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我被老虎尾随两公里”其他2022-10-18 05:10我们和老虎的关系,似乎是标准的叶公好龙:它在单品上、俗语中频繁出现,却没人真的想遇到它。——除了在吉林省珲春市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追了16年东北虎的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冯利民副教授。老虎会伤人吗?危险、凶猛、孤独……我们对老虎的印象,有哪些是错的?国内到底有几只东北虎?以及,最重要的:为什么要保护东北虎?它和普通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带着对东北虎和东北虎保护的困惑,我们和研究东北虎的冯教授聊了两个小时。Part I东北虎是谁? GQLab 冯教授您好。我想先问问:找了16年,您见过几次东北虎? 冯利民 当面的话,一次都没有。 GQLab 是您运气不太好吗? 冯利民 跟运气没关系。目前中国境内仅有的几十只野生东北虎,主要生活在1.4万平方公里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加上野生虎都很警觉,善于隐藏,这就像偌大的北京城里藏着几十人,相互见不到面,不是很正常吗?其实准确地说,我从没有面对面见过野生东北虎,但它已经在森林中凝视我无数次了。 GQLab 它见过你?可以展开讲讲吗? 冯利民 就说最近的一次吧。2022年虎年的1月15日,当我和向导坐着拖拉机从山里出来的时候,行至山沟的沟口,天已经黑下来了,沟口的老乡戴着头灯朝我们大声喊叫,等我们靠近,才听到他说有只大老虎一直跟着我们。我们起初不敢相信,但是回头查看行过的道路,雪地里赫然一串新鲜的巨大虎足迹链,一直从远处延伸到我们停车的位置。我们沿着足迹返回查看,发现这只老虎刚刚以三到五米的距离跟随了我们至少两公里。 GQLab 你们竟然一点都没察觉? 冯利民 当然。因为脚上的肉垫很厚,东北虎走起路来是没有声音的。这是它作为顶级捕猎者的技能之一:这样方便潜伏,也可以悄无声息地靠近猎物。 GQLab 您会后怕吗? 冯利民 当然,这种情况还是很危险的。一般情况下,老虎会主动跟人保持距离。但它毕竟是野生猛兽,难以捉摸。在印度,每年也有不少老虎吃人的事情发生。与猛兽保持安全距离非常重要,所以还是建议大家相信俗语,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毕竟人类研究老虎不过几十年,谁也不敢说自己搞懂了老虎。许多跟“虎”有关的常用俗语,也被证明是不够准确的。 GQLab 能举个例子吗? 冯利民 比如“一山不容二虎”。这话其实少了半句,它应该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意思是,一个领地上只能有一只相同性别的成年老虎,但是异性成年老虎可以生活在同一片领地。有雌有雄,种群才能繁衍。根据我们的科学研究,一只成年雌性东北虎通常占领几百平方公里的森林,一只雄性东北虎的领地则包括数只雌虎的领地,能达到上千平方公里。 GQLab 我有两个问题。首先,东北虎是一夫多妻制对吧? 冯利民 是的。不过雌虎和雄虎大部分时间各自单独生活,雌虎进入发情期后,它们才会温存两三天,完成交配后又再次分开。雄虎的使命是不停在领地内巡逻、保家卫国,防止其他雄虎入侵。而雌虎独自担负妊娠、生娃养娃的重任。夫妻间平时主要靠喷洒的尿液和在地上刨痕,告诉对方自己发没发情。 GQLab 听着还挺无情的…… 冯利民 在生育这件事上,老虎只关心自己的基因能不能最大化地传下去。这就是老虎的生活方式,咱们不是老虎,不同动物沟通交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GQLab 好吧,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东北虎需要这么大的领地? 冯利民 很简单,我们来算笔账。一只东北虎每天要吃10斤肉,一年就是将近4000斤。40只左右的100公斤的大型食草动物,才能提供这么多肉量。所以,老虎只有在每年都能提供40只猎物的地方,才能长期生存下去。生态学有一个十分之一法则,如果一个区域里的动物数量每年要新增40只,它的种群基数应当是其十倍,也就是总量至少得有400只。所以,要使得一只老虎长期生存,领地里至少得生活着400只大型的猎物。这还只是一只成年虎的胃口。它还有家庭,要是雌虎生了三胎,那第一年就相当于又多一张成年老虎的嘴,逐年递增。这样算下来,领地里至少要有一两千只大中型的猎物,才能支撑一个老虎家庭正常繁衍。 GQLab 而要养活一两千只食草动物,必须要一片上千平方公里的森林? 冯利民 面积倒不一定,主要是食物链的总量。在水热条件好的热带,几十平方公里内的植物就够养活这么多食草动物;但在温带地区,尤其是经历过强烈人为干扰的森林里,就得数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才凑得齐这么多资源。只有生态系统足够健康的森林,才留得住东北虎。所以,保护东北虎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以东北虎为顶端的、整个东北针阔混交林的生态链。Part II东北虎保护需要长期主义 GQLab 听说东北虎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起死回生”,你觉得其中有哪些重要的节点? 冯利民 1998年中美俄的学者和林业部门在东北开展了中国首个东北虎野外调查,当时的结论是:中国已经没有定居的东北虎或可支持持续发展的种群了。它们顶多跨过中俄边境,来遛个弯。2005年,我们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进入东北林海,开启了长达16年的保护研究。2010年,我们进入东北开展调查的第五个年头,发现首个雌虎进入中国境内开始定居。2015年,经过我们十年的长期监测,发现中国境内东北虎数量快速增长到至少27只。随即,我们把研究成果形成报告建议,中央采纳了我们的建议。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开始。2021年,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宣布正式设立。此时,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内已经有超过50%的区域有东北虎频繁活动,核心区域的珲春市更是呈现了“众山皆有虎”的历史风貌。 GQLab 既然你没见过,那这些东北虎,是用什么拍到的? 冯利民 红外触发相机。它们一般被绑在森林里的树干上,动物经过时会触发它的红外传感器,从而触发镜头,拍下影像。我们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已经架设了超过2万台这样的相机,每天,有数万个野生动物视频自动从森林深处实时传输到平台。 GQLab 听起来非常辛苦。 冯利民 的确,在过去16年内,尤其是在初期,那时候的野外工作是“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安全靠狗、防寒靠抖”。我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双腿丈量着东北林海的沟沟壑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工作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尤其是研究和保护手段。我们开展了跨学科交叉,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大面积覆盖的实时监测系统,过去需要一年时间完成的工作量,而今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完成。 GQLab 我看到您说,“在自然保护领域,无论从哪个角度,人一直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 冯利民 是的,自然保护,本质上是人的问题,人类能不能按照自然法则行事,能否控制自己的过度的需求和无尽的欲望。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通常经历了数万乃至数十万年的进化,但是人类能够在短短几年、几十年或百余年就能彻底改变自然界数百万年的进程,这个速度是十分可怕的。走向濒危乃至灭绝边缘的不是只有东北虎,与老虎共同生活的豹、梅花鹿、原麝、林蛙等大量的物种也面临相同的境遇。比如大家熟知的雪蛤,实际上原材料就是东北森林中常见的林蛙。当林蛙被人过度捕捉,那么将影响到捕食林蛙的小型食肉动物、鸟类、蛇类、乃至啮齿动物,严重时将会引起食物链的营养级联反应,最终可能传递到食物链最顶端的老虎。它们之间环环相扣,通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GQLab 所以,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如果想保护东北虎,就少吃雪蛤? 冯利民 对,请大家拒绝野生动物制品。 GQLab 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有点尖锐。生活在森林脚下的居民向来“靠山吃山”,不让他们进山捕猎、砍树,不就断了他们生计吗? 冯利民 正是因为长期高强度的捕猎、砍伐,自然资源才趋向枯竭。如果这样涸泽而渔的生产生活方式继续下去,不久之后,不仅仅是他们会永远失去必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我们的后代也会永远失去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进行自然保护。当然,自然保护过程和当地居民的生存发展,不一定是尖锐对立的。良好的自然生态,同时也是最好的本钱。关键看你怎么看待。比如,将林蛙这些野生动物作为食物,不仅低估了它的真正价值,而且容易破坏环境和导致资源枯竭。如果能发掘它的生态价值、教育价值,未来可能会形成真正可持续性产业。但是,要让村民们改变观念,光靠我们说,怎么都像画饼,还是得靠外力——比如大家节假日带着孩子来国家公园研学或者体验,这些很多人都能做得到。国家公园,作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区域,同时也具备全球价值和国家代表性,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帮助当地村民转型发展自然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科普教育等可持续性产业,老百姓一定能够富起来。Part III研究东北虎16年不累吗? GQLab 聊聊您自己吧。您之前是研究亚洲象的,为什么来研究东北虎了? 冯利民 我个人觉得追老虎比追大象更有挑战性。科研的乐趣,就是在于探索未知、挑战不可能嘛。随着老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不仅仅是兴趣或乐趣,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 GQLab 您每年要在珲春呆多久? 冯利民 大概半年到10个月不等吧。每年还需要回北京教2个月的课程。 GQLab 这16年里,您遇到过什么特别危险的事吗? 冯利民 要说危险的事情是数不胜数,但是有一点,我没有受过严重的伤,能完完整整地在这里和您讲述,这还是让我觉得挺满意的。这主要还是得益于我们谨慎的态度和长期野外工作积累的大量经验。至于蚊叮虫咬,都算是小麻烦。不夸张地说,夏天上山,手一挥能打死几十只蚊子,下山的时候,经常发现自己多了副“手镯”——干活儿的时候总得露点肉,蚊子叮过之后肉肿得连成一圈,就成了“手镯”。现在,不管隔着多厚的衣服,我都能马上感觉到爬到身上的虫子。现在的工作也非常多,不是那么轻松,但是好活都不轻松。 GQLab 那您在珲春的时候,会想念城市生活吗? 冯利民 你别看我们天天往野外跑,就觉得我们辛苦。你们白领每天上班通勤,不辛苦吗?大家都辛苦,形式不一样而已。另外,如果你说的城市生活,指的是现代化娱乐,那我更喜欢爬山、听鸟鸣、兽跑,估计这也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吧。 GQLab 好的。我没有其他问题了,祝您研究一切顺利,再见! 冯利民 再见。采访中,冯教授反复提到:“我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北师大虎豹研究团队,光靠我自己,什么也做不成。”也许他不但可以代表他所在的团队,也可以代表像他一样的野外科研工作者: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为了让人类和自然相处得更和谐一点,日复一日地努力着。感谢他们。策划:GQ实验室策划:兔子采访、编辑:Simon插画:Finn视觉:aube感谢 Prada 对本次采访的支持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