较明显。”
公司顾虑的是,有的大龄研究生是反复考研、考了很多次才考上的。面对这种应聘者,公司会考虑其进来之后的学习能力。
年龄偏大还可能会带来代沟和是否合群的问题,“他的年龄可能跟大多数有资历的老员工差不多,但工作经验却无异于新员工,这种矛盾会让他在公司的位置相对比较尴尬。”陶笠说。
在陶笠看来,对比正常一路读书下来的研究生,此前有过工作经历的大龄人群唯一的优势,就是其之前在行业的积累,“读研之后如果继续在原来的行业,我们会觉得他工作经历和工作技能的可迁移性比较高,这样上手(新工作)会比较快。”
资深人力资源陈玉琴看到“非正常时间”读研的简历,通常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不是第一学历比较弱?对之前的工作不太满意?如果是去国外读,会不会是“水硕”?但她也认为,这样的候选人是对自己有追求的,知道不断进步。
正在读研三的心语又站在了秋招路口,七年前本科毕业后,她从事了五年企业宣传工作,读研后,她拥有了更多的积淀。这次秋招,她希望能找到新闻媒体的核心采编岗位。
心语内心也很清楚,研究生毕业31岁的年纪并不占太多优势。“研究生学历,这确实是一个门槛,但具体还是要看自己的硬实力。”此前,心语实习的过程中,在研究生身份的庇佑下,并未因为年龄而受到过质疑。但现在面对就业,在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可以解决户口的岗位都会对应聘者年龄有一定限制,而31岁的她刚好卡在线之外,这也让她有些年龄焦虑,“选择的路子比别人稍微窄了一些”。
壹壹今年研究生毕业,恰好卡着年龄要求考编“上岸”。但是,她在小红书上发帖,希望能“劝退”一些大龄准备考研的网友。她告诉我们,毕业报考的时候,就非常明显地能感觉到许多事业编都限制在30岁以下,而今年她持续关注这些岗位的招考,有的甚至将年龄限制到了25岁硕士毕业。回想起研三考编的那段时期,她每天都焦虑到睡不着觉。
壹壹告诉我们,她在小红书上看到许多鼓励大龄读研的评论,点进主页一看,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甚至许多人会以“不读研也是30岁”为理由鼓励询问者去读研。
“他们没有经历过,可能确实不了解这个年龄的焦虑”。能够刚好卡着线考上编制,是壹壹在四川大学读研以来最幸福的事。
三、大幅提升难
2018年开始做猎头的张铎萧认为,大龄研究生进入私企的不多,因为这部分人选择考研大概率是为了重新获得应届生的身份,从而考编、考公——目标直指体制内。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为了考公,大龄研究生实现改变生活的目标似乎难度更大。
相较而言,互联网公司和私企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本科毕业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郑强,26岁辞职考研,毕业后成功入职一家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五年前本科毕业所找到的基层物流工作,他现在的月薪翻了三倍。通过考研,他从物流管理跨考到了应用统计专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工作,现在也基本实现了他最初期待的“工资大幅提升”。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的工作与原来自己的预期有所偏差。
猎头张铎萧分析道,重返校园读研究生能增加技能,更好地满足用人市场,便于更有竞争力地转行与扩大自身就业范围。但研究生学历绝非万能答案。“指望拥有研究生学历就可以高枕无忧,避免失业的风险,或者是数量级增加薪水,这些想法是很缥缈的。”
小白现在是北京一个自媒体公司的互联网运营,1992年出生的她在北京工作三年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下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艺术硕士。因为经济问题,她就选择了非全日制,万一没考上还能继续工作。考试结果出来后,她被调剂到了河北一所普通一本院校。
在读非全日制的过程中,她换了一份比较清闲的编辑工作,以同时兼顾周末的课程与平日的工作。据她观察,某些企业会青睐非全日制的硕士,面试时HR也比较欣赏她能在工作的同时提升自己。
图片来自:《丈夫得了抑郁症》
小白那一届的非全日制毕业,还能拿到应届生身份,不过因为校招工资较低,她就直接放弃了。本以为可以看看更好的工作机会,但应聘时也并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公司抛出橄榄枝,小白告诉我们,这两年研究生的就业市场也比较寒冷,她身边许多辞职读研的朋友,现在找到的工作工资还比不上读研前。
读完三年艺术硕士,小白还在原来的行业做着差不多的工作,在薪资上和事业发展上都没能看到明显的变化。现在她正在寻找机会,希望能通过社招进入传统报社,“虽然薪资比现在的工作低,但是胜在稳定”。重来一次她也还是会选择读研。“虽然学业很累,但是至少获得了一个文凭,回到校园也是不一样的体验。”
张铎萧还认为,一路读到研究生,在精力最充沛的年龄不断获取专业知识,往往更能成为专才。大部分某一线条的技术总监,CTO等均为同一专业不断深造的专业人才。而大龄读研所获得的学历往往更适合成为全才,所学的专业更加贴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他的观察里,许多人本科读法律,研究生读金融或投资类专业,他们既可以通过本科时期人脉与知识获得优质项目,还可以利用研究生知识进行项目的启动与落地,更容易当上高管。
也有人冲出了应聘的框架,走出自己的道路,也得以冲出就业市场的诸多限制。有了在研究生期间的阅历,王诗阳没再按部就班地找工作,而是赶着国内自媒体大潮回来了。
回国后,她转换思路,注册了传媒公司自己做起了运动博主,准备慢慢做大后签约自家博主。不再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是她在读研前后的明显转变。她变得乐于不断尝试新方向,不拘泥于老板的要求。
“研究生学历只是实现路径的一个跳板。”
(应受访者要求,林知新、李沛东是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 (ID:Banshu-Caijing),作者:王雨娟、王莘莘、李莹,编辑:余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想涨知识 关注虎嗅视频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