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民营企业突围需要“企业家精神”
|
十年来,中国既面临复杂多变、大幅波动的国际经济形势,又面临矛盾叠加、转型困难的经济环境。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经济,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表现出极大的经济韧性,保持了明显高于各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二十大报告明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此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基础上,中国开放的决心有增无减。
民营经济地位新变局 | |||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至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根据《2021嘉兴·胡润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国有47家企业上榜,2家公司进入世界前十名,其中31家企业价值较上年相比增长。另外,在今年在广州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中,中国以312家位居第二,增加了11家。胡润表示“这半年,中国新上榜独角兽59家,这一数量超过了英国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角兽企业总数。”同样在今年发布的《2022年中胡润全球瞪羚企业》榜中,中国仍然以强劲的势头位居第二,相比于去年增加了29家至200家。
从这些榜单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中国的民营企业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希望这些榜单能鼓励更多企业家专注于价值创造,也能帮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最具价值的企业覆盖哪些行业。鼓励人们实现创业梦想,在企业发展的生态中找到价值。
图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作用继续大幅度提高,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经济总量的45%左右,2021年,相当于美国的75%左右。十年发展,中美差距缩小了约3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经济的共同奋力拉动。这十年,国有、民营、外资经济总量都得到了程度不同、十分重大的增长;三驾马车经济本身的比重结构,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格局。这十年,民营经济在全国GDP中的比重,由不到50%上升为60%以上,十年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民营经济十年新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律不断完善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得益于民营企业沉稳应对国内外经济各种困难冲击,得益于民营企业不断地内修外炼、转型发展与提高质量。
民营企业以“数量”向“质量”转变 | |||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尤其巨大。出口需求下降导致众多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而这部分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大多数。也正是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民营经济的不确定性一直存在。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全球经济似乎没有确定性复苏,而我们的民营经济自此便在变局中挣扎。出口需求下降时,出口导向型企业可以通过向国内市场转移来填补这个需求缺口,对单个企业来说,只要自身的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那么就足以实现这一需求替代,因此从长期看,好的企业并不会陷入困境。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了需求缺口的填补,渡过了难关。
风险韧性应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动摇,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国有、民营和外资三驾马车潜力与动力,使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十年的较快增长。其中,民营经济更加显现出应对经济与社会困局的韧性和应变能力。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就是逐步纠正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认识,更高地承认和更大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十年来,民营经济的多数经济发展指标,仍然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态势,提升了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了全国经济的较高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民营经济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逐步成长起来。最开始是从事商品流通和简单的产品制造,到后来扩展到复杂的产品制造和服务业。这个发展过程中除了部分企业能够自觉脱胎换骨,成为有影响力的大企业,更多的企业在初始阶段还是停留在挖掘市场盈利机会以及依赖低成本优势上。随着市场上竞争者越来越多,挖掘市场盈利机会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低成本优势的依赖度就随之上升。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着重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是一些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些企业最终会成为竞争的获胜者,并会逐步改变民企的市场形象。这些企业通过质优价廉的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商品供应商和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并被国际大企业青睐。由此民企也开始走向一个发展的巅峰。
图片来源:顺德图书馆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给民企带来了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竞争越充分,行业利润率就会越低,最终民企轻松赚钱的时代开始逝去;另一方面,竞争会提高要素市场的价格,促使人工成本上升,这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所以,如果说“民企的好日子慢慢不再”,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缘故。这也符合所有经济体的产业发展规律,即任何一个产业在给定技术的前提下,都会随竞争程度的上升而导致大量的企业退出。行业寡头化恰恰是行业成熟的标志,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竞争者倒闭,退出这个行业,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十年里,民营经济在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量角色。中国不断有一批批的民营企业资产和经营的规模,从几亿元、几十亿元,向几百亿元、几千亿元甚至上万亿元发展。这推动着民营企业管理结构与机制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变。一大批企业,严格遵循公司法要求,以国际著名公司为学习标杆,逐步改变过去的以个人治理、家庭治理为主的治理模式,向符合中国公司规范和国际公司标准的现代治理转变。以华为、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正在引领更多的企业向现代公司企业转变与发展。
图片来源:蓝鲸财经
最后,技术创新才是破局。这十年,中国逐步走向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国有企业在部分重要行业领域起着领军作用,民营企业则在日益增多的广泛领域走在前沿。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项目已占全国企业的60%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50%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65%左右。一批民营企业正在成为中国广泛行业领域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80%以上是民营企业。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科创板,70%-80%公司是民营企业。以华为、腾讯、比亚迪、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科技型民营企业,不仅在国内担当着重要角色,在国际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十年来,依托于强大的制度优势,我国营商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在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等方面颇有建树。世界银行发布的历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从2013年的96位快速上升至目前的31位。民营企业更为精准地把握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份底气和自信正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中而来。
做企业需要创新,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 |||
与其说是民营企业具有制度优势,不如说是恰逢天时地利人和,时势造英雄。尽管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的企业家能力非常关键,比如盈利机遇、敢于创业、能够引入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尤其在当今时代下的中国,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企业家也更需要跳出所谓的“舒适区”,去为自己的企业摸寻发展之路,在国内,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趋势,从线下与线上的结合,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在中国,不少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着敢于拼搏的企业家精神。如果把苏联式的计划经济视作“举国体制的1.0版本”,那么市场经济与产业政策并举的所谓“中国模式”,可以视为“举国体制的2.0版本”,而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新的全球竞争形势的今天,我们需要一个“举国体制的3.0版本”,它需要创新,便需要企业家精神。
中国下一步的重要任务是完成从赶超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在赶超阶段,我们做的是从1到100的工作,而作为引领者,我们要做到从0到1的原始创新。而这正是我们与美国最大的差距所在。它的缩影也便是中国企业的缩影,在追赶阶段,有现成的方向与成熟的路径为参照,可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地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从而实现超高速增长。然而,从跟随者变成引领者,只有在利益驱动下,进行无数次的创新与试错,才更有可能走出最高效的道路。
图片来源:觅知网
而对于创新来说,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美国学者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美国不会像欧洲和日本一样陷入所谓停滞时期,因为美国拥有一种崭新的企业家经济。是无数高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而不是那些大公司解决了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问题。他呼吁建立一个企业家社会,让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经济和组织维持生命活力的主要活动。对民营经济来说,政府亦应该重视营商环境的再造,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环节,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管制成本。在政策执行中,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大减税力度,通过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等,真正把企业负担降下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除创新外,新时代下的“企业家精神”亦包含了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十年来,一大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已经不再将眼光局限于股东和企业自身利益,而是将自身利益与员工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紧密结合、相互融合,积极承担各类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慈善捐赠的最大主体,一大批民营企业成为地区自然灾害救助、自然生态保护赞助、重大公益活动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支援的重要出力者。履行社会责任正在成为不少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和经常工作。目前共有12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多半是民营企业。这些社会责任报告不仅反映企业的公益慈善贡献,还展示企业的治理结构、员工关爱、社区服务、环境保护、遵法守规,等等。
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一路狂奔却没有摔倒,说明中国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是正确的。若无产业政策,在强大的外资压迫下,国内很多产业和产业链早已荡然无存,中国的民族产业亦很难站稳。20年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将民营企业重新带回到经济体制中,为市场化转型铺平了道路,带领中国逐渐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了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经济运行效率、税收、就业、GDP,主要靠民营企业来解决。政府主导的改革释放了很多政策红利和改革红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从何种角度,经济上应以市场和资本为基础,政治上应立足于法治与责任制政府,要通过建立良好的产权机制,保护企业家精神,从而更好地支持民营经济。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人民政协报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全球人工智能脉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是驱动品牌价值的新力量
资本重仓东南亚,辐射新加坡,或将复制“中国神话”!胡润:“东南亚将是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摩托车行业卷土重来,声浪轰鸣中再现千亿级市场!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